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誅殺少正卯的有無及原因

“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是歷史上一個爭議很大的事件。少正卯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官至少正,能言善辯,有大學問,在當時被稱為“聞人”,在魯國與孔子齊名。他與孔子一樣都開私學,招收弟子,開壇講學。少正卯比孔子還吸引人,多次將孔子的學生都吸引過去聽課,後來孔子將其殺了。不過這件事情的有無一直受到質疑,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下這件事情。

孔子有沒有殺少正卯

在分析一個歷史事件是不是存在這個問題上,我選擇信任的是先秦的典籍,以及史家的記載,至於一些憑主觀臆測的文字,不予採信。

孔丘

荀子、尹文子,從傳世作品來看,均為有道德的聖人,尤其是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後一位聖人,也是韓非子的師長,《荀子》中的記載,應該是可以採信的。孔子殺少正卯的事件,在《荀子·宥坐》中有記載:“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如果說“孤證不立”的話,那麼在《尹文子·大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孔丘攝魯,相七日而誅少正卯。”《孔子家語·始誅第二》也有:“於是朝政,七日而誅亂政大夫少正卯,戮之於兩觀之下,屍於朝。”陸賈《新語·輔政第三》的“故堯放驩兜,仲尼誅少正卯;甘言之所嘉,靡不為之傾,惟堯知其實,仲尼見其情。”《史記·孔子世家》的“於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淮南子·氾論》也記載:“孔子誅少正卯而魯國之邪塞”。《漢書·劉向傳》裡的“故舜有四放之罰,而孔子有兩觀之誅”中“兩觀之誅”也指此事。《說苑·指武》“孔子為魯司寇,七日而誅少正卯於東觀之下”,《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昔孔子治魯,七日誅少正卯”等等均有所記載,雖然先秦諸子裡寓言較多,但是類似的事情反覆出現,後來甚至在正史中記下來,所以應該是真的。

反對這個觀點的來源是朱熹,他認為《荀子》是唯一來源,也有人拿孔子對不教而誅的反對和對子產不毀鄉校的贊成去推論孔子不可能是殺害少正卯的兇手。可是這些觀點都是以猜想為基礎的,不足為憑。

孔子誅殺少正卯的有無及原因

朱熹

也有人認為就連《論語》、《孟子》都沒提,怎麼能證明《荀子》裡的話是真的呢?可是《論語》雖然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但是並不代表所有的事情都會記載。而且這些書籍經過長時間的流傳和秦火的浩劫,早已是殘缺不全,有些事情沒記載也是可以理解的。

孔子殺少正卯的原因

而誅殺少正卯的原因,兩者的解釋是一致的。

《荀子·宥坐》中記載:“孔子曰:‘居,吾語女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闢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 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人,則不得免於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飾邪營眾,強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 誅也。是以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止,周公誅管叔,太公誅華仕,管仲誅付裡乙,子產誅鄧析史付,此七子者,皆異世同心,不可不誅也。詩曰:“憂心悄悄,慍於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也。’”

在孔子看來,少正卯心達而險、行闢而堅、言偽而辯、記醜而博、順非而澤,五惡俱全。

孔子誅殺少正卯的有無及原因

少正卯

也就是說,少正卯,通曉事物運作的規律但用心險惡,行為邪僻而頑固不化,說話虛偽卻能言善辨,對邪僻的奇聞異事記述廣博,對那些不正之事巧言潤色大肆傳播,這樣看來,少正卯算是一個十足的意志堅定能力強大的反派人物。

孔子將少正卯與尹諧、潘止、管叔、華仕、付裡乙、鄧析、史付並列,均為異世同心,不可不誅。

尹文子更進一步說明:“《詩》曰:‘憂心悄悄,慍於群小。’小人成群,斯足畏也。語曰:‘佞辨可以熒惑鬼神。’曰:‘鬼神聰明正直,孰曰熒惑者?’曰:‘鬼神誠不受熒惑,此尤佞辨之巧,靡不入也。夫佞辨者雖不能熒惑鬼神,熒惑人明矣。探人之心,度人之慾,順人之嗜好而不敢逆,納人於邪惡而求其利。人喜聞己之美也,善能揚之;惡聞己之過也,善能飾之。得之於眉睫之間,承之於言行之先。世俗之人,聞譽則悅,聞毀則戚。此眾人之大情;有同己則喜,異己則怒,此人之大情。故佞人善為譽者也,善順從者也。人言是亦是之,人言非亦非之,從人之所愛,隨人之所憎。故明君雖能納正直,未必親正直;雖能遠佞人,未必能疏佞人。故舜、禹者,以能不用佞人,亦未必憎佞人。語曰:“佞辨惑物,舜、禹不能得憎。”不可不察也。語曰:“惡紫之奪朱,惡利口之覆邦家。”斯言足畏而終身莫悟,危亡繼踵焉。”

孔丘

這些人的言行,對於動搖了社會正常發展的根本,那就是基本的是非觀、善惡觀,他們不以正常的是非為是非,而是以自己的是非為是非,妄言妄行,自以為是,並且,在他們四周聚集了一大批信奉他們的人,因此,為匡扶正義不得不除之。

從荀子和尹文子文中的態度來看,更多是借這一事件來闡明巧言佞色的邪僻之徒對社會的危害,借孔子之口來描述小人為惡的社會危害,並未對孔子殺少正卯的事件持否定態度,他們同樣是認可孔子所說的誅殺少正卯的原因的。

透過孔子的回答可以發現,在孔子這個聖人眼中這個少正卯就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他必須要消滅少正卯。實則這個少正卯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罪行,只是與孔子在學術上存在分歧,孔子就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誅殺,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此事也成為孔子的人生一大汙點,少正卯被殺後,其學說沒有流傳下來。如果少正卯不死,以他強大的“蠱惑力”,可能就沒有後來孔子什麼事了。

儒家不是愛人嗎?為什麼要宣揚殺人?

簡單地說就是,孔子,以及老子這些先秦的聖人們並不是一味與人為善。認為孔子是老好人,認為儒家思想甚至道家思想是一味以和為貴,一味和而不同的,是對儒家思想,對道家思想,對正統的華夏思想文化的誤解。

《道德經》

我們來看《道德經》中的一段話。“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道德經》的德經部分,很大篇幅是在講用兵,對君子,天真百姓,仁者愛人,對小人,奸邪之徒,執而殺之。換句話說,對同志,春天般的溫暖,對敵人,冬天般的寒冷。

中國的文化,有的只是正邪之辯,正就是正,邪就是邪,除非邪能改過,否則執而殺之,天下不見可欲,民心不亂。其實這就是“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孔子這麼做也就是“攻乎異端”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