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石刻,華夏精粹,一個個歷史豐碑

運城,古稱河東,中條山、峨嵋嶺橫貫東西,涑水河是境內主要河流,黃河從西南境而過,是華夏民族重要歷史與文化源頭。運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表裡山河,歷史文化遺存十分豐富。運城石刻藝術的數量與質量,更是國內聞名。

運城石刻在國內地位顯赫,深受石刻研究學者重視,深受書法愛好者喜愛。北魏《密雲太守霍揚之碑》、唐《碧落碑》、隋《大隋開府梁州刺史君陳公碑》、《司馬溫公神道碑》等屬於國家一級文物,屬於歷史名碑。

運城石刻,華夏精粹,一個個歷史豐碑

霍陽碑

運城石刻反映了運城各個階

運城石刻,華夏精粹,一個個歷史豐碑

碧落碑

段歷史本來面貌,有很大的歷史文化價值。鹽湖區東漢銅礦遺址《摩崖題記》、北周《譙郡太守曹恪碑》、

運城石刻,華夏精粹,一個個歷史豐碑

曹恪碑

北周開修河東鹽運路《摩崖石刻》、唐《河東鹽池靈慶公神祠頌並序》;

運城石刻,華夏精粹,一個個歷史豐碑

平淮西碑(三絕碑)

芮城縣存北周《齊太公廟碑》,永濟存《棲巖寺舍利道場碑》、北魏《趙猛墓誌銘》;稷山縣存北魏《周大將年延壽公碑頌》、元《姚天福神道碑》;新絳縣存宋鐫刻王羲之《大宋絳州重修夫子廟記》;夏縣明摹刻《忠清粹德之碑》;垣曲縣存東漢建寧十一年《遺修棧道題記》;平陸縣存金明昌四年《虞芮二君讓德記碑》;絳縣存明《絳侯封邑碑》等。從中我們可以窺探運城各地的風俗、習慣及重大歷史程序。

運城石刻,華夏精粹,一個個歷史豐碑

司馬光杏花碑

運城石刻有許多古代皇帝御製御書碑,彰顯了運城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聞喜縣存唐玄宗李隆基《裴光庭敕》,萬榮縣存宋真宗趙恆《汾陰二聖配享銘》,永濟市存清康熙帝玄燁《砥柱河津碑》等。以上碑刻,在歷史文化、科學技術和書法藝術上,都有著重要研究價值。

運城石刻,華夏精粹,一個個歷史豐碑

中條山摩崖石刻

運城石刻記錄本地發生的天災,警示世人。鹽湖區、稷山、平陸、萬榮、聞喜、芮城6縣(區)存有數通石刻記述了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大地震,清光緒三年(1877)嚴重早災,致使死傷慘重,餓殍遍野,令人怵目驚心的碑刻。這些記錄字字血淚,句句泣訴,警示人們一定要嚴防災害,崇儉反奢。追古撫今,在今天物資豐富、社會發展的情況下,仍應該以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