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龜山

進入沂蒙山區,提起老君崖,誰都知道是盛產黃梨、山楂、花椒的好地方。查一查費縣地名志,就知道:“位於許家崖東南五公里,……因位於兩山之深澗,龜山庵南側,故名老澗崖,演化為老君崖。”

龜山就是指村根那座山,形狀活象一隻大烏龜,人們叫它龜山。現在專講龜山的故事。

傳說有一年,老天爺不睜眼,一連四五個月不下雨,你想,土薄石頭多的山區哪還受得了?樹葉落沒了,莊稼不出土,百姓連水也吃不上了。

人們焦急萬分,整天求佛,毫無結果,只好眼睜睜的受困。天無絕人之路。這一天,東海龍王的三太子體察民情,變作一個凡人,路過這裡。聽到百姓的哭訴,看了實際的災情,很同情他們。然後對他們說:“你們上村東老君崖上去找水吧,只要決心大,心誠實,是會找到的。”

全村百姓,依著這位過路人的囑咐,帶著鐵鎬、錘纖,上老君崖山的崖壁上,不分晝夜地鑿起洞來。

一天過去了,五天過去了,十天過去了……仍不見水珠。大家仍不灰心,繼續開掘。一連七七四十九天,終於鑿通了巖壁,流出一股清涼的泉水。大家高興極了,一齊趴在泉邊喝了個飽。然後洗了臉和衣服,高高興興地回村去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個個臉上像開了花。有水了,大家忙著播種莊稼。

三太子回到龍宮,把此事稟報了父王,龜丞相在一旁聽了個一清二楚。它想:整天呆在海里喝鹹水,混身都快往外冒鹽了,難受死了,人間既然這麼好,水又甜,何不去遊玩遊玩。

一天晚上,它趁巡海之機,偷偷地爬上岸,騰雲駕霧來到這老君崖泉邊。一看,果然不錯,水清似銀。一嘗,水甜如同玉液瓊漿。它把頭伸進泉眼裡使勁一口把泉水吸去一半,又一口,泉就幹了。撐了一個肚兒圓,鑽到山洞裡睡開了大覺。

泉水一干,地又早了,剛出土的禾苗眼看就要乾死。人們急了,不知是什麼妖怪作孽,只好祈求東海龍王來除掉這一大害。

東海龍王聽到百姓的祈求,仔細一查,才知道是龜丞相偷偷出海,在那裡作孳,急忙帶著蝦兵蟹將,騰雲駕家,趕來老君崖,這時,老龜躲在山洞裡,四仰八叉的還沒睡醒呢!龍王見狀大怒,一把抓住老龜說:“你這膏性,誰叫你喝乾了泉水,坑害百姓,今天就叫人們嚐嚐你的龜肉!”老龜一聽嚇得渾身打顫,苦苦哀求:“龍王爺,你別殺我,以後小的一定改惡向善,你叫我幹啥就幹啥。”龍王說:“那好,你別回東海了,就在這裡變座龜山,日日夜夜為老百姓看管泉水,如有差遲,碎屍萬段!”龍王說罷,駕返東海。大龜變成了一座山,就永遠地守在這山泉邊了。

從此,老君崖東山的泉水常流不斷,人們不但吃水不愁,還灌溉著山下萬畝良田。

又不知過了多少年,一個尼姑路過這裡,見這裡山青水秀,鳥語花香,景色迷人,別有一番天地,就在這裡住下不走了。人們替她建了一座小廟叫龜山庵。她在這裡住了一輩子,再也沒有挪地方。在她快歸天的時候,寫了一首詩:

碧泉百尺掛懸崖,

峭壁青松非人栽。

二嶺齊拱雙峰秀,

龜山橫臥一澗開。

五子乘鶴昨方去,

洞賓攜手今又來。

此處即是神仙府,

何須東海問蓬萊。

這一首詩,一直在民間流傳著。到了明朝時候,人們把它刻在龜山庵的石碑上。可惜,後因連年戰禍,沒有儲存下來。

轉自《琅琊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