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與蕭珊:最後的深情,是守著你的骨灰度過餘生

巴金與蕭珊:最後的深情,是守著你的骨灰度過餘生

蕭珊與巴金

長久以來人們對蕭珊的稱呼是:

作家巴金先生的夫人。

她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價值反而被人們忽視,可能是巴金先生的名頭太大,遮蔽了蕭珊本身的才華。其實客觀地講,

蕭珊不僅僅只是一個“賢妻良母式”的女性,

她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子。

蕭珊出身在東北長春的一個小縣城,小時候的蕭珊聰明活潑,天性好動,在上海讀中學時,她學業成績優秀,還能歌善舞,能寫會畫,是學校的文藝骨幹,課餘之時積極參加各項文藝活動,學校的戲劇社經常能夠看見她活躍的身影。

她尤其喜歡戲劇大師曹禺先生的成名作《雷雨》,她能將人物的內心世界揣摩得很到位,她扮演的“四鳳”這一角色活靈活現,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蕭珊是一個充滿愛國熱情的青年,在戲劇社她認識了大量的進步人士。因為參加學潮,蕭珊被學校當局開除了學籍。無奈之下,蕭珊只得返回長春老家,在做短暫的停留後,又考取了上海的一所女子中學。

蕭珊自小就有一種強烈的文藝情緒。在和巴金先生相識之後,她在巴金先生的支援和鼓勵下開始文藝創作活動,她的處女作

《在傷兵醫院》

在茅盾先生主持的進步文藝期刊《烽火》上發表,這部小說中的一些內容後來成了巴金先生創作小說《火》的部分素材。經過一段時間的輾轉漂泊,在巴金先生的鼓勵下,

蕭珊以優秀的成績考入當時中國最富盛名的西南聯合大學的外文系,是西南聯大外文系的高材生。

上世紀50年代初,蕭珊又報名參加了俄語專科學校高階班的學習,以後走上了翻譯俄國名家名作的道路。她翻譯的俄國名家名作的主要作品有:普希金的《別爾金小說集》、屠格涅夫的《阿西亞》、《初戀集》等,與巴金合作翻譯《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普希金的《黑桃皇后》。

蕭珊在翻譯方面的才華一直被業界所公認。

巴金與蕭珊:最後的深情,是守著你的骨灰度過餘生

巴金先生曾經在

《懷念蕭珊》

一文中無不感慨地寫道:“她比我有才華……我很喜歡她翻譯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說……閱讀它們對我是一種享受。”

和巴金的戀愛貫穿於蕭珊在西南聯大求學前後的整個過程。蕭珊和巴金的愛情婚姻歷來為人所關注,他們之間的相知相識相戀不無浪漫的色彩、溫馨的情懷,充滿打動人心的力量。巴金的才華魅力吸引了蕭珊,蕭珊的美麗善良打動了巴金。

1936年的上海,此時身在上海的巴金已經在文學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代表作《家》發表時他才32歲

。這時已經是大作家的巴金被廣大文藝青年所追捧,來自天南海北的信件像雪片一樣向他飛來,這其中不乏大量追求他的女性青年,但是巴金不為所動。蕭珊也是其中的追求者之一。有一天巴金拆開了一封讀者來信,信紙上的字跡娟秀工整,表達了對巴金的仰慕之情。夾帶在信中的一張照片不小心滑落下來,照片上的女生剪一頭齊耳短髮,戴著一頂有花邊的圓形草帽,一雙大眼睛清澈動人,舉止熱情活潑,充滿青春的美麗和氣息。這個女生的出現一下子就給巴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他們保持了半年的書信往來,彼此之間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在信中他們談理想、談人生、談家庭,無所不談。蕭珊在信中吐露了想和巴金見面的心聲,並在信中約定了見面的時間、地點。此時巴金對蕭珊也有了好感,於是欣然赴約。

他們在指定的地點見了面,

蕭珊的美麗大方、熱情活潑,巴金的溫文儒雅、才華橫溢,給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們相談甚歡,儼然一對相識已久的老朋友,蕭珊在和巴金談話時談到了自己的父親,表達了對自己父親專制、刻板做法的不滿,有了想要離家出走的念頭。巴金像兄長一樣語重心長地開導她,打消了她離家出走的想法,不知不覺中兩個人的關係走得更近了。

這次見面讓蕭珊對巴金的感情更加強烈了,書信往來更加頻繁,蕭珊把巴金當作人生道路上可以信賴的師長,什麼心裡話都願意給他說。巴金此時雖然也對蕭珊有了好感,但是鑑於兩個人年齡上的差異,他一直把蕭珊當成自己的忘年交。此時的巴金工作異常繁忙,蕭珊常常去看望巴金,蕭珊的到來讓巴金沉悶、緊張的生活多了靚麗的色彩和陽光的味道。他們時常相約去公園散步、去湖邊划船。隨著兩人感情的不斷升溫,在蕭珊真誠、執著的追求下,巴金終於打消了心中的顧慮,接受了蕭珊的愛。

