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濛:因蒲造園,傳承文人 “好玩” 精神

覓一方天地,引山林入園

古時文人以花樣繁多的手段造園,只求“好玩”,卻在有意與無意中玩出美學高度。當今,依舊有“好玩”者不甘寂寞,在現代都市中造一方園林,重拾文人那份嚮往自然古樸、陶冶心靈的雅趣。王大濛,一名自稱文人追隨者的“蒲人”,從早年痴迷菖蒲,到後來“任性”地為其專門造一座蒲園,硬是把自己的生活融入到園林的一花一草,一磚一木中去。

王大濛:因蒲造園,傳承文人 “好玩” 精神

王大濛

為菖蒲專門造一座園

王大濛曾在江南大學教書 30 年,工作除了教授中國畫,閒時也喜歡品茶、賞物,崇尚文人的雅文化,最為人稱道的便是他養的菖蒲,一不小心養出名堂,被譽為“江南草聖”。幾年前,退休後的他開始規劃著開啟自己另一段人生,花更多時間打理、推廣他痴愛的菖蒲。王大濛不僅自己養菖蒲,還致力於研究菖蒲文化,為此專門出了書,還將菖蒲引入到美術館中,辦起了菖蒲展。為了讓更多人觀賞、瞭解菖蒲,王大濛索性改造了自家花園,為菖蒲專門造一座園林。

王大濛是土生土長的無錫人,在他的記憶中,自己是在江南園林的遊玩中長大的,對江南園林有著難以言喻的深厚情結。無錫著名的寄暢園,就曾多次遊玩,在他眼裡,那是他一輩子都讀不完的書,古時文人創造的園林藝術也值得他一輩子琢磨、借鑑。雖然菖蒲是古時文人鍾情的小草,但尋遍史書典籍,也未曾找到有人專門為菖蒲造園的記錄。

王大濛:因蒲造園,傳承文人 “好玩” 精神

蒲園入口一角種上鐵線蓮,與漸漸長出青苔的黛瓦相映成趣,看似不經意的安排,實則充滿巧思

正是前人未曾探索,反而讓王大濛覺得更具挑戰性,他找來有名的園林設計師華雪寒,一起琢磨著在 100 多平方米的小空間裡造出一個園來,並決意取名蒲園。

王大濛認為 :“中國的園林之美不在於大,而在於以小見大,這與山水畫裡講的咫尺有千里之勢如出一轍。古時文人善於在小小空間裡,營造出廣闊的意境來。蘇州很多園林就比較小,有的就一兩畝地,但給人感覺空間很大。因此,文人造園,關鍵在於如何把文化內涵、藝術理念、思想情操等,透過藝術手段表現出來,這才是中式園林的高深奧妙之處。”

在王大濛最初的設想裡,蒲園是一座純粹的文人式園林,集他數十年對藝術的探索與領悟,並在設計上圍繞菖蒲展開,從而不同於歷史上任何一座園林。

王大濛:因蒲造園,傳承文人 “好玩” 精神

蒲園內的菖蒲錯落有致地分佈,同時種上蘭花、萬年青等花草,豐富了觀者的視覺體驗

為了在視覺上化小為大,蒲園首先在外圍築起了高高的白牆,一來可以遮擋園外的現代建築,再者,高牆讓天空相對變小,從而讓園子在視覺上看起來更大。同時保持園內的溼度與通風,模仿菖蒲在深山小溪邊生長的自然環境。

另一方面,在借景上無法“借天”,唯有向地借景。蒲園在平地往下挖了一公尺,引水入園,讓房子看起來如同鄰水而建一般,還別出心裁地築一座半橋,讓觀者產生池水流向園外的錯覺,引人遐想,進一步在視覺上擴大園子的空間。在圍牆與水池的邊上,堆山疊石,山石講究老皮殼舊包漿,日曬雨淋自然風化才顯得高雅,所以蒲園之石,很多是設計師華雪寒提供的陳年老石,這般講究自然與眾不同。山石旁邊再種上竹子,頓生山石林立、竹影婆娑之感。園子雖小,卻是移步換景,全然是中國傳統文人的意趣。

王大濛:因蒲造園,傳承文人 “好玩” 精神

透過引水入園,並建起半橋,讓視覺空間增強

當然,菖蒲才是蒲園的主角,它們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地分佈其中,僅品種就有虎鬚、金錢、石菖蒲、金邊菖蒲、銀邊菖蒲、日本菖蒲等。林林總總,姿態千變萬化,令觀者目不暇接。在後院牆與屋外壁之間的背陰處,王大濛特別為種植菖蒲搭建了一處斜頂玻璃房,足見其用心。

此外,蒲園內展示的菖蒲連盆子的材質也多種多樣,或陶或砂,或石或瓷 ;陶瓷形制則有方有圓,有六角形、海棠形等 ;石質盆則或壁立如嶽,或偃臥如虎,形態迥異,各有千秋。菖蒲或植於盆,或附於石,因材施技,因形制宜。王大濛獨創以中國傳統繪畫美學中的平遠法、深遠法、高遠法種植菖蒲,兼以雕塑造型美學輔之,以增加其形態意境之美。此外,更有一批他親手製作的石盆菖蒲,在其空白處題字鐫刻之後,古意萌生。

