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筆法:執筆

書法筆法:執筆

張維民

學習書法首先應有正確的書寫姿勢並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寫字,站著寫還是坐著寫,手怎樣拿毛筆,手指、腕、肘乃至臂、身的姿勢等都會對寫字有影響。這不僅關係到今後能否練好字,而且關係到書寫者的身體健康。

一、書寫姿勢

書寫姿勢主要有兩種:一是坐書姿勢,一是立書姿勢。前者主要在書寫字徑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時採用,後者一般用於書寫字徑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時採用。

(一)坐姿

書寫大小在10釐米以內的楷書或字較小的行草書,可採用“坐勢”。

正確的坐書姿勢,可以概括為八個字: 臂開、身直、頭正、足安。

1.臂開 關鍵是兩臂自然撐開,大小臂夾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關節能輕鬆和諧地配合,身體的力量可以暢通地傳到筆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儘量坐正、坐直。胸口離桌沿的距離約在3寸左右,約一拳,(可根據所寫字的大小適當調節距離的遠近)。不可緊貼桌面或彎腰駝背;

3.頭正 頭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證視角的適度,眼睛與紙面距離大致保持在30—40釐米。左手邊按紙,邊調節紙的位置,使正在寫的字始終在眼和手的最佳範圍內。

4.足安 兩腳自然平放,屈腿平落,兩腳平行或略有前後。雙腿不可交叉,翹二郎腿。

書法筆法:執筆

坐姿

(二)立姿

如果書寫大小在10釐米以上的楷書或篇幅較大的行草書,可採用“立姿”。

立書姿勢是為了較大幅度的書寫,以肩為軸,書寫範圍大,懸腕運轉更靈活,同時由於居高臨下,視角開闊,便於統觀全域性,掌握章法布白。立書姿勢的具體要求為:兩腳稍微分開,一腳略向前,保持好身體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離不宜過遠,左手按紙,右手懸腕懸肘書寫。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應太低,以免彎腰過度,容易疲勞。

書法筆法:執筆

立姿

立式書壁(較少使用),書法教師在大班教學中書寫示範時可應用。

立式書壁,即將紙豎掛在牆壁上站在壁前書寫。其書寫要領和俯寫式差不多,但難度更大。因為面壁而書,為了視覺正確,要求面部與牆面始終保持平行,這全靠兩腿屈伸來調節。再說書壁時,要準確掌握濡墨量,如果濡墨多了,墨汁就會滴下來。由於書壁能更好地訓練運腕用墨技巧,故米芾也主張:“入學之法,在先寫壁,作字必懸手。”懸手書壁是教師板書的一項基本功,師範生學習書法,平時要下意識地作書壁訓練。

二、執筆

1、執筆方法

怎樣執筆,是一個關鍵問題。

實踐證明,“五字執筆法”是實用而科學的執筆法。五字執筆法,把五個指頭的作用,皆用一個字說明,就是:擫、押、鉤、格、抵。也有人說五指執筆法。

五指齊力,雖然力都注在一根筆管上,但是五指的運用,各有不同。

(yè)

是大指的作用。擫即指按之意。以大指骨上節出力緊貼筆管內側,略斜而仰。如吹笛時以指擫住笛孔一般。

押:

亦作壓,是食指的作用。押有約束、管束之意。用食指第一指節斜而俯地出力,貼住筆管的外側,位置和大指內外相當,和大指相對地配合一起,約束住筆管。

鉤:

指的是中指的作用。在大指和食指將筆管約束住的情況下,再以中指的第一、第二兩個指節彎曲如鉤,鉤住筆管的外側。

格:

是說無名指的作用。格有擋住之意。無名指用指甲肉之際緊貼筆管,用力將中指鉤向內的筆管擋住。此動作亦稱“揭”,揭有擋住和往外推之意。

抵:

