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剛經》|如何修善法,才能得無上正等正覺

說起學佛,人們腦海裡常常浮現出誦經、禪坐、唸佛、拜佛、放生等等很多修行方法。但是,如果沒有般若智慧,這些著相修行依然都是世間善法。雖然這樣也有人天福報,但是不能得到究竟覺悟。那麼,要怎樣修行才能得成無上正等正覺呢?

繼續讀第二十三品 《金剛經·淨心行善分》。

讀《金剛經》|如何修善法,才能得無上正等正覺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法”指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即無上正等正覺之法。由於該法不住於任何相見,不存在任何相上的比較,故而佛陀說:“無上正等正覺是平等之法,法中沒有高下之相,只是稱名為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正等正覺的平等,是真正的平等,是絕待的平等。佛與佛之間,佛與眾生之間的覺性,根本沒有任何差異。一旦你認為誰的覺性更高一些的時候,就落入了覺悟之相,佛法馬上就變成了凡法。

比如說,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中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有人據此推斷阿彌陀佛的“無上正等正覺”一定比別的佛要高明,這就是凡夫的著相之見。

一旦有了這種佛高佛低的比較念頭,馬上就會生出法門高下的分別心,在學哪尊佛、讀哪本經、修哪個法門上等問題上糾結不已,搞是是非非,平添了學佛的煩惱

所以,與其說是佛門不清淨,倒不如說是凡夫不清淨。

讀《金剛經》|如何修善法,才能得無上正等正覺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法”是指能帶來吉祥果報的一切行為造作。佛陀說:“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修一切善法,就可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這裡的一切善法,不僅包括上面所說的誦經、禪坐、唸佛、拜佛、放生等等這些方法,也包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修善法能不能最終證得無上菩提,完全看一個人如何修,這裡有兩種情況。

讀《金剛經》|如何修善法,才能得無上正等正覺

第一種是著相修善,這種修善以相求相。比如說,為求財而行的佈施,為求無病而去放生,為了好名聲而樂於助人等等。

著相善法會因為自己的善行而有善報。然而,這種“修善”是建立在有生有滅的相上,其所修之福最終會從“相”上漏掉,為有漏之福。

在著相善法中,由於缺乏般若空性智慧指引,有些修善之人自恃善事做得多,深著善事之相,從而滋生出驕慢等不善之業。

另一種是不住於相的善法,也就是佛陀說的“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修的善法。

這種善法由於不住於相,所得之福不會從相上漏掉,為無漏之福。

這種善法以般若空性智慧為基礎,為福慧雙修,待福慧圓滿時,自然成就無上菩提。

讀《金剛經》|如何修善法,才能得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佛陀繼續對須菩提說:“與人言善法,如來說不可住於善法之相,只是稱名為善法而已。”這種句式在這裡出現,表達的是修持一切善法時的用心法要。

在唐宋時期,禪宗明心見性的人很多,這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於的《金剛經》這種心法。比如說,禪宗大德常常說,吃飯穿衣都是解脫法、覺悟法。如何解脫、如何覺悟的呢?

如果吃飯的時候,能夠觀想:“吃飯者,如來說即非吃飯,是名吃飯”,則吃的就是“解脫飯”、“覺悟飯”。 如果穿衣的時候,能夠明瞭:“穿衣者,如來說即非穿衣,是名穿衣”,則穿的就是“解脫衣”、“覺悟衣”。如果能於一切善法中常作如是觀想,習慣成自然,忽然有一天機緣到了,便明心見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