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自殺:從荊南眾武將下場看會說話的重要性

言語可以殺人,我們是早就知道的。

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武鄉候罵死王朗”,活生生地記載了正面交鋒罵死人的事情。唐國強老師在央視三國演義中關於“吾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的劇照,也成了很多人喜歡用的表情包。

這個,算得上是言語殺人的典範或者巔峰,殺人於無形之中。

言語也可以間接殺人的。最典型的莫過於白門樓前,當呂布向曹操乞降,並請劉備幫忙說好話時,劉備狠補刀的那句“不則丁建原、董卓之事乎”,呂布只能罵著“是兒最無信者!”

言語還可以隔空殺人。如赤壁戰前,周瑜群英會群演之後,用“子翼,讓你看曹賊之首”的夢話,取蔡瑁、張允兩個很有前途的降將的大好頭顱於千里之外。

言語還可以自殺的,這個卻是我們常常不注意的。雖然我們也經常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卻不明白,惡語就像金毛獅王的七傷拳一樣,傷得最重的往往是自己。

赤壁戰後,劉備帶著全套人馬奪取荊南四郡,其中零陵是自取,桂陽是趙雲去奪,武陵是張飛搶佔,長沙由關羽進擊。處於事業上升期的劉備,對四郡的文臣、武將卻採取了很有意思的不同對待措施。

四郡之中,首當其衝的是零陵郡。

出場選手:正方為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反方有太守劉度、官二代劉賢和大將邢道榮。

戰役經過:劉賢率邢道榮引兵出戰,邢道榮連戰張飛、趙雲後被活捉,放回後獻計與劉賢,企圖將計就計幹掉劉備、諸葛亮。

作戰結果:邢道榮被趙雲所殺,劉賢將責任推到邢道榮身上後,與劉度一起投降,劉度仍為郡守,劉賢跟到襄陽為質。

第二個打的是桂陽郡。

出場選手:正方為趙雲,反方為太守趙範和校尉陳應、鮑隆。

戰役經過:趙範想降,陳應、鮑隆出戰,趙雲生擒陳應,趙範投降。趙範想和趙雲親上加親,趙雲不同意,趙範心中不安復叛,派陳應、鮑隆詐降,卻被趙雲識破,將計就計奪了城池。

作戰結果:陳應、鮑隆被趙雲所殺,趙範投降後仍為太守。

第三個打的是武陵。

出場選手:正方為張飛,反方為太守金旋和從事鞏志。

戰役經過:金旋出戰張飛不敵,被留守的鞏志一箭射死。

戰役結果:金旋被手下射殺,鞏志投降後繼任太守。

第四個打的是長沙。

出場選手:正方為關羽,反方為太守韓玄,將領楊齡、黃忠,第三方選手魏延

戰役經過:關羽先斬楊齡,與黃忠大戰三日不相上下,反而惺惺相惜。韓玄看出不對想殺黃忠時,被魏延所殺。

戰役結果:韓玄、楊齡分別為魏延、關羽所殺,黃忠、魏延投靠劉備,魏延差點被諸葛亮所殺。

四場仗打得當然是很好看的了,每一郡出場人員不同,打法不同,打仗的效果也不同,與關、張、趙、黃、魏等人的性格似乎也很像,確實好看。

從武將們的結果來看,卻很有幾分值得研究的地方了。戰四郡中敵方共出場了六個武將,死了四個,差點死一個,投降了一個,死的和活的卻似乎很沒有道理。

邢道榮是死得最可惜的。

邢道榮算得上是一員猛將的,他能力戰張飛數合之後,又力戰趙雲數合,然後主動下馬請降。演義中,能享受張飛、趙雲車輪戰待遇的,僅此一人。可見他的武力值還是挺高的。

邢道榮還很忠誠。假裝投降之後,他回到劉賢陣營中,把情況都和劉賢說了之後,劉賢不僅沒有懷疑他,還聽他的話一起搞了個將計就計,可見他的一貫表現都是讓領導放心的。

邢道榮還有謀略。回到劉營之後,很快想出將計就計的辦法,在使用計策上,至少不會比張飛低吧。算得上是一個很好的人才了。卻被趙雲給刺死了!而抵抗的始作俑者劉賢居然連罪都沒有被追究。