是小指的作用。抵有託著之意。小指襯托於無名指之下,以增加力量,擋住中指的“鉤”。

書法筆法:執筆

執筆圖

前人論執筆,“指實掌虛”最為重要。五字執筆法是用擫、押、鉤、格、抵五字來概括說明五個手指的作用,它強調五指各司其職,又通力配合,執筆穩健,使筆能上下左右靈活運動。

李後主(煜)結合“撥鐙法”,加上三個字,並改“格”為“揭”,提出八字法。補充說明如下:

拒:中指鉤筆,由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管轉運。

導:小指引名指過右。

送:小指送名指過左,此上一指主管往來。

上面“擫、壓、鉤、揭、抵、拒、導、送”八字法,精細地解說了各指的執運之理。

五指執筆法的要領是: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

指實

就是手指執筆要有力量,要實實在在地執住筆管,外側四指相互靠攏,骨節向外,密實而不鬆散。拇指中部骨節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與食指一起持筆,使虎口圓如馬鐙形(或說龍眼),中指與無名指夾住筆桿,小指緊貼無名指,這樣五指一齊用力,執筆既堅實有力,又有助於運筆。執筆要鬆緊適度。太緊,運轉不靈;太鬆,使不上勁。指實,才能做到“毫無虛發,墨無旁溢,力聚管心,執筆穩定。”

掌虛,就是執筆時掌心要虛空,不能曲指塞掌,無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貼到掌心,好像手心裡握著一個雞蛋。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要張開大些。這樣,運筆就能穩實而靈活。掌虛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鬆,否則手指和腕部就會僵直、緊張,不利於運筆。

掌豎,就是執筆時手掌要儘量豎起來。掌豎才能筆直,筆直才能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運轉自如;否則,就會導致筆管歪斜,筆鋒不正,筆畫易成偏鋒病筆。

腕平,是指手腕與桌面要平行。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寫字時是透過腕部將力量傳送到筆鋒,為了便於運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豎二者是互相關聯的。管直則鋒正,這與運腕、掌豎有密切關係,掌豎、腕平、管直、鋒正,加之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因為運筆的關鍵在於腕力。

唐太宗有言:“指實則筋力平均,掌虛則運用便易”。

2、執筆部位

執筆的高低或說執筆的深淺也是極有講究的。衛夫人說:“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王右軍有“真一、行二、草三”之說。虞永興《筆髓》,雲:“筆長不過六寸,一真、二行、三草”,這是約言執筆去筆頭的遠近。唐張懷瓘雲:“執筆亦有法,若執淺而堅,掣打勁利,掣三寸而一寸著紙,勢有餘矣。若執筆深而束,牽三寸而一寸著紙,勢已盡矣。”

一般的原則是:寫小字及楷書時,執筆部位可偏下;寫大字或行、草書時,執筆部位可偏上一些,這樣筆鋒運轉幅度大,筆法流轉靈活。如臨寫黃庭經之類小楷可低執筆,離筆頭約一寸;如原大臨寫大小約2~3 cm的行書聖教序及書譜、十七帖等草書時,執筆可稍高,離筆頭約二寸;如臨寫十釐米直徑以上的楷書或大草書自敘帖、古詩四帖等草書時,執筆可更高,離筆頭約三寸。

3、執筆的鬆緊

執筆的鬆緊和運指也應注意,太鬆太緊,過猶不及。因為太鬆了,筆畫便沒有力;太緊了筆畫便泥滯而不靈活。王羲之主張執筆要緊,執筆緊方能貫力於筆端。蘇東坡主張虛而寬,即執筆要松,這樣便於轉動筆桿。其實“緊”與“松”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的兩個方面。執筆是為了很好的運筆,所以“緊”是指要能很好地駕馭筆鋒,不讓其飄滑無力,“松”是指手中的筆運轉靈活,筆鋒能隨心所欲地變化,字才有韻味。下筆書寫時宜緊,提筆迴旋時宜松。作字須要用全身之力,這個力,只是傳遞一股勁,由背到肘,由肘到腕,由腕到指,由指到筆,由筆管而注於筆尖,使其轉動自如。

