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資料敏感度?怎麼培養資料敏感度?

1.什麼是資料敏感度?

資料敏感度高的人,看到數字,兩眼冒光,早已飛速縱身跳到3米外,甚至10米外,腦子裡在觀察、找問題、找機會,喜不自禁或者哀嘆不喋也或者沉著淡定。

對資料不敏感的人,看到數字,則晃晃腦袋,目光發散,心裡嘀咕,這是什麼?這能說明什麼?

就像人體對溫度的敏感度,碰到滾燙的開水,人的本能反應就是把手縮回來,再吹手散溫。每個人對溫度的敏感度差不多,因為這是身體本能。但每個人對資料的敏感度截然不同,因為這和每個人的經驗相關,所以有人對資料敏感,有人對資料無感。

資料敏感度是業務理解力、客戶理解力、資料理解力三者的綜合結果。

很多人誤以為資料敏感度只是資料能力強。事實上,要對資料敏感,業務理解力、客戶理解力、資料理解力,3者缺一不可。因為資料只是對商業行為的客觀描述,只有真正懂資料背後的意義,才能解讀資料,才能挖掘資料背後的含義,才能形成資料敏感。

如何判斷資料敏感度高不高?

1)看到資料後,

能一眼判斷資料靠不靠譜

,因為很多資料本身不靠譜,有指標口徑問題、有資料質量問題,也有可能搞資料的人真的不理解業務,放了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資料。

2)看到資料後,

能馬上思考資料本身的商業意義

,有人能快速定位資料背後的原因,並找到機會,有人眼裡只是一個數字。

對資料的解讀基於對資料的理解,對資料的理解則基於對業務、客戶、資料的理解。

懂業務、懂客戶,但不懂資料的人,就好比1個人很有故事,內心早已百轉千回,把自己感動哭了,但就是講不出來,或者講出來了,也沒有說服力。因為聽者覺得講的是他的主觀看法,沒有公信力。所以

資料的價值之一,就是統一視角,統一事實,如果還能統一對事實的理解,就更牛了。

讓資料說話,不要講那麼多我怎麼想,因為我怎麼想一點不重要。但客戶怎麼想、市場怎麼想很重要,用資料來表達業務、客戶的訴求,大家更能達成一致。所以漁歌一直認為

資料是一種語言,資料價值在於透過語言的應用,把商業價值傳遞、應用起來。

而懂資料,但不懂業務、不懂客戶的人,就好像手裡拿著最權威、最專業、滿滿精華的朗文英漢大字典,可那只是字典,不是文學史籍,不是詩詞歌賦,也不是重大科學研究發現。因為拿字典的人不知道怎麼把字典裡的一個個單詞串成詩詞歌賦,就連組成句話都困難,在他眼裡每個單詞都是孤零零的存在。

所以

資料敏感度是懂業務&懂客戶,懂資料的化學反應的結果,他們互相滲透,互相融合。

2.如何培養資料敏感度?

懂業務&客戶,但不懂資料的人,有4個方法提高資料敏感度。

懂資料,但不懂業務&不懂客戶的人,也有4個方法提高資料敏感度。

兩者的方法本質相通。

2.1 給懂業務&客戶,但不懂資料的朋友們

懂業務&客戶,但不懂資料的人,需要的是從業務走向資料。

從業務走向資料,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1)找資料大拿對焦業務。

哪怕自己被diss的體無完膚,或者只能聽,說話的機會都沒有,都沒關係。聽高手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大拿會輸入更高的視野、格局、方法、乃至細節。

2)聽過、看過都不如自己幹過。

從最小的事做起,給自己的業務設計一張業務監控報表,而後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報表,再最佳化報表。

目標只有1個,透過資料監控和分析,找到產品問題和機會。

看報表後,提問三部曲:

第1步:今天和昨天比有什麼變化?或者這周和上週比有什麼變化?

第2步:這個變化說明了什麼?為什麼產生變化?

第3步:業務機會在哪裡?

3)主導一個大的資料分析專題,

主導發起、分析框架、分析過程、分析報告全部獨立完成,如果能請擅長資料的大拿們提建議,就更好了。經過從業務到資料的洗禮,人會有有混沌,但最後煥然一新的感覺。

經過1)2)3)後,應該可以成為一個有資料框架、有分析思路、有資料感覺的人。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4)培養資料習慣,和做資料的朋友保持溝通,把別人當學習物件,不要把別人當工具。

漁歌見過很懂資料的業務,資料分析不需要BI插手,自己從頭到尾完成的妥妥的,有結論、有框架、有細節。

2.2 給懂資料,但不懂業務&客戶的朋友們

懂資料,但不懂業務&客戶的人,需要讓自己從資料跨越到業務&客戶。把自己手裡拿的朗文英漢大辭典,變成自己武功秘笈,可以降龍十八掌,也可以凌波微步。

把自己當成業務1號位去推動業務的發展,而不是資料支撐的角色。

支撐總是苦逼的,也沒有價值增值。每座大橋下有幾個橋墩子早早被設計好,大橋的能支撐的最大水流速度也早被預設好,用一個橋墩子的視角去看一座大橋,總是片面、狹隘的。所以把自己從資料支撐的角色抽離出來,我們得能開無人機,能潛水,整座大橋360度無死角巡視,還要看上游的上游、下游的下游。這樣資料才能從1個個的數字,變成有價值的商業解讀,並找到機會,也才能變成資料生產力。

提升資料敏感度的方法,還是那幾個:

1)和業務大拿對焦業務。

記得

是對焦業務,不是對焦資料

,資料服務於業務。哪怕自己被diss的一塌糊塗,或者說話的機會都沒有,都要去聽、去思考,看大拿是怎麼思考的,這其中資料能做什麼。

2)自己做一件完整的事情

。一定要完整的做一件事情。資料人獨立負責業務,這種機會太少,那就在生活中去做一件完整的事情。比如做個微商,倒賣100張門票,或者賺一筆小錢。當有這個目標,並全力以赴的時候,業務、資料都滾遠遠的,腦子裡只有那個目標,怎麼達成目標,業務、產品、資料都只是服務目標的一環。有過這樣的經歷,人生很多感受會發生變化,比如有1號位的思維,比如開始知道怎麼做點小生意。

3)創造機會,去嘗試資料和業務深度協同。

比如共擔業務目標,比如孵化一個新的業務。因為自己在生活中獨立做1件事,可能事情的影響面很小,導致視野、思維、環境約束不夠,但在公司要做成一件事,哪怕一件小事都很難,因為有競對,內部有一堆的人和事要協同。

4)

有過前面的3點經歷後,

把業務思維變成自己的習慣

,在資料的日常工作中都帶入業務思維,習慣的力量很強大。

最後,無論從資料走向業務,還是從業務走向資料,本質都是

角色互換,能力疊加

作者:西湖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