鮑隆、陳應是死得最冤屈的。

他們的確是抵抗了一下趙雲,可趙雲不是接受了人家的投降了嗎?他們之所以會重新抵抗,那還不是因為趙範叫他們抵抗嗎?他們假裝到趙雲營中投降,趙雲完全可以把他們活捉啊,為什麼要立即斬首呢?好歹也是兩員猛將啊。

魏延的差點屈死就更沒天理了。魏延早就心向組織了,從襄陽就想投靠劉備,之所以沒有投靠上,那是因為劉備跑得太快了。說起來,是劉備對不起他,不是他對不起劉備。

再看諸葛亮說的兩點理由,更是胡說八道:所謂“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武陵從事鞏志殺金旋,算不算食其祿而殺其主啊,你諸葛亮不僅不殺他,還讓他當太守呢。

至於“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更扯,金旋倒是不想獻其地,你們不是把人家給殺了嗎?再說你諸葛亮不一樣是居住在劉表的土地上,想把劉表的地獻給劉備嗎?你還覺得很義呢!

再看看同樣是“抗拒天兵”的黃忠,卻受到禮遇,還成了“五虎上將”之一,難道就因為關羽打不過他,所以才這樣高看他嗎?可是關羽後來不一樣說什麼“不與老卒為伍”嗎?

想來想去,這些人的生死,原來就在他們出陣罵陣時的話上。

邢道榮的必須死,從他對陣孔明時就決定了的。

孔明戰零陵,本來是逼樣十足的:只見對陣中,一簇黃旗出。旗開處,推出一輛四輪車,車中端坐一人,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用扇招邢道榮曰:“吾乃南陽諸葛孔明也。曹操引百萬之眾,被吾聊施小計,殺得片甲不回。汝等豈堪與我對敵?我今來招安汝等,何不早降?”想想這時的孔明剛下山不久,最多不過二十八九歲,就開始坐四輪車了,還念念不忘殺得曹操百萬大軍片甲不留!

邢道榮的反應卻是:道榮大笑曰:“赤壁鏖兵,乃周郎之謀也,幹汝何事,敢來誑語!”得,不僅把自己給搞死了,還為諸葛亮不久之後下死手氣死周瑜提供了動力。孔明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啊!

再看看陳應、鮑隆為什麼必須死。趙雲與他們對陣時,他們的罵陣話是什麼?是“我等只服曹丞相,豈順劉備!”後來雖然他們實際上都想順了,還是被趙雲給咔嚓了。

對比一下黃忠,還有後來的“斷頭將軍”嚴顏,在同樣情況下是怎麼說的,黃忠說的是:“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嚴顏說的是:“吾嚴將軍豈降賊者乎!” 、“汝等無義,侵我州郡!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說得多好啊。自然就不會被殺了。

魏延之所以會差點被諸葛亮所殺,因為他太主動了,並且接連兩次壞了諸葛亮的計劃。第一次,諸葛亮原本是不放心關羽去戰黃忠的,所以說“雲長輕敵黃忠,只恐有失。主公當往接應。”沒想到魏延橫空殺出,關羽居然沒有失,奪得了長沙,讓諸葛亮算無遺策的形像受損。

第二次,青旗倒卷,鴉叫南飛,孔明袖佔一課,說 “長沙郡已得,又主得大將”。結果,雖然長沙郡得了,也得到大將黃忠,關羽卻又引魏延來見,相當於得了兩個大將。讓諸葛亮神算無敵的形像又受損了。

一個人居然能在諸葛亮霸氣十足、橫掃四方的關鍵時候連續兩次掃他的興,他不該死、誰該死?然而,劉備其實也從此開始不再那麼信任諸葛亮了。

言語是可以殺人的,言語也是可以自殺的,特別是當你地位不夠重要、資源不夠豐富、作用不是不可替代時,其實是要特別注意不要傷人的,畢竟“做人存一線、今後好見面。”

秦檜用“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飛,“莫須有”一直被解釋為“或許會有”,直到近年來才有人覺得這句話似乎更應該是“不需要有”。畢竟,趙構想讓他死,還需要理由嗎?

馬王爺說:言語傷人,你強時傷的是別人,你弱時傷的是自己,現在傷的可能是別人,以後傷的就可能是自己了。大度往往是因為弱勢,能忍不過是源於無奈,誰不想快意恩仇,誰不願隨心所欲,關鍵看條件。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說的人不說,不該說的事不說,或許,可以活得長一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