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閩北廊橋延年延壽延福橋

原創 黃睦平 閩北老木

走讀閩北廊橋 / 延年延壽延福橋

詩曰:橋下清溪映煦陽,觀音大士奉中央。

華光真武龕同供,延福延年延壽長。

謝地,顧名思義,謝氏群居之地。譬如楊厝、劉墩、遊地等亦然,因姓而名之。

閒話少敘,言歸正題。卻道距延平區茫蕩鎮謝地村東約200米的水尾處,有一橋,名延福橋。建於明朝萬曆己卯年(1579)。傳說,延福橋是當地的大財主盧老二投資建造的。大家都知道,幾乎所有的古橋命名都有一層美好的寓意。每每建橋伊始,謝地建橋也不例外,許多

都給它取了不同的名字,無一被村裡人採納。就在橋要竣工、封蓋最後幾片瓦片之時,橋上走來了一個叫謝延福的老人,帶著孫子,捧著壽桃、壽麵、壽酒等祭品上橋,只見夕陽透過雲層,新橋倒映水中,一幅美麗的山水人和諧的畫面呈現在人們眼前。人們驚呼起來,盧老二頓時脫口而出:“延-福-橋!”橋名意為延年益福,寓意深刻,獲得了在場所有人的認可。

走讀閩北廊橋 / 延年延壽延福橋

延福橋全長30米,有橋屋9間;橋寬6米,四柱九檁抬梁屋架,用柱36根。橋兩端各出一廊間,作歇山式屋頂橋門。望板上鋪小青瓦屋面,作皮條脊。脊檁有白底朱墨書紀年,金檁載有建橋資訊。兩側設直欞欄杆和木條凳,簷下兩側有木檔板。橋面中鋪條石,兩側青磚鋪地。橋內

不假

雕飾,樸

無華。廊橋當心間下為一單跨實腹式石拱橋,跨徑6.5米,卷臉拱頂部拱石刻有:“延福橋 大明萬曆己卯年建”等楷書字樣。橋下一孔雀石,栩栩如生,鳥頭向上呈欲飛之勢。現存橋屋系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重建。2007年3月,因冰災造成橋屋受損嚴重,右岸三間次間坍塌,現已重修。

走讀閩北廊橋 / 延年延壽延福橋

延福橋處在謝地盆地的低窪處,溪水從高地朝東而來,周邊風景優美。橋的兩端有兩根柳杉,恰似兩根蠟燭,村民稱之為“雙蠟延橋”(其中一根“文革”開電站時砍去做獨木橋槽,現僅存一根)。橋的前面是“朝衣掛壁”,後山乃“珍珠涼傘”,左邊為“五馬落槽”,右邊是“鯉魚上水”。橋下水尾兩山為晝開夜合的大石門。據說明朝時,該村曾出過一位宰相,豪宅內房九十九間,三個魚塘七個井,

一坵

田九頭牛耕一天。傳說他家“牛託鑰匙,馬託賬本”,其富無比。

廊屋當心間迎水位設神龕,上奉觀音大士、華光天王和真武大帝三尊神聖。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等,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長百尺,披散著頭髮,金鎖甲冑,腳下踏著五色靈龜,按劍而立,眼如電光。華光天王又稱華光尊皇、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等,相傳他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隻眼,所以中國民間又稱“馬王爺三隻眼”,為護法四聖(馬靈耀、趙公明、溫瓊、關羽)之一。如此三尊大神擺列在一起,並且平起平坐,迥異於其它廊橋信仰之風格。不知咋地,我心中油然升起崇敬的心情,是對三尊大神,還對這座廊橋,或是對建橋、護橋的村民?怪不得,這裡的人新婚第二天,小夫妻倆都要到此橋上燒香,祈求家庭和睦、多子多福。正是:

走讀閩北廊橋 / 延年延壽延福橋

在謝地村二三里的小山包上,有一座古廟,目前是否尚存,不得而知。記得十年前,為幫助南平溪源庵尋訪五大聖君(張、蕭、劉、連、邵)分佈情況,在茫蕩山聽當地人說,謝地村附近有一廟,可以去看看。我們到那廟一看,卻是供奉泗洲佛的廟宇。本人無知,這泗洲佛才第一次聽說,或許是本地一帶沒有此佛而“無知”罷了。第二次所知在2013年。幾年來我負責編輯南平市民俗學會主辦的刊物《閩北民俗》,來稿中有一篇文章叫《“愛神”泗洲大聖在樟湖坂》,裡中介紹了樟湖坂有泗洲大聖的廟宇和傳說。這麼一來,據我推測,泗洲佛廟宇在延平區境內不少於兩座,一南一北,遙相呼應,倒是熱鬧。

走讀閩北廊橋 / 延年延壽延福橋

謝地村雖屬窮鄉僻壤,也有它出彩的地方,比如有大坪梯田、紅豆杉群、楊梅果園等。多年前人們在談論王臺鎮溪後村的杉木王時,其中也有人鳴不平。他說,溪後的杉木王很大,

地有一株杉木王比它更大。可惜其“生不逢時”,被發現的太遲了,被宣傳的太遲了。不然,它也會獲得被中央領導“接見”的殊遇。此次我尋訪延福橋,聽說此樹已於某月某日轟然倒地、香消玉殞了。真是可嘆

走讀閩北廊橋 / 延年延壽延福橋

歷史以來,

謝地

人在春節、農閒季節都有放飛孔明燈的習俗。孔明燈又叫天燈,放飛孔明燈以祈求風調雨順。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於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他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後來果然脫險。諸葛亮字孔明,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孔明燈的結構可分為主體與支架兩部份,主體大都以竹

編成,次用棉紙或紙糊成燈罩,底部的支架則以竹削成的篦組成。一般的孔明燈是用竹片架成圓桶形,外面以薄白紙密密包圍而開口朝下。欲點燈升空時,在底部的支架中間綁上一塊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棉球,放飛前將油點燃,燈內的火燃燒一陣後產生熱空氣,孔明燈便膨脹,放手後整個燈會冉冉升空。

我想,就像當年命名延福橋一樣,孔明燈不正是

謝地人

的理想之燈,希望之燈麼?

走讀閩北廊橋 / 延年延壽延福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