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詠驚蟄詩賞析

陶淵明詠驚蟄詩賞析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農曆二月,春雷響動,萬物復甦。

丹曾文化為您獻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志熙先生解讀的陶淵明詩作《擬古九首》(其三)。

《擬古九首》(其三)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陶淵明詠驚蟄詩賞析

錢志熙

這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一首擬古詩,詠寫的是仲春時候的一番景像、某種心情。《禮記·月令·仲春之月》一篇中,有“始雨水,桃始華”,“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蟄蟲鹹動,啟戶始出”這樣的描寫。正是我們說的雨水、驚蟄這兩個節氣的景象。玄鳥就是陶詩所詠的燕子。所以這首詩的前面五、六句,差不多可以說就是詩人用詩的語言來演繹《月令》古老的時令文字。當然,與《月令》物候學式的記載不同,陶淵明所使用的是一種生動清新的、洋溢著豐富的主觀情緒的魏晉五言詩的語言。

詩的重心其實在後面部分。在最後四句中,詩人構設一個人與燕子的親密對話。詩人對燕子說:我是很歡迎你們的回來的,情誼依然如故,就像《詩經·邶風·柏舟》那個人發誓的那樣:“我心匪石,不可轉也。”但從你飛走之後,經過那麼長的時間,門庭日漸地荒蕪了。不知道你的心思如何呢?會不會嫌棄此處的門戶已不像舊日那樣光鮮?這樣一個人鳥親密對話的寓言式的故事,究竟寄託著什麼意思呢?這也許可以理解為一個謎,好詩的寓意,常常都是謎一樣的存在。

不管它具體寄託了什麼,我覺得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一種美好的情感、或者信念之類事物的不變的期待。這是不僅是一種很理想的情感,同時也是很人性化的。詩中寫了兩層,一層是仲春時節的大背景,一層是發生這個大背景的一個小故事。這暗示詩人經歷了某種變化。而重點更是落在變化之後,“我猶故我,君尚故乎”這樣的一番暗猜。所以變與定,是本詩的一種深層意理。其實不僅後面寫的小故事中一種變化東西,前面的時令大背景也是變化的結果。在它前面,是一個嚴冷的、漫長的冬日。在那個冬日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這是作者沒有說出來的。一切變化如果發生,也許正來自這個大背景的變化。所以,這首詩的情緒,決不是僅從歌詠“仲春”開始的,而是包含此時的一段情緒。這是一首好詩必要做到的,它不是在開始的時候開始,而要蘊藏前面的一段時間,就像後面還要有很長餘韻一樣。

此詩的語言是很美。雖然他的意象來自古老的《月令》,但他沒有摹擬古典,比如“時雨”這樣詞,也沒有拘泥地用古語,比如不說“玄鳥”,而直接用“燕子”。還有,他的詩歌寫景狀物總是自然而入神,像“草木縱橫舒”這樣五個字,把一種很難寫的景象,那麼輕快自然地寫出來,是典型的陶詩語言。尤其可貴的是,他在寫物象是,總是洋溢著情緒的。

至於這首詩題為“擬古”,是因為這種由時令節物而感發情緒並且有所寄託的寫法,是漢魏詩人一個傳統。它甚至在主題與情節方面,有一些具體、可以指認的借鑑,如詠春主題受到了西晉詩人張協《雜詩》的啟發,而詩中的人與燕子對話,也是漢魏鳥類寓言詩的一種表現方法。

陶淵明詠驚蟄詩賞析

錢志熙

[評論者簡介]

錢志熙

,1960年出生於浙江樂清,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文學博士學位,199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學術委員會委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體研究中心主任等。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著有《魏晉詩歌藝術原論》、《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漢魏樂府藝術研究》、《中國詩歌通史:魏晉南北朝卷》、《陶淵明傳》、《陶淵明經緯》、《唐詩近體源流》、《黃庭堅詩學體系研究》等。

[作者簡介]

陶淵明

,名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關注微信公眾號:danzengwenhua 可閱讀著名生態文學學者、翻譯家胡志紅教授對生態文學經典作品《寂靜的春天》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