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塗飛鴻喜歡畫什麼動物

一、現代畜牧業發展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堅持精品、高效、規模的三維發展思路,以現代畜牧業的“良種化、標準化、規模化、生態化、安全化、產業化”為內容,以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品牌創新為重點,以生豬產業為主導產業,原生鵝、生態肉兔為特色,牛羊草食牲畜為補充,以推行寄養制,種養結合,生態迴圈為手段,把*建成全省丘區現代畜牧強縣。

二、現代畜牧業發展方向和目標

(一)發展方向:

1、繼續加快養殖業由傳統分散型養殖向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轉變。力爭“十二·五”末期適度規模和標準化養殖率達80%。

2、積極發展現代養殖企業。充分利用國家和省支援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措施,引進繁育市場主體,建立工廠標準化大型養殖場,組織帶動周邊農戶發展業主寄養制。

3、加快綠色生態畜牧業發展。重點利用*土壤、空氣、水等自然生態優於國家規定的自然生態標準和被整體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縣的良好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綠色生豬,綠色原生態鵝、土雞、肉兔、山羊等,力爭“十二五”末養殖業綠色品牌達60%。

4、大力發展畜禽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積極培育發展與現代畜牧業有關的衍生配套服務業,力爭“十二·五”期間全縣建成有綠色生豬、原生態鵝、生態肉兔、土雞、黑山羊等精深加工企業各一家。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畜牧業應實現以下目標:

1、建成PIC優質生豬產業基地:年出欄200萬頭,建成屠宰加工企業1家,加工和商品率達80%。

2、發展原生態鵝產業:年出欄200萬隻,建成深加工企業1家,加工和商品率達80%。

3、建成生態肉兔基地:年出欄600萬隻,建肉兔精深加工企業1家,加工及商品率達80%。

4、發展土雞(跑山雞)產業:年出欄800萬隻,商品率達80%。

5、發展草食牲畜產業:年出欄黑山羊50萬隻,西雜肉牛5萬頭,建成精深加工企業1家,加工及商品率達80%。

6、到2015年,畜牧業良種化率、標準化率和規模化出欄率分別達80%以上,畜牧產值佔農業總產值75%,農民人均畜牧業現金收入2000元以上。

7、畜牧業安置就業人數12萬餘人,佔全縣農村勞動力的36%以上。

三、現代畜牧業生產和加工銷售規劃

(一)現代畜牧業產業佈局:

*是無公害農產品整體認證生產區,是種養業能相互利用其廢棄物的區域。因此,全縣31個鄉鎮均為以PIC生豬產業為重點的現代畜牧業發展基地。但根據水資源和土地對養殖業糞汙承載力以及電力、交通等條件全縣分適度規模養殖區、養殖企業發展區(包括業主寄養區)。

1、適度規模養殖區:

適度規模以飼養PIC種豬26-100頭,年出欄商品肉豬500-1000頭為宜;飼養原生態肉鵝每批存欄200-1000只為宜;飼養肉兔存欄種兔20只-200只,年出欄600只-6000只為宜;跑山雞(土雞)年出欄500-1000只;黑山羊年出欄30-100只,肉牛50-100頭為宜。主要佈局為全縣31個鄉鎮的495個村(大中型水庫周邊村除外),每個村發展適度規模養豬戶3-5戶,其餘養殖種類各10-20戶。

2、養殖企業發展區:

飼養種豬300-1000頭(年出欄商品豬1萬-2萬頭)原生態鵝(包括種鵝)存欄2000-5000只(年出欄6000-15000只),飼養兔存欄種兔3000-5000只(年出欄10萬-15萬隻);飼養跑山雞存欄1萬-3萬隻(年出欄3-9萬隻),飼養黑山羊出欄1000只以上,飼養肉牛存欄200頭以上。具體佈局如下:

(1)PIC豬養殖企業佈局區域:G318線*段的寶梵鎮、大石鎮(吉祥鎮);縣道蓬紅線的常樂鎮、天福鎮、紅江鎮;省道304線的任隆鎮(高升鄉)、蓬南鎮、群利鎮共10個鄉鎮。到2015年分別建成萬頭養殖場20個,5000頭-10000頭養豬小區10個,帶動農戶寄養2000戶。

(2)原生態鵝養殖企業佈局區域:G318線*段寶梵鎮、赤城鎮、新會鎮、下東鄉;縣道蓬紅線的明月鎮、(回水鄉)、常樂鎮(板橋鄉、槐花鄉)、群力鄉;省道304線、任隆鎮、高升鄉、三鳳鎮、蓬南鎮、金龍鄉、群利鎮共16個鄉鎮,建成5萬隻種鵝基地,100萬隻原生態商品肉鵝基地。

(3)生態肉兔養殖企業佈局區域:G318線*段寶梵鎮(吉祥鎮);蓬紅路常樂鎮(槐花鄉、板橋鄉)、天福鎮、紅江鎮(群力鄉);省道304線、金龍鄉、農興鄉、蓬南鎮、高坪鎮、黃泥鄉共13個鄉鎮,建成年出欄10萬隻兔場1個,萬隻以上兔場100個。

(4)跑山雞養殖企業佈局區域:G318線*段赤城鎮、新會鎮、下東鄉、寶梵鎮、大石鎮、吉祥鎮;蓬紅線天福鎮、群力鄉、紅江鎮;蓬文線文井鎮(新星鄉、新勝鄉、羅戈鄉);省道304線三鳳鎮、金龍鄉、農興鄉、荷葉鄉、高坪鎮共18個鄉鎮,建成萬隻以上養雞場100戶。

