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的夕陽:文學夢

《噴嚏網》因技術升級,暫停更新一個月。如此公告,意味深長,誰也不知道一個月後會如何,也許會像當年《烏有之鄉》一樣。這兩個完全不觀點的網站或許會有一個相同的結局,並不意外。每日看其《圖卦》成了習慣,乍一不更新,感覺上網沒了著落。隨意在《鳳凰網》上瀏覽,看到賈樟柯的散文《穿越鄉村的時間》獲獎的訊息。

這篇文章改自賈樟柯去年在山西呂梁文學季時講話,後在《十月》2019年第三期上發表。這本雜誌我是訂閱的,竟很少翻看,令人汗顏。

12月6日,第四屆“琦君散文獎”頒獎典禮在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舉辦,賈樟柯作品《穿越鄉村的時間》獲得作品獎。在這篇一萬餘字的散文中,賈樟柯以2018年在山西呂梁舉辦的文學季為切入點,回憶了自己在故鄉的歲月如自己是在怎樣的情形下寫作了第一行詩,提出了自己的文學觀、電影觀,並談及自己喜歡的如餘華等的作家作品。

文章裡,賈樟柯最後對文學的理解,我非常贊同:

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經歷了什麼?是需要文學的。可能我們會留下一本歷史書,這本歷史書會寫很多資料,我們卻無法感受這個時代。但是文學不一樣,電影不一樣,它是細節,它是真實的細節,它是個案,它是個體的經驗。只有這些,它才能夠讓我們理解,我們經歷過什麼?所謂的記憶,就是我們的根。一個沒有記憶的、一個寫不出我們心情的民族,是沒有根的民族。中華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到今天,是因為我們無論在如何極端的環境裡面,都有頑強的寫作,都有頑強的藝術創造,把我們的記憶留下來,讓我們的根更加地紮實。腳下的土地,你踩的這個泥巴也要生花,讓我們的精神經歷有跡可循。讓我們的後人,讓我們一代一代的人,變成一個有根的人,而不是一個無根的人。

賈樟柯說文學是一種生理需要。他從小就喜歡文學,喜歡用文學的方式理解生活。他做中學教師的父親給了他文學的啟迪,寫了大量的日記,最後都燒掉了,並沒有留下一點文字,又讓他看到了文學的另一面,也是生活的另一面。

城裡的夕陽:文學夢

賈樟柯對大學之前21年生活的描寫讓我產生的共鳴。我們是同一時代的人,對那一個時代有共同的認識。那個時代的種種現象如今的年輕人有可能不理解,我卻感同身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追求,在那個娛樂活動缺乏的年代,文學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小哥。

在沒有解決溫飽問題之前,文學只能是夢想,甚至在別人的眼裡就是個笑話。但對文學的堅持值得尊敬。

我轉過頭望著窗外,城裡的夕陽正掛在高樓之上。天色漸暗,瀰漫著沉悶的氣息。心裡想著此時的小哥是否一個人在自己的家裡秉燈獨坐,依然做著自己的文學夢呢?

這讓我的心情瞬間沉悶下來。

城裡的夕陽:文學夢

我泡了一杯茶,看著茶葉慢慢地落到杯底。城裡夕陽帶來的沉悶氣息也隨著這茶葉慢慢地沉入心底。

我從小讀《人民文學》,在那個存書不多的年代算是一道精神大餐。如今我的書櫃裡典籍眾多,兒子依舊沉迷在手機遊戲裡,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這個年代,成也手機,敗也手機。

快餐時代,文學離人們越來越遠。能有幾人沉下心來讀文學書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