4、執筆的正斜

正確的執筆要使筆桿垂直。五指執筆,將手掌豎起直立,就能使手把筆拿直。

掌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常使筆鋒在畫中,則左右逢源,靜燥俱稱。學字既成,猶養於心,令無俗氣,而藏鋒漸熟。筆正,筆桿與紙面基本保持垂直,可保證中鋒行筆,便於調節八面鋒的筆鋒指向。

在運筆過程中,隨著手腕的擺動,筆桿會倒向筆鋒所指的方向,如寫橫畫時筆桿向左傾斜,寫豎畫時筆桿向前傾斜,這就是俗稱的“推筆”,筆桿倒向運筆方向而造成“拖筆”。若稍倒向筆畫的兩邊就形成側鋒。倒向筆畫兩邊的角度過大則會形成偏鋒。在實際書寫中,為求不同筆勢,在起收筆或運筆中也會搖動手腕,應用側鋒,即側鋒取妍。

書法筆法:執筆

5、執筆的高低

運筆是書法的根基,若不得其要領,則再怎麼寫也沒用。所以書法以此為重。運筆是應用,而執筆是關鍵。宋代姜菱說,“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運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懸腕、懸肘懸腕。枕肘枕腕,用於寫小楷。枕肘懸腕,適用於寫中、大楷或小行書。懸肘懸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懸空,常用於寫行、草或很大的楷書。

運筆的方法有三種:一是指運法,即枕肘枕腕;二是腕運法,即枕肘懸腕;三是肘運法,即懸肘懸腕。

指運法:

書法筆法:執筆

指運(枕腕)

指運法是運筆的一個方法。指運法執筆較低,將左手墊於右手之下。通稱枕腕式。亦可放一厚物於右手腕之下代替,而這樣做,腕部就固定了,只剩下手掌手指部份可動,因此只能書寫細短的筆畫,適合用於楷書小字。但若書寫行草書的小字時,也不適合使用枕腕式。因為此法較不靈活,寫時會缺乏一股流動之氣,無法表現其氣概。總之,指運法書寫最穩且牢固,可作為練習運筆的第一步驟,由此而進一步至提腕或懸腕,就較容易許多。因此,初學者當多加練習。

腕運法:

書法筆法:執筆

腕運(懸腕)

腕運法就是固定肘部,將腕部提起,一般通稱提腕式。腕運法與中執筆相結合。用此法將腕部提起,活動範圍就較枕腕式大,可以書寫較大的楷書或小行書。但也不適合書寫於大字,因為肘部仍著案,活動範圍仍受限制。

肘運法:

肘運法是連肘部一起懸空,以肘部來運筆,一般通稱懸腕式。肘運法用高執筆。此法以肩膀為中心,腕肘均不放於案上,所以最為靈活,活動範圍最大,揮灑自如,易於表現筆力。適用於大楷、行草等書體。總之,懸腕式是運筆的極致用法,如欲盡善盡美,此法非熟練不可,不然大字無法逞其雄勢,行草不得其縱逸,各不得要領是也。

書法筆法:執筆

肘運(懸肘)

提肘作字時,靠腕、臂和指的協調運動來完成,而活動最多的是腕。腕一定要活。腕活,才能使全身之力,透過臂、腕和指貫注到筆尖;腕活,才可以調整筆鋒,才能在上下左右提按、頓挫、方圓、轉折等多變的筆畫書寫中控制住筆鋒,甚至能夠隨心所欲地指揮筆鋒,達到所謂“甩筆頭”的地步。

陳中丞好學書,元章授以提筆法,曰以腕抵紙,則筆端有指力,無臂力也。曰提筆亦可作小字乎?元章笑顧,小吏取紙書黼黻,贊筆劃端嚴,字如蠅頭,而位置規模皆若大字,因請其法。曰:無他,惟自今以往,每作字時,不可一字不提筆,久之自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