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趣談:王(447)

80歲的快樂老人用書法

演示漢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談漢字的故事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漢字趣談: 王 (447)”,“vid”:“z3322a1mj71”,“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4495310433_640480/0”,“desc”:“”})

漢字趣談:王(447)

漢字趣談:王(447)

漢字趣談: 王

“王”(wang2),這是一個象形字。甲骨文的“王”字有多款不同的構形。

對“王”字的造字本義學界有多種不同看法,

一,甲骨文的“王”字像男根之形。郭沫若、唐漢認為這是最初的本義,無絲毫猥褻之義,表示這是氏族的首領,具有優先佔有女人的權利,入文後為避嫌,遂多加文飾。

二,“王”字像上古時代統領軍隊的最高將領手中執持的一種類似於大斧頭的兵器。持“王”之人對軍隊有統率、指揮和生殺大權,因此,“王”逐漸演化成掌控國家最高行政權力的統治者。

三,“王”像一個正面直立的“大人”。猶如首領或奴隸主站立在眾奴之前的形象。

四,像“火”上炎之形。清。吳大澄《說文古籀補》:“王,盛也,大也,從二從丄,丄古火字,地中有火,其氣盛也。火盛曰王(旺),德盛亦曰王。” 其它還有“王”乃“往”之初文說,“王”似鳳冠倒置形說等。

從人類社會發展史看,“王”當是由〈一〉逐漸向〈二〉過度的一個漫長的過程。遠古人類最初爭搶為“王”的情形,當與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猴群中公猴爭當猴王的情況不無相似。

殷商時期的“王”字更突出了大斧的“王者之氣”,周晚期和春秋時期的“王”字仍存有塊面,線條化的趨向已較明顯,春秋時期有一款字形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美術字”。

小篆由周晚期的一款字形演化而來,隸變後楷書寫成“王”。

“王”字由優先佔有女人逐漸演化具有絕對權力的大斧之形。“王”(大斧)像徵著權力,也表示是率領族群採集獵捕、與相鄰族群交戰、搶劫財物、爭搶生活領地的最高統治者。故最高統治者稱為“王”。

說文解字釋:“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為王‘”。這是封建社會“王權至上”,儒家宣揚的“天王合一”的產物。

“王”隨著時光的流逝,降格為封爵的最高一級。如“諸侯王、郡王、親王”等。

“王”後來也指獨霸一方或某一領域有特殊本領的人。如“西北王、山大王、拳王”等。

古籍中有“王孫”一詞,通常是指王室後裔,在古楚國方言中是指“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