(5)草食牲畜養殖企業佈局區域:重點在省道304線的任隆鎮、黃泥鄉、金橋鄉、三鳳鎮、荷葉鄉、金龍鄉、蓬南鎮、農興鄉、群利鎮、鳴高路的鳴鳳、吉星、高升、蓬文線的文井、新星、新勝、羅戈共15個鄉鎮,建年出欄1000頭肉牛場1座,年出欄200頭以上戶50戶。

(二)發展畜禽產品精深加工規劃:

1、中通農牧在上游工業園建PIC豬精深加工企業一座,年加工PIC生豬50萬頭以上。

2、由飛鴻鵝業有限公司在*選址建原生態鵝加工銷售企業一個,年加工、銷售肉鵝200萬隻以上。

3、由發聯農牧在*建生態肉兔加工企業一座,年加工肉兔200萬隻以上,同時建生態肉兔配合飼料加工廠一座,年加工飼料1萬噸以上。

4、引進業主在*文井建跑山雞(文井土雞)繁育場和銷售企業一個,年繁育文井土雞50萬隻,銷售土雞200萬隻以上。

5、以蓬南向前養羊合作社為龍頭在蓬南鎮建成山羊(肉牛)加工銷售企業,年加工銷售山羊30萬隻、肉牛3萬頭以上。

四、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主要措施

(一)狠抓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

1、全面實現畜禽良種化:良種化率達80%以上。

(1)生豬:堅持以PIC配套係為重點品種。

(2)原生態鵝:以天府白鵝和四川白鵝為主。

(3)生態肉兔:以齊卡兔、四川黑兔為主。

(4)跑山雞:以文井地方品種選育為主。

(5)草食牲畜:以*黑山羊與努比羊雜交為主,本地黃母牛與西門塔爾牛雜交為主。

2、強力推行建圈標準和設施配套化:規模養殖標準化率達100%。

所有畜禽規模養殖場,堅持按國家農業部的《畜禽場場區設計技術規範》(NY/T682-2003)、《畜禽場環境質量及衛生控制規範》(NY/T1167-2006)、《禽禽場環境汙染控制技術規範》(NY/T1169-2006)等標準統一選址、設計。

3、全面推廣養殖業生態化,規模養殖面汙染治理率達100%。

按照農業部《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NY/1168-2006)的規定處理畜禽糞便。同時,必須全面推廣“生態養殖+沼氣池+綠色種植”的生態迴圈模式,按每25頭種豬(年出欄500頭)配套沼氣池120立方米,配套種植土地15-20畝。

4、強制實施畜禽產品安全化:安全化率達100%

(1)按照《飼料衛生標準》(GB13078)和《畜禽飲用水質》(NY5027)、《豬飼養標準》(NY/T65-2004),對規模養殖場統一規範飼養管理及飼料。

(2)按照國家《動物防疫法》、《飼料及新增劑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畜禽產地檢疫規範》(GB/T16549)、《畜禽消毒規範》(GB/T16569)等法律法規推進疫病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和畜禽及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對所有規模養殖場建立電子蕊片耳標溯源管理,到2015年規模場養殖溯源管理覆蓋率達100%,使所有畜產品做到“三無”即無病、無殘留、無汙染。

5、加快綠色產品認證工作步伐:2015年無公害產品認證率達80%以上,綠色畜禽產品認證率60%以上。。

(1)所有規模養殖場必須透過無公害產品認證。

(2)所有萬頭豬場,10萬隻兔場,萬隻以上原生態鵝場和跑山雞場,年產10萬隻山羊合作社,必須透過綠色畜產品認證。

(二)狠抓合作化組織體系建設

1、所有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業主及農戶應按照“三民四自”和“政府引導、會員(社員)為主體、市場化運作”原則全部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

2、到2015年全縣建成規模大、運作規範、示範帶動作用強、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成績顯著的PIC豬、原生態鵝、生態肉兔、跑山雞(土雞)、黑山羊、肉牛、養殖合作社各1-2個。

(三)狠抓品牌化的市場體系建設

1、畜禽品種品牌化:將PIC豬、原生態鵝(天府白鵝、四川白鵝)、文井土雞、生態肉兔(齊卡兔、四川黑兔)、蓬南黑山羊定為*畜禽品種培育品牌,除PIC豬外其餘畜禽到2015年前完成地方標準制定併發布。

2、畜禽產品品牌化:支援引導企業註冊“外五元”、“高峰山道家老臘肉(華盛農牧)”、“二郎神豬肉產品(中通農牧)”、“一品原生態鵝”、“文井土雞”、“生態肉兔(發聯農牧)”、“黑山羊(向前養羊合作社)”等畜禽產品品牌。

(四)政策激勵措施:

(1)用地政策:凡從事現代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養殖的用地透過土地流轉程式,一律按農業用地對待。

(2)專案支援:凡從事現代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養殖並實施種養配套發展立體迴圈養殖業的,優先安排中、省、市發展專案,集中打捆安排農村沼氣建設,紅層找水、社道路建設,環保專案建設等專案。

(3)優惠政策:對現代規模養殖專案免徵各種建設費用,用電按農業生產用電優惠價格等。

(五)技術保障措施

(1)無償開展科技培訓和科技入戶工作;

(2)免費做好畜禽良繁體系、畜禽場選址、圈舍設計和疫病防控等技術指導工作。

(3)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專家大院解決養殖業中重大技術問題和新技術轉化。

(六)組織保障措施:

縣、鄉兩級成立現代畜牧業領導小組,專門負責現代畜牧業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