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爾之短處,在言語欠鈍訥,舉止欠端重,看書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崢嶸。若能從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進之以猛,持之以恆,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

這是曾國藩在給兒子紀澤家書中的一段,放到現在也極具勵志色彩,有結果(人的精進是在持之以恆的努力中悄然完成的),有時間限度(這種精進,甚至不需要多長時間,進之以猛,狠下心來,持之以恆,可能一兩年就能看到效果)。

別看這句話是曾國藩的這句話很久遠了,放到現在,對我們一樣適用。讀書如此,做事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拿出當年備戰高考的精神頭讀書,拿出當初的拼勁兒來做事,不管是在學業上,還是在職場、官場,不管是創業還是打工,想必都會有所建樹吧。

曾國藩: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曾國藩一生勤奮好學,雖然他幼年沒有很高的資賦,卻是一個勤懇有恆的人。

相傳,有一天晚上,他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複朗讀很多遍了,還是沒有背下來。這時候,家裡來了一個賊,潛伏在屋簷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那個賊人在牆根底下等得不耐煩了,生起氣來:“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曾國藩被突然發生的事情驚呆了,等那小賊背完文章跑了,他才反應過來,哂然一笑,心想:這個人好厲害啊,聽了幾遍就能背熟,看來我還是用功不夠啊,還需要繼續苦讀!

曾國藩: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曾國藩不斷以“勤”“恆”二字自我激勵,“勤能補拙”,正是憑著這股韌勁和恆心,曾國藩造就了自己的非凡人生。 他認為:讀書貴在持之以恆。他曾寫了七封書信,在信中他闡明瞭自己對“恆”的深刻認識。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這句:

凡人作一事,便領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曾國藩在在寫給九弟沅甫的信中,這樣寫道:

弟說意趣不在這裡,所以幹起來索然寡興,這是大大不行的。凡人作一件事,便須全副精神去做,全神貫注這件事,自始至終不鬆懈,不能見異思這,做這件事,想那件事,坐這山,望那山。人沒有恆心,一生都不會有成就。我生平犯沒有恆心的毛病,實在受害不小。當翰林時,本應該留心詩字,卻喜歡涉獵其他書籍,分散了心志。讀性理方面的書時,又雜以詩文各集,使學習的路子歧異。在六部時,又不太用實勁去辦好公事。在外帶兵,又不能竭力專心治理軍事,或者讀書寫字,亂了意志。這樣,人垂老了,百事無一成功。就是水軍這件事,也是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弟應當以我為鑑戒。

在這裡,曾國藩一再反覆地強調有恆,語重心長地講了人無恆終將一事無成,並且以自己為例,引以為戒。在曾國藩的家書中,他還對子弟們說:士人讀書須講三個字:志、識、恆。在他看“識”不能很快實現,所以他要求子弟們主要在志與恆上自勉。這是曾國藩的經驗之談,因為他懂得讀書有成,需要日久年深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恆的習慣。

曾國藩: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在談到恆心,我們不得不說“耐”這個字。在家書中,曾國藩還多次用“耐”字訣來解釋有恆,強調一句沒有弄懂,就不看下句;今天沒有弄懂,明天再接著讀;今年不精通,明年再讀。他甚至將這種有恆強調到一種極端的程度:不能因大考在即,就將沒有看完的書放下;必須從頭至尾,句句看完。當弟弟們科考不順,科名遲至時,曾國藩叮囑弟弟們千萬不要就此灰頹,開導弟弟們人生的路不止科名一條,還有做學問一條,兩條路哪一條有成都可以是父母的好兒子,自己作為兄長也同樣歡喜,但兩條路有一個共同點:都不能放棄讀書。

在勉勵弟弟們讀書有恆時,曾國藩不但強調學習貴在持之以恆的重要性,還旁徵博引,以別人和自己為參照,尤其是自己,目前已經功成名遂,仍在讀書有恆,而且在京公務繁忙依舊課業有恆。不但如此,曾國藩在領兵打仗,盡忠報國時也持之以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曾國藩: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曾國藩奉朝廷之命,率領湘軍去剿滅太平天國的軍隊。剛開始時湘軍總吃敗仗,幾乎是打一仗敗一仗。後來在鄱陽湖口一戰中,湘軍又吃了敗仗,曾國藩氣得三次跳水自盡,當然都被人救起。在給皇上的上疏,曾國藩說自己是“屢戰屢敗”,後來幕僚建議改為“屢敗屢戰”。在皇帝看了上疏之後,不但沒有責備他的失敗,反而表揚了他持之以恆的精神。後來,曾國藩又率領湘軍,重新組建、操練,終於他抓住了太平軍內部內訌的時機,攻克太平軍的首都天京,剿滅太平軍。

我們常說,命運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這種有準備的人就是那些持之以恆的人。奇蹟與運氣不可能眷顧那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俗語有云:“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功到自然成”。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是失敗在成功的起點,而是失敗在成功的路上。失敗者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被荊棘絆倒之後,沒有繼續堅持下去。持之以恆既是人生第一美德,也是一個人的成功之道!

曾國藩: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正如曾國藩所說:“人初做事,如雞孵卵,不捨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而大;如有本之泉,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簡單來說就是持之以恆,時間會給你最應有的回報。

微訊號:品讀曾國藩(pinduzgf),修身、修心、治學、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