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考據:臨汾方言探究

文化考據:臨汾方言探究

山西方言在北方話裡,較之於燕趙、齊魯、關中等地算是省內方言派系最為複雜的。我生長在忻州地區與朔州、大同地區之交界處,工作足跡又久駐運城、臨汾地區,剛來晉南工作,往往因為聽不懂方言而苦惱,因三尺講臺的緣故,我自身磨練出一口不太標準的普通話(比較頑固的方言發音還把不準,如晉中晉北方言將前鼻音一律讀作後鼻音,“人們”讀作“仍夢”),對晉南方言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最近閱讀陝西師範大學郭芹納教授所著《訓詁散論》一書,受益匪淺,知道晉南方言之臨汾話,有許多方言詞及其發音與古漢語有很大淵源,亦與陝西方言有諸多關聯。作為一個外鄉的語文教學工作者,就我所知的臨汾部分方言詞語及其發音,蒐集在一起,猜度一下它們的來龍去脈,並以此拋磚引玉,求教於方家。

1、

讓、嚷

(rǎng):責備,責罵。書例:“三年,二世使人

邯,邯恐,使長史欣請事”《史記·秦始皇本紀》。方言例:叫人家

了一頓(即被別人責罵)。

2、

日決 、日訣

ríjuè)

(juè):都指謾罵、責罵。方言例:咋?不敢

日訣

你?(意即反問對方:怎麼著,我不敢罵你嗎?

3、

打侵起

(dǎqíqǐ):意即打清早起來。“侵”音轉為qí,如侵早、侵黑。書例:呂胥與太后,

侵晚

至於未央宮。《前漢書平話·下卷》。方言例:路兒遠,明兒個

打侵(qí)起

走。(意即為趕路比平時早起床。)也有說成“

打個侵(qí)起

”的。

4、

晌午、連線晌午

(shǎng wú、liānjiéshǎngwú):前者指中午,後者指接近中午。方言例:

連線晌午

來,不算遲。(意即將近中午來到不算遲)

5、

杌子(

wúzi

):

各類辭書都解釋為小矮凳,郭芹納教授認為與方言實際所指有出入。當解釋為:坐具,大小、高矮與椅子相當但無靠背。《紅樓夢》、“三言二拍”等書中使用該詞處很多,詞意和臨汾方言所指大致相同。

6、

瞎咧(

hālie

):

“瞎”在晉陝方言中讀音hā,“瞎咧”、“瞎事”表示事情辦壞了、壞事。臨汾方言中“瞎咧”一詞在句子中常單獨使用,表示感嘆。方言例:瞎咧

hālie

)!

你看這事情鬧得。(意即感嘆事情沒有辦好)

7、

柏子、柏兒

(bózi、 bòr):有音無字,暫取“柏”字借代(或由“棒”字音轉而來),指樹木。如松樹、柳樹可說成“松

、柳

”,一棵樹可說成“一苗

柏兒”。

8、

圪星

(gēxiè 音“圪謝”):“星”音轉為“xiè”,“

圪星(xiè)

”指正式下雨前的零星小雨。“圪”在晉陝方言中常作為字首詞素構詞,如“疙瘩、圪蹴、圪節、圪栳、圪針”等。“

圪星(xiè)

”的構詞方式同上。方言例:問:外面下雨嗎?答:

圪星(xiè)

哩(意即回答問話說,天正在下零星小雨)。

9、

腳地

(qué qì音“鵲起”):“腳”音轉為“jué”,再轉為“qué”,“地”音轉為“tì”,再轉為“qì”。

腳地(qué qì)

:指建築物內的空地或野外環境中人腳下週圍的地方。方言例:把

腳地(qué qì)

掃乾淨(意即打掃衛生、掃地。)(“淨”在臨汾方言中讀“qiè”)。

10、

即刻

(jíge音“急個”):“刻”音轉為“ge”,在詞中讀輕聲。表示立刻、馬上。方言例:即刻(jíge)就到咧。(意即馬上就到。“就”在臨汾方言中讀“qiù”。)

11、

那個

(nuò kuài 音“諾快”):“那”音轉為“nuò”,“個”音轉為“guài”,再轉為“kuài”。無定代詞,代指一時無法指明的名詞。方言例:村長在電影散場時用麥克風提醒村民觀眾先不要急著走,支書有話講——“社員同志們,電影到此‘煞閣’(shá guo結束的意思),大家先不要

