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妖錄│上古五方神:中國神話體系中的五方神明

說妖錄│上古五方神:中國神話體系中的五方神明

中國神話體系由於起源年代久遠,流傳週期漫長以及影響範圍深遠的等諸多元素的影響,故導致其體系構成複雜,無論是起源、傳承亦或是猜想、推測都有諸多說法。有學者引經據典以古代文獻為基準提出種種假設;有學者則是將文獻與民間說法相結合提出更大膽的猜測;更有甚者則是捕風捉影式的斷章取義,以訛傳訛,臆想捏造,進而使本就複雜的中國神話更加讓世人捉摸不清。你好妖怪工作室雖然致力於中國志怪文化體系,但中國志怪亦與中國神話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今天就姑且結合文獻記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淺談中國神話體系中的“五方神”。

『五方神的概念』

“五方神”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的神明。

然而實際上,提到“五方神”不得不先說“五帝”。歷史上對於“五帝”有各類說法,在此就不過多贅述了,這裡的“五帝”為《禮記》、《淮南子》中的“五帝”即:

“青帝太昊(太皞、大皥)、赤帝炎帝(神農氏、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白帝少昊、黑帝顓頊、黃帝軒轅(姬軒轅、軒轅氏、帝鴻氏)”。

而“五方神”則是“五帝”的屬神,因與五帝所處領地的方位相對應,故被稱為“五方神”。

另外,“五方神”不僅對應方位,還對應“五行”、“季節”,故又被稱為“五行神”或“四季神”(“后土”不在其列)。所謂的“四方神”也就是不計“后土”後的“五方神”。

“五方神”具體名目為下:

說妖錄│上古五方神:中國神話體系中的五方神明

東方句芒[gōu máng]

青帝太昊屬神,木神,春神。

[

東晉]郭璞《山海經校注》中注:“[勾芒]木神也,方面素服。”

說妖錄│上古五方神:中國神話體系中的五方神明

句芒 [明]蔣應鎬繪《山海經》崇禎本

“句芒”雖寫作“句”實際上讀作“勾”[gōu],部分文獻中對“句芒”本就記作“勾芒”,故如今即使寫作“句芒”但仍讀作“勾芒”。

南方祝融[zhù róng]

炎帝神農氏屬神,金神,夏神。

[東晉]郭璞《山海經校注》中注:“[祝融]火神也。”

說妖錄│上古五方神:中國神話體系中的五方神明

祝融 [明]蔣應鎬繪《山海經》崇禎本

西方蓐收[rù shōu]

白帝少昊屬神,金神,秋神。

[東晉]郭璞《山海經校注》中注:“[蓐收]金神也,人面虎爪,白毛執鉞。”

說妖錄│上古五方神:中國神話體系中的五方神明

蓐收 [明]蔣應鎬繪《山海經》崇禎本

北方禺疆[yú qiáng]

黑帝顓頊屬神,水神,冬神。

[東晉]郭璞《山海經校注》中注:“[禺疆]字玄冥,水神也。”

說妖錄│上古五方神:中國神話體系中的五方神明

禺疆 [明]蔣應鎬繪《山海經》崇禎本

“禺疆”又名“禺強”,文獻多記作“禺疆”,字“玄冥”,所以又名“玄冥”。

說到水神,不得不提及同有水神之名的“共工”。也正因此二者都被稱為“水神”,故有“”共工”怒撞不周山死後成“禺疆”的說法。然此說法並不可信。《列子湯問》中載:“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由此可見,“共工”與“顓頊”爭帝失敗而怒撞不周山,也就是說“共工”是“顓頊”的對手,而“禺強”則是“顓頊”的臣子,亦是其屬神。兩者相差甚遠,自不可同者而論。

說妖錄│上古五方神:中國神話體系中的五方神明

蓐收、祝融 《山海經圖》[清]彩繪本

中央后土[hòu tǔ]

黃帝軒轅屬神,土神。

[唐]丘光庭《兼明書·五行神》中載:“明曰:‘木神曰勾芒,火神曰祝融,土神曰后土,金神曰蓐收,水神曰玄冥。土神獨稱後者,後,君也,位居中,統領四行,故稱君也。’或問曰:‘據此, 后土是五行之神,漢代立后土祠於汾陽,祀何神也?’答曰:‘三代已前無此禮, 蓋出一時之制耳。其祀當廣祀地神,即如《月令》所祀皇地祗者也。’”

“三代以前”指的就是夏、商、周時期,也就是說,在漢以前對“后土”的概念及其模糊,這也正是為什麼《山海經》中郭璞對四方神都定了五行屬性,唯獨沒有批註中央“土神”的原因之一。

