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曲則全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1)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2)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翻譯:彎曲就會保全,不公正就會正直。低凹就會充盈。陳舊破敗就會換新。擁有的少就會獲得,擁有的多就會心生疑惑。所以大智慧的人用無為作為看待天下的方式。

不自己想當然的去看待事物,就是明白。不自以為是,就是一種彰顯。不去主動攻擊和挑起戰爭就是功勞,不傲氣凌人就會長久。你只有不去爭搶,天下就沒有與你相爭的。

古時候那些流傳 不要直來直去就可以求全的人,豈是瞎說空話嗎!只要你真誠,就可完整地返回到本源。

解析:(1)這一句其實說了一個很質樸的道理,彎曲才能夠保全,有稜角就會被削去稜角。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以平滑狀態,以曲線方式而存在的,沒有以直角,直線方式而存在的事物,即便有,都不會長久。因此,做事情,考慮問題能夠如此去考慮就會不受傷害,而保全自己,比如這個曲則全,我們常說的委曲求全就這意思。委屈求全,也是因為你是弱者,對於強者的委屈,只有你委屈了,強者才不會有進一步的動作,你也就不會因此而受到傷害。如果你直性格,暴脾氣,直接對抗,那麼可能你就會受傷,甚至有生命危險。還有一種意思,比如彎彎曲曲的木頭,沒啥用處,所以沒有人去砍伐它,如果你長的筆直,那麼一旦成材就會被砍掉。再就是很多時候拐個彎你才會走過去,如果不撞南牆心不死,那也是不行的,等到你撞了南牆就晚了。所以,主要就一個意思,靈活的去看待問題,把握事物的本質,你才能夠真正的面對好事物而不受傷害。

枉則直,比如徇私枉法,為了自己的私慾而不顧法度甚至扭曲法度,不正直,所以正直就會露出頭,去矯正這種不正確的做法。有一種理論上邪不壓正的感覺,但實際上還是要看誰的勢力大。而最根本的也是看人心的覺醒程度。

窪則盈,這很簡單,凹地肯定能夠積水,那麼意思也就是說,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自己的姿態放低一些,這樣你才能獲得更多的東西。不論是做人還是認知上面,都是如此。

敝則新,這說的也很樸實。一件東西已經破敗不堪了,到處是毛病,必然說明這東西是有問題的。不然它不會走到破敗不堪這種境地。所以必須要換新的東西才行。就像衣服一樣,穿爛了就得換掉。如果你始終穿著爛掉的衣服,那麼你也就會被拋棄掉。這其實也就是說,要從自己內在改變才能夠得到外緣。如果自己內在無法改變,良好的外緣也就會遠去。可能吸引的就是不好的外緣。

少則得,你擁有的少了,才能知道你需要些什麼,才會得到真正有益的東西。這就像我們內心一樣,心裡的東西少了,干擾也就少了,煩心事也就少了,那麼恰恰因為如此,你所能獲得真正的感悟,體悟,就會更多。

這與多則惑,恰恰相反,你內心裝的東西多了,那麼你就會顧及這個,又顧及那個,一個是你肯定無法安靜,無法平靜,再就是你越知道的多,越覺得存在不可思議,也容易產生疑惑和困擾。

透過上面幾點所體現出來的問題和解決方式,就可以看到大智慧的人,總是用那無為的方式去看待天下,減少事端,順應道的自然了,收穫自然而來。

(2)怎麼樣就是抱一為天下式?這裡說到了四點,簡直和我們現如今的現實一模一樣,就好像是給現在的我們說的:

1,不要想當然地看待事物。所謂想當然是什麼意思,就是人總是靠自己內心的想象去看待事物的發生發展和變化。包括髮生的事件。不去遵從客觀存在以及發生的實事去分析,去看待。他們所想的從來不顧及事實的存在。用一句很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說話不經過大腦,想什麼就覺得是什麼。當你不這樣的時候,你就會變的清明起來。

2,不要總是自以為是地去認為。第一個,是因為認知的侷限性,第二個是參雜了我的因素。這兩者導致了我們認知事物的必然偏頗性。所以,自以為是就會因為這種偏頗性而讓事情出現大問題。當你不自以為是了,聽取更多的建議和一件,那麼你看待事情的眼界也就會寬廣,所能容納的事情也就會更多,從而顧忌的也就會更加全面,這樣去做事情問題就會更少,共贏的覆蓋率也就會更大。當你因為不自以為是而讓大家都共贏了,怎麼能夠不彰顯出你自己來呢。所以,做正確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就會把你凸顯出來。而不是搞那些虛的去凸顯自己。

3,不要主動進行攻擊,意思也就是說,不要有惡意。如果你主動去攻擊別人了,那麼就會帶來因果,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這就沒辦法有一個良好的結果了,最終都是傷害不斷。所以,做好自身,就是最大的功德。因為這樣就沒有了傷害,也不會造就惡的因果。而這種心境也是我們文明社會需要的修養。

不主動攻擊,就會保持各自的相安無事,在這裡還體現為,實力。這裡所說的都是一種主動狀態,你的實力強大了,你不去招惹別人,別人也才不會招惹你,因為它沒有那個實力去招惹你。所以,強者的修養和退讓才會讓大家都和平共處。如果你是弱者,那可能就得需要強大自身才能夠行,否則,沒有那個實力主導局勢,最終裁決的主動權就會在別人手中,他傷害不傷害你,就在於他想不想傷害你,而不是他能不能傷害你。因此,這是對於強者而言的。

對於現在一般人而言,那就是不要衝動,衝動是魔鬼,因為你會受到法律制裁。害人害己,甚至還會連累別人。

4,不要驕縱任性,這更加的說明了修養的問題,現如今的人驕縱,任性太多了。你的驕縱任性就會造成問題,比如富二代的驕縱任性,讓大家形成了仇富心理,或者有些人因為驕縱任性,傷害了別人,比如校園暴力事件。驕縱任性,這都是家教和教育的問題導致的心理猖狂的表現。他不會考慮別人的情況,不會站在別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

這一段實際上是從人的想法到人對現實的應對然後再到人的內在狀況,很有一種遞進的分析人的不好的因素的感覺。不過前面加了一個不字,就有些正話反說,然後得出正的結論。這也是透過對比而給予我們一個教化的作用。

(3)這句話,說明老子對於道的認知,以及對於現實情況的分析和經歷而說這這些話而堅信無比。曲則全的意思很多,但主要就是一個因為曲而全,全對應的就是缺。所以如果剛直了,那自然就會缺,這就像剛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一樣。只有你自己誠實,真誠地面對這些了,你自然就會全身而退,全身而歸。不會有所傷害。比如說,你對於道的迴歸,那也會是一種全面的,而不是殘缺的。

這一章的內容很對,前後對比,頗多分析,就是告訴我們一些道理,用於提升和改變自己。而能夠最終得以保全。很有一種弱者道之用的感覺。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曲則全

曲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