‘那個’

(nuò kuài),支書(zhífū方言中‘書’音fū)要講話。”

“那個”

(nuò kuài)一詞在句中指代的意思是,電影散場了,大家

急著要走

12、

技捷兒

(jí jiér):有音無字,“捷”或為“戲”之音轉,“技戲兒”指兒童遊戲。兒童遊戲是幼兒對人類生存技能的本能模仿,是透過遊戲進行的,故稱“技戲兒”,音轉為“

技捷兒

(jí jiér)”。方言例:(指使小孩)到院裡技捷兒(jí jiér)去呀!(意即要求小孩子到院落中去玩耍)

13、

架格

(dià gue音“嗲過”):動詞,開始動作的意思。方言例:趕緊兒

架格

吧!(dià gue音“嗲過”),(意即趕快行動起來)。

14、

(jìu 音“就”):也讀“皳qìu”,意為由伸展而收縮或由平平展展而皺皺巴巴。方言例:人老啦,筋兒

(jìu 音“就”)住啦!(意即老年人筋骨萎縮了)

15、

(ǎn 發音部位與普通話有差別,提前至舌根與軟顎阻塞發音):動詞,泛指一切動手操作,或有“弄、搞、拾掇”等意思。方言例:她弄不了,你幫她

按一下

。(意即幫助女士幹活兒。“下”在方言中讀“hà”)方言故事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臨汾一位小學民辦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問小學生:還有不懂的生詞嗎?小學生:沒—有—啦— 老師:我就不信都懂啦,我來提個生詞考考你們,課文中有個“弄”,“弄”是啥意思?小學生:……?(心裡明白,但沒法表達)老師:考住了吧!告訴你們,“弄”就是……就是……(老師也發現這個“弄”字很難用書面語言描述清楚)眼看要當堂出醜,情急之下,老師突然想到了方言土語:啊呀,“弄”就是“按”的意思嘛!(ǎn 發音部位與普通話有差別,提前至舌根與軟顎阻塞發音)如此解釋詞語,引得聽課老師和同學們鬨堂大笑,一時傳為笑柄。

16、

(guái 有音無字,以“乖”代之):指疲乏、勞累或者瞌睡等。“乖”字可組成“乖張”、“時乖運蹇”等詞,約或與晉南方言詞“乖”指疲乏、勞累或者瞌睡等有關聯?方言例:要是

乖了

你就歇歇再幹。(意即幹活累了,休息一會兒再幹)

17、

雜爛

(cá là音“擦啦”):臨汾地方風味小吃,又名羊湯、雜(方言發音cá)和菜,主料是羊頭、蹄肉,羊的心肝肺等內臟,羊血塊等,湯料是燉羊骨架的原汁原湯。太原一帶稱“羊雜割”,大同一帶稱“羊雜碎”。

18

、 骯髒

(aózáo音“懊糟” “懊”之發音與普通話有別,應將發音部位提前至舌根與軟顎,然後阻塞發音):指不衛生,骯髒。有時也指討厭、厭惡。《水滸》等近代白話小說中用作“腌臢”。方言例1:衣裳穿了好幾天,都

骯髒

(aózáo)了。方言例2:你以為你有多了不起?

骯髒

!(取其“討厭、厭惡”義)

以上18例是筆者下河東數十年漸聽漸熟者,聊作剖析不外乎拋磚引玉耳。此18例也僅就詞義、發音、來源略作推斷,尚不及構詞方式、詞義演變等,更何況音韻的演變。如果從音韻學的角度去研究臨汾方言,也不失為一種語言學探究。比如“斜、爺、蛇”等字的讀音,臨汾話中一律歸“家麻”韻。“地”讀如“替”,“吹”讀如“飛”(子音p發音部位是上門齒與下嘴唇),臨汾話中這是子音有變化。“門”讀如“梅”,“談”讀如“臺”,這是母音有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規律是什麼?做語言學問的都可拿來做些研究。可惜“我老人家”生不逢時,少年求學的黃金時期趕上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沒有真正在學堂裡讀過書,至今也談不上“做學問”,不過生性喜歡搜古尋論、咬文嚼字,盡做些“不當飯吃的營生”(老母、拙荊如是說),本篇文章雖不成氣候,卻也費了不少時日,為的是求教於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