『“五方神”與“五蟲”與“五行神獸”』

除了因為漢代以前對“后土”的概念及定位模糊是郭璞沒有對其批註“土神”的原因外。東、西、南、北四方神被定義為“四季神”以及“四季神”與“五蟲”之間的關係則是另外的原因。

[漢]戴德《禮記·月令》中載:

“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牽牛中。其日甲乙。

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蟲鱗。

“孟夏之月,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仲夏之月,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其日丙丁。

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

“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畢中……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牽牛中,旦觜觿中……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虛中,旦柳中。其日庚辛。

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蟲毛。

“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日在鬥,昏東壁中,旦軫中……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婁中,旦氐中。其日壬癸。

其帝顓頊,其神玄冥。其蟲介。

由此不僅定義了勾芒、祝融、蓐收、玄冥(禺疆)“四季神”的身份,還提到了:“其蟲鱗、羽、毛、介”,而這就是“五蟲”的概念。

“五蟲”不應該有五個嗎?這裡為何卻只有四個?

“五蟲”也被稱為“五類”,出自《大戴禮記·易本命》:“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皇為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為之長; 有蠃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為之長,此乾坤之美類,禽獸萬物之數也。”

也就是所,古人將動物分為了“羽、毛、甲、鱗、蠃”五類,即有羽者為羽蟲,有鱗者為鱗蟲,有甲者為介蟲(也作“甲”講),有毛者為毛蟲,無毛者為鸁蟲(即“倮”通“裸”)。

《禮記·月令》中的“其蟲鱗、羽、毛、介”就是在說與四季神相對應的神獸分別是“鱗蟲、羽蟲、毛蟲、介蟲”,也就是對應“四象神獸”的

“青龍(鱗)、朱雀(羽)、白虎(毛)、玄武(介)”

,唯獨缺少了“鸁蟲”。而“青龍為東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的說法也完全與“四方神”相對應,從而進一步佐證了“四方神”還有“四神獸”跟隨的事實。

可明明是“五蟲”怎麼唯獨缺了“鸁蟲”?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為“鸁蟲”就是“人”,“人居於中”,其中的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說,早期的“中央神”並不是“后土”,也不是“神”,而是人,或者說是“人皇”更為確切。而能與“人皇”相匹配的自然也莫過於“后土”了,也因此逐漸有了中央神是后土的概念。

除“中央神”以外的“四方神”都有神獸相伴,“中央神”難道就沒有嗎?有,而且有兩種說法。

其一:勾陳、騰蛇同為中央土神神獸

[清]程良玉《易冒》中載:“勾陳之象,實名麒麟,位居中央,權司戊日,蓋仁獸而以土德為治也。騰蛇之將,職附勾陳,遊巡於前,權司己日,蓋火神而配土德以行也。青龍之神,左居東方,權司甲乙,而主文事,以木德為化;白虎之煞,右居西文,權司庚辛,而制武備,以金德為刑。朱雀舞端門,南方司丙丁,而主封章彈諫文學,以火為德;元武從帝座,北方司壬癸,而主計謀籌畫機巧,以水為德。六神之設,各有攸司,吉凶善惡,以有而遷。”

《易冒》中提到的兩個土神,一為“勾陳”,二為“騰蛇”,但也提到“勾陳”即仁獸“麒麟”,“騰蛇”則是“麒麟”的附屬,可以理解成助理。

對於這種說法,僅起參考價值,畢竟《易冒》原文道:“獸乃將之名,神乃帝之佐也。”所講述的也側重於帝王取賢擇人的方式方法。

其二:黃龍為中央土神神獸

相對於《易冒》中的“勾陳騰蛇說”,《淮南子》中的“黃龍說”則更為可信。

[西漢]劉安《淮南子·天文訓》中載:“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其神為歲星,其獸蒼龍,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其神為熒惑,其獸朱鳥,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其神為鎮星,其獸黃龍,其音宮,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文中“蒼龍”即“青龍”,“朱鳥”即“朱雀”,“白虎”、“玄武”無異,“黃龍”即“應龍”

(詳情可參考《九州妖怪錄│應龍》)

如果說龍是鱗蟲之長,那“應龍”就是當之無愧的龍類之長。由此可見,“中央神”雖不在“四季神”之列,但卻是“執繩而制四方”的存在,其地位之高可見一斑。

(你好妖怪工作室原創 文:花紅)

· 感謝閱讀 ·

傳播中華志怪文化,講述九州妖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