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經常用到的熟語典故,背後的出處你知道嗎?

1、揩油

“揩油”一詞源於古時一個唱灘簧的人編出來的笑話。

據說,在安徽的西部徽州有一個財主,家裡非常有錢,可這人生性吝嗇,每天都讓家裡的人吃青菜豆腐、豆腐青菜。但是他又好面子,不願意讓人家知道他每天都吃得很吝嗇,於是就買了一小坨豬油放在了自己家的牆角,每天吃飽飯之後,他就把豬油塗一點在自己的嘴唇上,然後走到自己的大門口站定。每看見一個人都笑著跟人家說:“我家今天吃的是豬油燉醬”,後來被人給戳穿了,空留給周圍的百姓一個茶餘飯後的大笑話。

5個經常用到的熟語典故,背後的出處你知道嗎?

“揩油”到了舊上海便是營私舞弊的專有名詞了,舊上海的電車上,售票員滿面笑容的一句“對不住您了”,就表示你多餘的錢可能拿不回來了。在舊社會還有妓女的時候,“揩油”還有一個意思,便是妓女賣身援交。

現在,人們經常用“揩油”來表示佔別人的小便宜。

2、狼煙

典出《爾雅·釋獸》: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

在古代,燃放狼煙對於用兵打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有著自己的規則、時間、地點等。燃放狼煙是否正確關係到對敵情的判斷,也會關係到戰爭的勝負。

著名的《為公兵法》,對燃放狼煙的相關事宜做出了詳細的解說,書中規定,即使在行軍的途中宿營的時候,也要在離營地百米之外的地方建立烽火臺。同時規定了烽火臺的選址、各個烽火臺之間的距離以及建造模式。在燃放時,如果敵人少於十騎,燃放一柱狼煙就可以了,如果敵人在百騎以上,二百騎以下就要點兩柱狼煙,若是五百騎以上就要三柱狼煙共同點燃。

5個經常用到的熟語典故,背後的出處你知道嗎?

後來,人們把“狼煙”當作是烽火的同義詞來使用,有時候也用作敵兵的代詞。現在“狼煙”也是邊陲風光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觀。

3、楷模

“楷模”一詞來源於兩種樹木。

“楷”,《新華字典》說:“楷樹,落葉喬木,果實長圓形,紅色。木材可制器具。也叫‘黃連木’。清代詩人金埴在筆記《不下帶編》中講:“楷木生於孔子冢上,其餘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原來楷木形容剛直,堪為法式。

“模”,也是一種樹,據淮南王劉安《草木譜》上說:“模木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因其各季色澤純正,“不染塵俗”,便為諸樹榜樣。

5個經常用到的熟語典故,背後的出處你知道嗎?

因為“楷”、“模”兩字引申義相近,所以就合在一起使用。使之更具有法式、模範、榜樣的意思。

4、雷同

“雷同”源於古時的一種說法,即打雷時萬物都同時響應。

《禮記·曲禮》說:“毋剿說,毋雷同。”漢代鄭玄注:“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己,不當然也。”意思是說,打雷時萬物都有回聲,但人應該用自己的心去判斷其是非,不要取他人之說以為己語,像萬物聞雷聲懼怕而回應那樣。因而,“雷同”還有“隨聲附和”之義。

現在,“雷同”的最初意思已經不常用了。而在文藝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本劇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的說明。在文藝評論中,“雷同”一詞多用來批評那些缺乏新意、千人一面的作品。

5個經常用到的熟語典故,背後的出處你知道嗎?

“雷同”指隨聲附和,也指不該相同而相同。

5、連襟

典出《贈李十五丈別》:孤陋忝末親,等級敢比肩。人生意頗合,相與襟袂連。

杜甫晚年的時候住在川東,在那裡他認識了一位老人,兩人很談得來,於是就經常來往。透過聊天他們發現,原來他們兩家還是遠房親戚,因為兩人性格很合得來,關係也很好,所以在杜甫離開川東的時候,還專門寫了一首詩來紀念他與老人家的交往過程,詩名叫做《贈李十五丈別》,詩中寫道:“孤陋忝末親,等級敢比肩,人生意頗合,相與襟袂連。”詩人以襟袂相連來形容彼此關係密切。

5個經常用到的熟語典故,背後的出處你知道嗎?

到了宋朝的時候,“連襟”一詞就已經廣泛使用,意義與我們今天的相似。宋人馬水卿在《懶真子》裡面也寫到:江北人稱女婿為“連襟”。

今天,“連襟”一詞是姐妹的丈夫之間的互稱,表明兩人之間的關係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