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不僅是詩聖,也是情聖,一生不忘初戀

白居易11歲那年,隨母親搬到了徐州符離居住,此後,他便認識了一個小他四歲名叫湘靈的鄰家女孩。

湘靈活潑可愛,略通音律,成了白居易青梅竹馬的玩伴。白居易19歲、湘靈15歲時,兩人開始了朦朧的初戀。

在白居易眼中,湘靈美如仙女。

儘管他和湘靈感情甚好,但為了前程,27歲時,他不得不離開符離去往江南。這途中,他對湘靈的思念一直繞在心頭,是《寄湘靈》“應憑欄干獨自愁”的孤獨,是《寒閨夜》“籠香銷盡火,巾淚滴成冰”的眼淚,是《長相思》“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的真摯誓言。

29歲那年,白居易考上進士,懇請母親同意他與湘靈結婚。唐代的門戶偏見很嚴重,母親以此為由拒絕了他。

白居易痛苦,於是他對婚姻絕望:“黃河水白黃雲秋,行人河邊相對愁。天寒野曠何處宿?棠梨葉戰風颼颼。”

到了33歲,他再次苦求母親,這一次,白居易的母親不但拒絕了他,還將全家搬走,讓他與湘靈不再相見。

白居易不甘心,他在詩中寫道:唯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

於是,他開始以不婚來反抗母親。在怒火與哀愁交織的夜晚,他寫《冬至夜懷湘靈》等詩來懷念湘靈。

然而,在37歲時,母親以死相逼,白居易被迫與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結婚。至此,湘靈,只能變成白居易回憶的一部份

湘靈,彷彿是他心頭的硃砂痣。

他在《夜雨》裡感懷: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初戀這件事,白居易一直不能釋懷。

白居易被貶江州途中遇見了正在漂泊的湘靈父女,白居易與湘靈抱頭痛哭,寫下《逢舊》一詩:

我梳白髮添新恨,君掃青娥減舊容。應被傍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

44歲的他和40歲仍未婚的湘靈重遇,從此遺憾惜別。

《偷影子的人》裡有這樣一句話:童年的愛是很神聖的,什麼都無法將之奪去,它會一直在那裡,烙印在你心底,一旦回憶解放,它就會浮出水面。

正是因為有了湘靈,白居易才會對愛情有那麼深的感悟。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他在《長恨歌》中,對唐玄宗、楊玉環的痴情描寫,彷彿也是在寫他自己與湘靈。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但令心似釵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伴隨著對愛情的傷感與思考,白居易得以寫下這些感人肺腑的句子,創作出文學史上經典名篇《長恨歌》。

白居易53歲的時候,在杭州刺史任滿回京途中特意繞道符離,誰料,舊人已不在,初戀已遠去。

一段長達35年的愛情悲歌終究畫上了句號。

初戀不一定有終點,沒有大團圓式美滿結局,也可能執手相望後轉身再見。可經歷初戀酸楚的人,在這段酸甜交織的過往中,從懵懂青澀到感知愛、學會愛、懂得愛。也許,成長與蛻變,便是執著於這份念念不忘最大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