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的那條路

今天上午閒來無事,想到前兩天山上地裡栽種的一點紅薯苗不知道成活的怎樣,便想著前去一探究竟。突然想到有條小時候去山上地經常走的路,已經有近三十年未曾走過,想再走一次,重溫這條老路。

童年時的那條路

在村西有條溝,我們叫它西河,老路就在溝邊,小的時候這裡常年溪水潺潺,清澈甘甜,在地裡幹活口渴了,捧起一捧咕咚咕咚幾口,涼涼的沁入心扉,很美。

童年時的那條路

走在這條路上,小時候拉著架子車,前呼後擁吆五喝六的場景再次浮現,從家裡到山腳下的地裡有六七里路,且一路上坡,別說過載了,即便是空車也需休息幾次才能到達。

我那時候也就十四五歲左右,上地的時候,拉架子車需要兩個人在後邊推,一個人在前邊掖梢,四個人同心協力才行,到了目的地全都癱軟在地。回來的時候,架子車就成了樂趣,像蹺蹺板一樣,飛一樣的感覺,但是也翻到溝裡過。

童年時的那條路

由於已經沒人走這條路,稍微勤快的人把它開墾了種了,成了一條斷頭路。環顧一下,尚有老路的痕跡,心想只要有它在,路就不會斷。果不其然,趟過了這片麥地,上邊就是庇山礦的運煤專線,老路在運煤專線西邊重現眼前。

童年時的那條路

山路大多以勢而就,彎彎曲曲的不甚規則,而且有很多的小石子,稍有不慎便會腳下打滑人仰馬翻,那時候不知道摔過多少次。

路面上的這些草,生命力很強,車壓腳踩,它們依然生生不息。也正是因為它們,路走著也很踏實,赤腳走在上面毛茸茸的,猶如走在綠毯上,癢癢的、麻麻的,但會被一種叫蒺藜的扎到。

童年時的那條路

小時候去山上的地,要經過陸渾罐區東二乾渠這個涵洞,修建成這個涵洞的時候,我才半歲。那個時候,陸渾渠裡的水沒怎麼幹過,從涵洞走的時候,會稍微的從上面滴水,風從溝睿經過涵洞呼呼作響,夏天的時候比空調涼快得多。

童年時的那條路

汝州以前叫臨汝,匾額寫的臨汝兵團應該是當時修建該段渠的民兵兵團,尚莊為現在的米廟鎮,吳窪是吳窪村,以村為連為單位。上綱意為提高到原則的高度,可見當時人民把質量當做第一生產力的決心和信念。涵洞的北出口鐫寫著”農業學大寨,糧棉跨長江“的字樣,把當時的歷史背景顯露無疑。

童年時的那條路

童年時的那條路

小時候栽紅薯挑水走過的路,最早的時候,溝裡有泉水,但後來乾涸,要跑到四五里遠的地方去,一來一回將近十里,約摸年齡十四五歲左右,挑著兩個大鐵桶,說了現在的孩子都不信,累了累了當快要挑到地的時候,渾身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勁會飛跑兩下,半天差不多要四擔水。大家都說童年是快樂的,我卻不願意回憶童年,因為很苦、很累,唯一可以玩的就是一根木棍當馬,一把石子眼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