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字識讀:有“女”便“喜”;由“奼”成為“婆”,圍著鍋臺轉

「篆字識讀」第一輯:

與人有關的部首及篆字(13):婆、奼、嬉

文圖/王萬平

篆字識讀:有“女”便“喜”;由“奼”成為“婆”,圍著鍋臺轉

37、婆

讀音:pó,薄波切。篆文為“媻”。

《說文解字》:奢也。從女般聲。

甲骨文、金文均無“婆”字,而篆文“婆”字亦寫作“媻”,故從女般聲。借“媻”作“婆”,有婆娑之意。所以在寫篆書時不能生造字形“婆”字。

關於篆文“婆”的解讀有很多種說法,但大多都是基於錯誤篆文“婆”的形體的訛傳。

依據篆文“媻”的形體,我們可以找到“般”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形體。

篆字識讀:有“女”便“喜”;由“奼”成為“婆”,圍著鍋臺轉

上圖是兩種甲骨文“般”的形體。“般”是“盤”的本字,很想一隻手拿著勺子正往盤子裡舀取食物。由此倒是可以聯想到家庭主婦的勞作。後來“盤”形訛變為“舟”旁,就難以看出本義了。

從甲骨文“般”的形體來看,從“凡”從“攴”。“凡”是“盤”的初文。“般”的金文與甲骨文構形相同。“凡”作“舟”形,在甲骨文、金文裡很多混用。改“凡”為“舟”,雖就字形以難看出本義,但“舟”有“盤旋”之義,似乎也能解釋作為“圍著鍋臺轉”的意思。“媻”以“般”、“女”構成,便也可理解為女性在廚房勞作的形象,而家中多為年長女性在廚房勞作,便被稱為“婆婆”、“老婆”。

篆字識讀:有“女”便“喜”;由“奼”成為“婆”,圍著鍋臺轉

38、奼

讀音:chà,坼下切。“奼”同“奼”。

《說文解字》:少女也。從女,乇(zhé)聲。

甲骨文、金文均無“奼”字。

要分析“奼”的字義,我們還是要從其構成部件來探源。“乇”有兩種讀音及字義,作tuó讀時,意為“委託”;作zhé讀時,意為“草葉”。與“女”結構便被釋義為“少女”,有“美麗”、“嬌豔”之義,如“奼紫嫣紅”等。

甲骨文“乇”,頗有草葉之形。

金文“乇”,已是一個“人”的形象,跟“尺”的甲骨文形體極為相似。或者說,從甲骨文始,就是一個“少女”的形象吧。

小篆“奼”,“女”、“乇”結構,更表示“美妙”、“嬌豔”之義。

篆字識讀:有“女”便“喜”;由“奼”成為“婆”,圍著鍋臺轉

39、嬉

讀音:xī,許其切。同“僖”。

《說文解字》:樂也。從人,喜聲。

“嬉”字本義為“喜樂”、“歡樂”。它既是一個會意字,又是一個形聲字。

甲骨文“嬉”,左為“喜”,右為一個面向左邊跪坐著的人。

金文缺。

甲骨文“喜”,由“壴”(zhù)、“口”兩部分構成。“壴”是一種樂器,同“鼓”。“口”可以看作是笑著的一張嘴。敲鼓開口笑,顯然是有喜慶之事。

小篆“嬉”字,承襲了甲骨文的形體。

大家好!

我是【聽琴山館】王萬平,古琴、書法職業教師。讀書、彈琴、寫字,略有心得,願與您分享交流。歡迎關注【王萬平書法】,您有任何批評、意見及建議,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共同提高。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