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後院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魯迅此話幾人懂!

我家後院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魯迅此話幾人懂!

民國時期是一個混亂動盪的年代,清政府剛剛倒下,又有外國的“強盜”入侵中國,而且中國內部也不平靜,各種軍閥之間戰爭不斷。這個時候還是由舊社會過渡到新社會的關鍵時期,是人們思想轉變的關鍵時期,而恰恰就是這個時候湧現出了許多非常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們用他們的筆做武器,他們抓住了拯救國民的關鍵。

我家後院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魯迅此話幾人懂!

魯迅先生,寫了許多痛批當時社會,膾炙人心的經典作品,像是我們讀過的《孔乙己》、《啊q正傳》、《吶喊》等等。同時,魯迅先生也留下許多名言警句,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等等。

我家後院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魯迅此話幾人懂!

魯迅有這樣一句名言,不懂的人開始都會以為這是一病句,聽到解釋後,才恍然大悟。這句名言就是:我家後院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

其實說到底,這就是一句不折不扣的廢話,門前有兩棵棗樹一句話就能準確描述完畢的話,非要囉囉嗦嗦幾十個字。可是,專家不知道這是句廢話嗎?老師不知道這是句廢話嗎?可是,這些專家老師明知道這是一句廢話的時候,他還要我們去理解,並賦予這句話更有意義的含義。這本身就是很可笑的一件事情。

還有就是魯迅沒有直說“我的後園有兩株棗樹”,而分成四個短句,後兩個短句還有重複之嫌。在語調上,這是魯迅沉重心態的反映。他出門來到後園,第一眼看到了一株棗樹,接著掃視,又看到了一株棗樹——這也是作家的視野所及,錄為文字的一種客觀表現。另外,魯迅的語氣和文字,在這裡顯示為一個徐緩的情態,為後文設下了伏筆。彷彿表示:作家心中愁悶,需要到後園來靜一靜,尋找一份暫時的安寧!

我家後院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魯迅此話幾人懂!

最後一種可能性就是人家確實那時候已經是名家,作為名家一個小事會被放大幾千幾萬倍的影響力。就像趙本山不是書法家人家寫個字,就有富豪願意花上百萬買。同樣已經是名家的魯迅寫什麼都會被大家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