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理解“人生在世幾十春,上短下截剩多少”?

如何正確理解“人生在世幾十春,上短下截剩多少”?

有朋友問:“人生在世幾十春,上短下截剩多少”是什麼意思?

“人生在世幾十春”應該不難理解吧?

就是說一個人也就是活個幾十年,長的七八十,短的五六十,這是自然死亡的情況下。

“上短下截剩多少”稍微難理解一點,但是隻要搞懂“短”字在這裡什麼意思就行了。

很多朋友會認為“上短下截”這個詞上下不匹配。“短”是形容詞,意思大家都清楚,而“截”是動詞,是截斷的意思,這兩個字詞性不同,意思也不同,為什麼能成為“上短下截”這樣的對稱性片語呢?

那是因為“短截”本身就是一個詞彙,意思是指對一年生枝條進行剪短,留下一部分枝條更好地生長。就是修剪樹枝的意思,所以我們把這個詞當成一個整體來看,“短”也是“短截”,“截”也是“短截”,就好理解了。

我們上上下下修剪完,這幾十年還剩下多少呢?

為什麼要修剪人生呢?因為嬰兒的時候沒有自主意識,青少年時期在學習知識,建立自己的三觀,而老了以後,人雖然“知天命”,卻因為身體機能的緣故,無法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所以人一輩子,真正有意義的,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而且也有能力奮鬥的年華,其實是很短暫的。人生本就不長,再去掉那些無知矇昧、力不從心的階段,確實就少得可憐了。

如何正確理解“人生在世幾十春,上短下截剩多少”?

即便把這些學習、退養的日子算在裡面,可人一天吃飯、睡覺就佔據了大部分時間,清醒的時候,願意並且能夠努力的時候能有多少呢?

大多數人都是疲於奔命,然後難得的休息時間就用來放鬆吧。

所以,人有理想、有追求,並且身體力行地向著目標前進,在當代是比較奢侈的一件事情。

經常有人說:小孩子就是幸福啊,什麼都不用想。

小孩子真的幸福嗎?其實他們只是體會不到成年人的煩惱而已,代價是沒有成年人的快樂。沒有生活壓力,快樂的閾值相對低,但是他們是處於一種無知的滿足感,所謂幸福,僅僅是因為要求低。

那麼我們在成年之後,能不能再擁有小孩子的幸福呢?

哲人們千百年前就告訴過我們了:知足常樂。

所有的不幸福都源於慾求不滿。這是一個心態問題,小孩子因為不懂而容易達到。中青年因為欲求太高,無法滿足而愁悶,而老年人則是根據自己的性格來選擇知足還是瘋狂。

所以有些老人像小孩,笑口常開,而有些老人則心思刁鑽,為老不尊。

如何正確理解“人生在世幾十春,上短下截剩多少”?

這都是正常現象,就好像這位朋友說的“人生在世幾十春”,看上去是置身事外的態度、是用金句點撥愚頑,其實還不就是對人壽命太短的不滿足嗎?

這不也是一種慾求不滿?

當你對這一點也知足的話,就是所謂的“看透了生死”。

有些人以為看透生死是多麼高明的事情,那是因為他的慾求不滿,不知道順道而為。

道法自然,你有多少時日,是自然規律。我們能夠改變的,就是在這些沒有辦法改變的自然規律下,活得更精彩——大的欲求滿足不了,就要學會知足。小的目標可以實現,就要去拼搏。

所謂正確的人生,就是小事不計較(我有更大的目標),大事不糊塗(我的目標不能超越能力、超越“道”)。

如何正確理解“人生在世幾十春,上短下截剩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