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中的歷史

《人心中的歷史》是一本書名,她出版於1987年那個青春張揚的時代,作者是劉昶先生。作為曾經鼎鼎大名的“走向未來叢書”中的一部“小冊子”,她的主要內容是對“當代西方歷史理論”的“介紹”和“討論”。我1991年在大學歷史繫念書時曾讀過,當時深為之折服,如今也仍然覺得是本該讀的好書。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這書的電子檔並不難找。

人心中的歷史

昨晚,下決心繫統地、持續地寫點兒東西,卻為取個什麼“諢號”糾結。今早起床,這本書的名字突然從腦子裡冒出來。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是她了!

學習歷史這些年,我一直在問自己:歷史是什麼?是考卷上折磨學生的那些諸如時間、地點、人名、地名等等的知識點?是圖書館、檔案館書架上、庫房裡的汗牛充棟?是博物館展櫃裡、收藏家保險箱中的價值連城?……

我很喜歡這句話——“歷史的溫度”,其實這也是一本書名,我還沒有仔細讀過。歷史真的有溫度,她絕不是上邊羅列的那些物件兒,也不在那些冷冰冰的所在。她是曾經活生生的人,曾經鮮靈靈的事兒;當然,那些人、那些事兒,有的已經,有的終將煙消雲散。

又回到剛才的問題——歷史是什麼?在回答自己這個問題前,想和朋友們分享一個我自己讀書時的真實遭遇,我偶爾會在夜深人靜,百無聊賴、對什麼都沒興趣又睡不著時翻《資治通鑑》,我母親稱之為“覺引子”。但卻往往適得其反,有時讀得熱血沸騰,有時又黯然神傷。情緒起伏,倒弄得半宿無眠。如此迴圈往復,也讓我在其中找到了答案——歷史,就是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她就在我自己心裡。這感受可能真實,可能虛幻,可能正確,可能謬誤;這情感可能有憤怒,有欣慰,有哀傷,有歡樂,而這所有的感受和情感就是歷史的定義,就是歷史的溫度。

人心中的歷史

《王陽明全集》的《語錄》中記載了他與一位朋友的對話,用這段對話作為結束吧:“先生遊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康濤

2019年12月27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