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MRI成像診斷顱頸動脈夾層及其與腦卒中的相關性

彌散成像DWI是什麼意思

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放射科的Qi Yang等研究與CCAD患者缺血性卒中相關的影像學特徵,結果發表在2019年9月的《Stroke》上。

——摘自文章章節

【Ref: Wu Y, et al.Stroke.2019 Sep 13:STROKEAHA119026362. doi: 10.1161/STROKEAHA.119.026362.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顱頸動脈夾層(cervicocranial artery dissection,CCAD)是年輕人發生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研究報道稱,大於50%的CCAD患者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缺血性卒中。大多數卒中發生在夾層形成後的最初幾周內。因此,早期篩選CCAD患者進行治療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最近有研究使用MRI脂肪抑制T1加權成像和T1加權流動抑制快速採集梯度回波序列成像發現,顱頸動脈壁內血腫對缺血性卒中有顯著影響。多種檢查方法,如CT、MRI和頸動脈超聲相互補充,有助於促進CCAD的診斷。最近,高解析度MRI(high-resolution MRI,HRMRI)用於檢測CCAD,可直接顯示血管壁異常和血管腔內血栓。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放射科的Qi Yang等研究與CCAD患者缺血性卒中相關的影像學特徵,結果發表在2019年9月的《Stroke》上。

研究方法

研究者納入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間透過影像學診斷為CCAD的患者,並分為卒中組和非卒中組。HRMRI檢測指徵是頸動脈超聲或CTA懷疑存在動脈夾層者,在頭暈、頭痛、嘔吐、感覺或運動障礙、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缺血性卒中等症狀出現後28天內進行顱頸動脈的HRMRI檢查。收集病灶位置,包括顱內或顱外、頸部解剖節段、前迴圈或後迴圈動脈、病灶單發或多發、動脈壁內血腫、表面不規則、動脈腔內血栓、雙腔、內膜瓣和假性動脈瘤等定量引數(圖1)。

高分辨MRI成像診斷顱頸動脈夾層及其與腦卒中的相關性

圖1. 顱頸動脈夾層示意圖及相應的典型的高解析度磁共振成像影象。

研究結果

採用多變數logistic迴歸方法檢驗CCAD的影像學特徵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結果顯示,118例CCAD患者,其中71例卒中患者和47例非卒中患者,共145條受累的血管(表1)。

表1. 145例動脈夾層的臨床特徵。

高分辨MRI成像診斷顱頸動脈夾層及其與腦卒中的相關性

HRMRI顯示:動脈夾層位於前迴圈動脈、動脈壁內血腫、表面不規則、動脈腔內血栓和大於70%的重度狹窄,在卒中組CCAD患者中更普遍(圖2)。以上因素的比例,卒中患者與非卒中患者分別為:54。4%比36。4%(P=0。030);96。2%比84。8%(P=0。017);74。7%比37。9%(P<0。001);44。3%比4。5%(P<0。001)和54。4%比31。8%(P=0。008)。其它HRMRI表現,如雙腔、內膜瓣、夾層動脈長度、壁內血腫強化等在卒中組與非卒中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高分辨MRI成像診斷顱頸動脈夾層及其與腦卒中的相關性

圖2. 伴或不伴缺血性卒中的顱頸動脈夾層患者的比較。A.1例48歲男性患者MRI彌散加權成像(DWI)顯示左側基底節和卵圓中心(小箭頭)急性缺血性卒中。HRMRI的曲面重組成像示左側頸內動脈(ICA)C1段動脈壁內血腫(箭頭)和ICA C2和C4段遠端腔內血栓(空虛箭頭)。HRMRI伸展面重組成像示管壁不規則表面和腔內血栓。B.1例37歲女性患者MRI-DWI顯示,腦內無缺血性卒中。HRMRI曲面重組成像展示光滑的血管壁表面(箭頭),無腔內血栓。HRMRI伸展面重組成像示右側ICA壁內血腫(箭頭)和遠端血管壁正常。

單因素分析發現,動脈壁內血腫、狹窄程度、腔內血栓、不規則表面和夾層位於前迴圈等均與缺血性卒中相關(P<0。05)。進一步將P<0。1的因素納入多變數 logistic迴歸分析表明,僅影像學中不規則表面和腔內血栓的存在與CCAD患者發生急性缺血性卒中獨立相關(OR=4。29;95% CI,1。61-11。46;P=0。004和OR=7。48;95% CI,1。64-34。07;P=0。009)。

結論

該研究結果顯示,在伴有缺血性卒中的CCAD患者中,HRMRI發現動脈壁內出血、表面不規則、腔內血栓和嚴重狹窄的患病率高。多變數分析提示,不規則表面和腔內血栓的存在與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發生獨立相關。因此HRMRI有助於深入瞭解CCAD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發病機制,有助於早期預測CCAD患者發生缺血性卒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