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一切心理障礙,都源自“放不下”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心經》:一切心理障礙,都源自“放不下”

文/老K

佛家認為眾生皆“苦“。

所以古印度王子悉達多寧願放棄自己的權利與財富也要尋找解脫痛苦的真相,雖然歷經千辛萬苦,但最終還是在菩提樹下證悟。

《心經》:一切心理障礙,都源自“放不下”

那麼究竟他發現了什麼呢?其實《心經》中都有記載: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那就是一切心理障礙與苦都源自我們的“放不下”。對那些根本得不到的幻想與執著,這段經文意思就是,能夠放下一切,才能做到一無所得,而一無所得,那當然就不再有任何牽掛,更沒有患得患失的必要,沒有患得患失,也就意味著不再繼續被各種妄想或妄念所縛。

為何這樣說呢?

《心經》:一切心理障礙,都源自“放不下”

“放不下”產生執念

就像我們很多神經症患者一樣嗎?

抑鬱的人希望自己永遠開心

焦慮的人希望自己消除負面情緒

強迫的人希望自己沒有雜念

社交恐懼的人希望自己面對每個人都是從容自然

······

佛教鼓勵人們學會平等看待任何事任何物,包括我們的情緒,佛學講人們遇到痛苦的時候要學會明白無常,任何情緒來了自然會去,痛苦和倒黴事終究會轉化。當我們可以接納痛苦,痛苦也不再會更加嚴重的影響我們。

這一點其實和森田療法的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觀點尤其像。森

田療法鼓勵人們面對痛苦要直面它,不逃避,不評判,不分析,這個觀點和佛學非常類似。

當我們可以做到不去排斥痛苦與痛苦共存,痛苦也就不會變得更加痛苦,我們也就得到了更大解脫。

說了半天就是讓我們接納痛苦,而接納就是最大的放下!

“放不下”產生恐懼

《心經》:一切心理障礙,都源自“放不下”

當我們放不下時,就會產生各種精神互動作用,或者可以叫做內心的衝突。

這是產生焦慮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佛教的理論中,世間一切皆是顛倒,不是真相,佛家的修行者斷執的根本所在。

因為由於我們的慾望所致,我們很容易走入內心的誤區,看似好像一切都正常,其實都是不合理慾望導致,所以認識自己是擺脫無明的重要目的。與其說是束縛不如說是自己壓根不想放下,當我們認清了世間的顛倒,那麼這些執念又怎麼能困住我們呢?

“放不下”讓我們無法走出神經症

《心經》:一切心理障礙,都源自“放不下”

佛教修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證涅槃,而心理諮詢最終目的是為了完善人格與認識自己,兩者雖然具體解釋有所不同,但殊途同歸。

如果我們不能接納(放下)內心衝突與那些痛苦的症狀,就會導致自己越來越痛苦。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一切都無條件接納(放得下),那麼我們也就沒有心魔或者精神症狀了,事實上我上述提到了,所謂心魔或精神症狀就是源於我們執念太深。

(此處已新增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群,這裡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很多時候對自己的不認識和錯誤認識是人生一切煩惱的根源。這就是佛教要解決的問題。禪宗講“明心見性”,禪宗的修行讓我們認識“本來面目”,也就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而佛學本來就是一套世界觀,透過理解其中的理論讓人們更好的認識我們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在《心經》中“波羅蜜多”意為“到彼岸”,也可譯為“度”,通俗地說就是擺脫和解決問題。般若經典承載的內容正是告訴我們如何用智慧解決問題。“到彼岸”既是方式又是結果。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點選

連結閱讀更多文章,

推倒阻礙改變內心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