1939年蕭珊在巴金的鼓勵和支援下考進西南聯大外文系

,這時兩人仍然只能書信往來以解相思之苦。1940年夏,巴金帶著新出版的小說《秋》來到西南聯大和蕭珊見面,這時的蕭珊更加風姿綽約、光彩照人,他們常常手牽著手在西南聯大美麗的校園散步,坐在校園的長條椅上暢談美好的未來。在整個假期巴金和蕭珊在一起,交流訪友,每天晚上,巴金都會把蕭珊送到學校宿舍然後再分開。處在戀愛中的人是幸福的,這是他們一生中最為美好、平靜的時光。假期結束了,巴金又要重新投身到緊張忙碌的工作當中,兩人只能暫時分別。

巴金與蕭珊:最後的深情,是守著你的骨灰度過餘生

1942年蕭珊還未畢業就來到巴金身旁,此時的巴金工作繁忙,身心疲憊,蕭珊希望兩人在一起共同分擔生活的壓力。巴金此時因為家庭方面的一些事務沒有安排妥當,壓力很大,他希望蕭珊等他一年,把家庭的事情安排好了再結婚。蕭珊理解巴金的苦衷,欣然同意了。

1944年5月1日,歷經長達8年的馬拉松式愛情長跑,巴金和蕭珊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此時的巴金年已40歲,蕭珊僅僅27歲。

婚後的生活是幸福美好的,但是更多的是壓力與艱辛。新中國建立後,巴金作為具有重大影響的作家,任中國作協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務。工作更加緊張忙碌了。他要經常出差、參加各種會議、出國訪問,還要處理一些其他事務,行程安排得滿滿的,沒有更多的精力來關心家庭生活。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了蕭珊柔弱的肩膀上,她毫無怨言,做起了巴金的賢內助。很多的時候他們依然要靠書信和電話來交流、溝通。為了愛就要無怨無悔地付出,

在長達28年的婚姻生活中,他們相敬如賓、相濡以沫,雖然仍然是聚聚散散,但是他們彼此已經融合無間再也不能分開,她是巴金的知己,巴金是她的師長,這是心與心的相契,情與情的交融。

1960年的中國正處於嚴重自然災害時期,全國人民正陷入嚴重的饑荒中,巴金的家庭也不能倖免。此時的巴金遠在成都,上海的家中,事無鉅細全靠蕭珊一肩承擔,蕭珊不僅要照顧小孩,還要侍奉老人,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操不完的心。此時的蕭珊還在“上海文學”雜誌社上班,異常辛苦。家中的糧食常常不夠吃,常常是兩幹一稀,後來改成一日三餐吃稀飯,小孩生病想吃掛麵,還要開證明,其他生活日常用品也很是短缺,每天的生活都在與飢餓作鬥爭。就是在這種艱難的生存狀態中,蕭珊也沒有向巴金訴苦,只是咬緊牙關,默默地承受著,她不希望這些事情而影響巴金的工作。

巴金與蕭珊:最後的深情,是守著你的骨灰度過餘生

“文化大革命”爆發之後,巴金和蕭珊這對知識分子夫妻也像其他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一樣受到瘋狂的迫害,遭受了巨大的心理煎熬。

巴金常常被拉出去批鬥、遊街、寫檢查,作為巴金妻子的蕭珊自然被其聲名所累,被關進了牛棚,脖子上掛著“牛鬼蛇神”的牌子游街,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對她指指點點,進行無情的侮辱與謾罵。

有一次為了保護巴金,她被紅衛兵的銅頭皮帶抽打得鮮血淋漓、遍體鱗傷,尊嚴被踐踏在地上,面對這一切蕭珊只是默默地忍受著,為的是不讓巴金難過。

有感於這段經歷,巴金曾經含著淚花寫下了《憶蕭珊》的悼亡詩:

可知世上銅頭藿,

血跡斑斑傷蕭珊。

能解李君一分苦,

粉身碎骨無悔顏。

在那段艱難的歲月中,倘若要是沒有蕭珊的溫柔、體貼、無微不至的關懷,巴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支撐這麼久。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離不開蕭珊的付出。

在巴金遭受批判的那段日子,蕭珊總是陪伴在他的身邊,不離不棄。每天清晨,人們都會看見一對滿頭銀髮的老年夫妻互相攙扶著走向公共汽車站的情景。那時巴金年歲已高,身體不好,蕭珊害怕巴金在擠公交的時候掉下來,就常常在後面將巴金推上車。

惡劣的生存狀態、過度的家庭操勞、精神上無情的折磨,蕭珊最後病倒了,她患上直腸癌。1972年8月的一天,巴金在家剛剛端上飯碗,就聽見醫院打來電話說蕭珊已經病逝。

聽到這個噩耗,巴金淚流滿面,怔怔地在椅子上坐了好半天。當他趕到醫院時,蕭珊的遺體上已經蓋上了白布。蕭珊的突然離去讓巴金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他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重心。

他將蕭珊的骨灰盒放在自己的房間,案頭上擺放著蕭珊翻譯的屠格涅夫、普希金的作品。

在巴金後來的大量回憶性散文中,表現了他和蕭珊的交往的經歷以及對她的無限思念之情。

選自丨《他們奠基西南聯大》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汪龍麟 張仕英 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