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蘊藏著5大智慧

《道德經》蘊藏著5大智慧

《道德經》蘊藏著五大智慧,不懂不行。一靜,二緩,三順,四和,五淡。讀懂這五個字,許多事將不用愁。

《道德經》有言:“靜為躁君。”

人的精神宜靜,而不宜躁。世界越是浮躁,人心就越要平靜。靜,是一種積極的等待,也是一種良好的心態。靜是動的主宰,每一次行動之前,都要經歷徹底的沉澱。

《大學》裡講:“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當一個靜下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他讓路。心靜才能看到生活的美好,心靜才能聽到生命的迴音。

《道德經》有言:“孰能安以久動之而徐生?”

人這一輩子,慢就是快,緩就是急。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做事情越是急躁冒進,越難以達成目的。徐徐圖之,則為大利;急於求成,則為大害。

人生不是百米賽,而是一場馬拉松。沒有人能靠搶跑,就一路遙遙領先。穩穩當當朝前走,才能到達頂峰。放緩自己的腳步,讓身心都慢下來。細細地品味生活,你會發現整個世界變得美好許多。

《道德經》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類順應大地的生長規律,繁衍生息;大地順應上天的四時更替,化育萬物;上天順應“道”的執行變化,排列時序;道則順應自然的規律,生生不息。人處在天、地、道的制約之下。順應天道,才能成就人道;順應時勢;才能求新求變。

人生是一條起伏不定的曲線,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不妨學習水的特性,隨方就圓。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能順其自然。

《道德經》有言:“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

天地間最珍貴的一種氣,就是和氣。無論是家業還是事業,和則未有不興,不和則未有不敗。

《菜根譚》裡講:“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待人接物,不妨多一份和氣。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笑臉迎人,柔聲細語,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道德經》有言:“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淡,是人生最本真的滋味。人生有順逆,天氣有陰晴。世事如同過眼雲煙,看似波瀾壯闊,實則風淡雲輕。那些轟轟烈烈的故事,都只是一時狂歡,而非人生的常態。

品過人生的苦辣酸甜,才能夠看清世事、看淡得失。飯菜能吃就好,房子夠住就行;不圖大富大貴,只求內心淡然。

《道德經》裡既有古人的理論智慧,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許多很常用的成語,其實就出自《道德經》。今日選出5個成語加以解讀,我們一起領會被老子寫入《道德經》的那些生活智慧。

金玉滿堂

《道德經》有言:“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後常用“金玉滿堂”形容財富極多,也形容學識豐富。

上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因此,禍福之間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得意到了極點,往往就是失意的開始;萬物達到頂峰,就要逐漸走下坡路了。金錢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就很難守得住;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就會埋下禍根。

曾國藩說:“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留幾分不盡之意,萬事總有轉圜的餘地。

虛懷若谷

《道德經》有言:“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後常用“虛懷若谷”形容胸懷寬廣,像山谷那樣容納萬物,也用來形容為人謙虛,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和觀點。

老子曰:“人皆取實,己獨取虛。”老子認為,虛為上德。惟虛方能容納萬物,惟虛方使萬物自由運行於其中。這不僅是自然地規律,也是人事通行的智慧。

為人虛懷若谷,就是不去計較利害得失。容人之過,不責於人,寬宏大度。人若能虛其心,則終身受用無窮。

和光同塵

《道德經》有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後常用“和光同塵”形容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世方法。

所謂和光同塵,不是要我們隨波逐流,而是要我們隨曲就伸。既保留自己的個性,又能為世間所容。以一種出世的心境,過十分入世的生活。

弘一法師說:“人做得剔透玲瓏了,便是藝術。那時你可以捨生取義,你可以視死如歸。你可以視金錢如糞土,你可以視富貴如浮雲。你可以視色相如敝履。”人生正如一場修行,要想活得自在灑脫,必先邁過這一道門坎兒。放下心底的那些執念,還自己一片淡然。

知足常樂

《道德經》有言:“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後常用“知足常樂”指自知滿足,就總是快樂。

老子曰:“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不知足,乃是世間一切痛苦的根源。不守清靜無為之道,就會產生貪慾之念。人不得一時寧靜,心更無片刻安閒。過分追逐名利,勢必招致災禍和不幸。具備知足之心,就不會感到有任何不足。

因此,懂得知足的人,永遠都是快樂的。佛家講“隨喜”,生活中也是一樣,隨心、隨性、隨意,一切隨緣即可。保持知足的心態,不必過度憂心,更無需刻意強求。知足常樂,福氣不請自來!

慎終如始

《道德經》有言:“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後常用“慎終如始”指謹慎收尾,如同開始時一樣。指始終要謹慎從事。

人們總是講,萬事開頭難。很多事情,轟轟烈烈地開場容易。等三分鐘的熱度一過,也就沒了下文。

《詩經》有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凡事總有個開端,卻少有能夠堅持到底、善始善終的。能否克服心中的倦怠感,才是決定結果成功與否的關鍵。每當你開始懈怠時,提醒自己不要輕言放棄。多一分堅持,就少一分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