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幅傳世書法賞析(三十九)天下第五行書——韭花帖

中國百幅傳世書法賞析(三十九)天下第五行書——韭花帖

中國百幅傳世書法賞析(三十九)天下第五行書——韭花帖

《韭花帖》為唐末、五代書法家楊凝式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紙本墨跡,63字,高26釐米,寬28釐米,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帖無論在用筆還是在章法上都與《蘭亭序》迥然有別,但其神韻卻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被稱“天下第五行書”。

楊凝式(873~954),字景度,號虛白,又自稱希維居士、關西老農,因出生於癸巳年,由此自號癸巳人,陝西華陰人。他的祖輩均為唐朝重臣,父親楊涉更是官至宰相。自唐昭宗時中進士後,曾任秘書郎一職。唐朝滅亡後,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頻繁更替,楊凝式這個出身官宦之家的才子,亦“大為時輩所推”。他文才風流,文章為世人喜愛,在詩作上,亦有佳名傳世,如“院似禪心靜,心如覺性圓”,清麗而脫俗。

《韭花帖》帖文內容為:晝寢乍興 輖飢正甚 忽蒙簡翰 猥賜盤飧當一葉報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實謂珍羞 充腹之餘 銘肌載切 謹修狀陳謝伏惟鑑察謹狀七月十一日狀。帖文大意就是楊凝式敘述午睡醒來,恰逢有人饋贈韭花,非常可口,遂執筆以表示謝意。

《韭花帖》雖然是楊凝式答謝友人的一封書信,但通篇字形工整,矯健爽朗,體現在字裡行間的,一方面是筆鋒入紙如錐劃沙般的勁利,另一方面,又出神入化地表現出筆墨間的神情顧盼 。

整篇布白舒朗,清秀灑脫,深得王羲之《蘭亭集敘》的筆意。儘管《韭花帖》無論在用筆還是在章法上都與《蘭亭序》迥然有別,但其神韻卻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黃庭堅賦詩盛讚其說:“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闌。”當代書法家崔學路盛讚:楊凝式《韭花帖》乃五代上承晉唐,下啟宋元及至而下千年逸清經典之作。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為清內府藏本,今藏無錫博物館,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為裴伯謙藏本,見於《支那墨跡大成》,今已佚;一本為羅振玉藏本。據考證,三本中只有羅振玉藏本為真跡。此帖歷來作為帝王御覽之寶深藏宮中,曾經入宋徽宗宣和內府和南宋紹興內府。元代此本為張晏所藏,有張晏跋,明時歸項元汴、吳楨所遞藏。乾隆時鑑書博士冒滅門之罪,以摹本偷換,摹本留在宮中,即為清內府藏本;真跡後來流入民間,清末為羅振玉購得收藏,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被稱天下十大行書之一,排第五。

另外在臺灣“蘭千山館”藏有一本《韭花帖》,今寄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國百幅傳世書法賞析(三十九)天下第五行書——韭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