王大濛:因蒲造園,傳承文人 “好玩” 精神

在園內設的茶室,在此與來客品茶論藝,透過落地玻璃,觀賞園內的四時美景

好園子是養出來的

在王大濛看來,好的園子不僅僅在於考究的建築與佈局,還要“養”。如紫砂壺那般,養的時間越久,則越有沉澱的韻味,園林同樣如此。

“多年的繪畫經驗讓我把養園視為經營一幅立體的畫,每處景緻的營造都需要反覆考量,哪些地方佈局哪些植物,是我每一天都在琢磨的問題,園子需要花精力不斷呵護,慢慢地養,才會把園子造得有味道。”王大濛這樣解釋。

為此,王大濛沒少花功夫。他認為,古時文人喜歡在園林中追求古樸、自然之感,即使新作的建築、擺設也要刻意做舊,這種人為求舊、求古的理念並非僅僅單純地好古、崇古,而是古樸、自然,不帶“火 氣”的沉靜色調不扎眼,讓人的內心得到陶冶,這才是文人內心更深層的渴求。

王大濛:因蒲造園,傳承文人 “好玩” 精神

王大濛的茶室擺滿了各式雅緻的器物

此外,王大濛堅信一個園子的主人也很重要,如果對傳統文化缺乏深刻理解,造得再好的園也是不成功的。古時的江南園林也正因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接力守護,才得以流芳百世。

因此,王大濛所說的養園,也旨在養出文化內涵來。他在蒲園內設了茶室,平時在此寫字作畫,烹茶會友,園內的植物隨四季輪轉而不斷變幻景緻,春來綠意盎然,冬來白雪臘梅,三五知己雅聚一室,以文會友,從中感受時光的流淌,那份逸趣,豈能一個雅字了得。

王大濛:因蒲造園,傳承文人 “好玩” 精神

園內擺放的奇石,增添了視覺層次感

造園是視覺美學,更是精神傳承

蒲園的建成很快吸引各方來客紛紛造訪,很多人稱讚蒲園是對文人造園的繼承與發展。但王大濛總是謙遜地表示自己並非文人,他更喜歡稱自己為文人的超級粉絲、發燒友。生活上,王大濛也過得十分樸素、實在,平時穿著不修邊幅,他最討厭的就是裝,他不屑於追求徒有其表的精緻,而更追求內心的“過 癮”與“好玩”。

“以前我在大學裡教書,雖然也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但是退休以後,慢慢我才真正地知道我的靈魂裡要什麼東西。很多人都說把玩,以前一講到玩,會想到你這個人是玩世不恭地玩、遊手好閒、吊兒郎當。其實‘玩’是很高階的一個詞,玩是沒有功利性的。有人說品茶是一大俗,菖蒲是一大俗,現在玩什麼就是‘俗得很’。我也在想,為什麼我們把古人有深度、有文化的東西‘玩’俗了,或許是因為不應該帶有任何的功利心,得帶著情趣、好玩的心態。”王大濛分析道。在他看來,養菖蒲、造園林更多是出於“好玩”,他仰慕文人的好玩精神,普通的事物也能玩出高雅的境界。因此,與其說王大濛傳承文人的雅文化,倒不如說是繼承其中的“好玩”精神。

王大濛:因蒲造園,傳承文人 “好玩” 精神

園內開出幾枝紅梅,季節的輪轉帶來園內景緻的變換

為了讓蒲園好玩起來,王大濛用了各種障景手段,他深諳中國園林的奧妙就在於經過各種佈局,讓人無法一覽無餘,在有限的空間內為觀者製造了一如詩如畫的夢,恍如誤入了一處精心營造的空隧道。“中式園林會在參觀路線上為遊客設定各種障礙,明明幾步就可以走完的路程,偏偏放置石頭,擋你一下,不給予你方便,給觀者製造‘麻煩’,這樣腳步才會慢下來,景緻隨之徐徐展開。所以,人在園中游玩,反而是人被園‘玩’了。”中式園林不僅僅追求視覺上的美感,而更追求內心深層的“過癮”。

王大濛:因蒲造園,傳承文人 “好玩” 精神

看似不起眼的一角,王大濛都經過仔細推敲,單看也能成景

同樣道理,養菖蒲的樂趣也在於“玩”。菖蒲生是文人鍾情的花草中最樸素、最不好看的,但它忍寒苦、伍清泉、安淡泊、侶白石四大品格,與文人的追求最相契合,所以古時文人最喜歡菖蒲,並養在書房中觀賞、把玩,甚至專門給菖蒲過生日。

王大濛深信,這種“好玩”的精神一直融在我們民族文化的血脈中。如今,頗為值得欣慰的是,他身邊越來越多年輕人也喜歡上菖蒲、喜歡上中式園林,也越來越懂得欣賞它們的美。“實際上,中式園林不僅古老,也很時尚,他在空間裡為觀者營造了視覺、聽覺甚至嗅覺的美感體驗,與當代藝術中的裝置、多媒體互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只要我們在精神層面獲得傳承,不管外在形式如何變化,深層的文化底蘊總不會變。”

王大濛:因蒲造園,傳承文人 “好玩” 精神

園內花草覆上白雪,又是另一番韻味

的確,中式園林美學在都市化程序日益加劇的今天,依舊有其存在的價值。只要有心,總能覓得一方天地,引山林入園,讓人重歸自然,並觀照內心。雅趣,有時候並非那麼遙不可及 ;文化傳承,也並不一定是手把手地傳授,心領、神會便足矣。

-END-

今日編輯 Nicole

原文刊載於《收藏/拍賣》雜誌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