俗語“燒的香多,惹的鬼多”,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燒的香多,惹的鬼多”,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求神拜佛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而焚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以此表達自己的虔誠與敬意。不過在古人的生活興趣中,讀書作畫也通常會用點香的方式來使自己的心神安寧。不過,時至今日的燒香大多是尋求神靈幫助,人們為了物質生活的提高或者精神上的安寧,燒香拜佛成了其生活的日常。雖然是神聖儀式,但其世俗的目的卻在民間衍生了一句嚼之有味的俗語“燒的香多,惹的鬼多”。

俗語“燒的香多,惹的鬼多”,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就俗語本身而言,燒香拜佛之人的思想當中必然是存在神佛的,如此自然也就有鬼怪了。二者屬於同一範疇,那麼燒香難免存在鬼神共知的情形。而古籍中也有許多燒香祈求鬼怪的記載,足見作為人們想象的產物,必然具有明顯的人格特徵。而俗語無疑是藉此來揭露現實生活中如出一轍的殘酷境遇,以提醒後人警惕。

俗語“燒的香多,惹的鬼多”,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的含義中有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僻遠的山村裡有一座寺廟,當地有兩個人經常路過寺廟,其中一人非常信奉,每次路過都是焚燒叩拜,而另一人則剛好相反,甚至在水溝漲水攔路的時候把佛像搬去當橋使。

俗語“燒的香多,惹的鬼多”,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而神因為人格而使得兩人有了不同的遭遇,對於經常來燒香進貢的人,便用小災小禍來達到香火不斷的目的,而那個不聞不問的人卻是兩不相干。大神的行為讓小神百思不解,便問大神“那個經常燒香進貢的人是多麼虔誠,為什麼還要小災小難去為難他,而另一個不敬我們的人你卻不管呢?”大神解釋說“前者燒香虔誠的,我便降些小災小難,隨後在使他解決,如此他便會更加虔誠。而後者即便遇上要命的災禍,也不會有燒香的念頭”,所謂“曬穀蝕雞”便同此理,這樣的神與鬼怪便沒了區別。

俗語“燒的香多,惹的鬼多”,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神本為人的思想產物,有了人格也不足為怪,至於真實的神是否存在又是何等模樣則是未知的,對於未知的事物保持敬仰總是無害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人要修煉成神成佛,情慾必然是要捨去的,無情無慾便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一樣了。言歸正傳,具有人格的神自然也就有了好壞之分,故事中的神無疑便是後者。而頻繁的燒香無疑會與更多的神打交道,難保不遇上更多的惡神,人們虔誠燒香進貢卻並沒有換來安寧,反而是麻煩不斷。而生活中又何嘗不是,無論是求人辦事,還是助人為樂,都不免橫生枝節而是非纏身。人們時常羨慕那些前呼後擁眾星拱月的人,殊不知結交的人越多被人計算的風險也就越大,所有禍福相依,轉換隻在旦夕。

俗語“燒的香多,惹的鬼多”,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本身是在揭露人心的險惡,而事實上同類相殘是萬物共性,要想在這樣的法則上保全自身,防範意識是決不能無的。電影《天下無賊》中主角用生命捍衛了傻根人生旅途中“天下無賊”的信仰,然而又要多少生命才能捍衛其漫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