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箕術的故事

扶箕術的故事

術士扶乩不僅自己要整治一番,以示虔誠,而且還要求與之相配合的人也要整潔篤誠,不潔不誠之人不能扶乩,術士沈延年扶亂為人古卜吉兇,名噪鄉里。衢州西安知縣周權聞其大名,前往沈家求卜。剛剛落座,聽見窗外喜鵲叫個不停,就讓沈延年扶試卜吉兇,沈當即扶,得一絕句,後兩句是“窗前接接緣何事,萬里看君上豹關”。周權笑著說:“我乃一小小知縣,大仙何必相奉過情耶?”這天,沈延年扶機,周權與一小吏執箕,忽然竹箕跳躍而起,箕底之筆迅速在小吏臉上寫了“不潔”二字。小吏身上不乾淨,冒犯神靈,故書“不潔”示懲。這時有人忙過來替小吏執箕,過了一會,竹箕又跳起來,舉筆向周權移動。圍觀者生怕象剛才那樣讓縣令下不了臺。但見竹箕徐徐落下,在桌案上寫了幾行字,大意是:三七日內周權必有召命之喜。後來,周權因捕獲偽造桔券(用格皮紙做的錢幣)者有功,官升一級,調任都堂審察,距執箕那天不滿二十天。此事見載於南宋洪邁《夷堅志·支志》景卷第六。洪邁是南宋大學問家,他的《夷堅志》記述所見所聞,多是當時之事。這類奇聞異事雖然不盡可信,但從中可見南宋扶乩之風甚盛。

扶箕術的故事

南宋時期,一些名士學子對扶乩也頗感興趣。陸游正月十五日夜曾與稚子、寵婢玩扶戰的遊戲。江西名士吳曾也曾扶箕為人卜吉兇。吳曾博聞強識,一次參加科舉,先謁夢於仰山,欲知春圍吉凶。這天夜裡,他夢見一紅袖女子執板而歌,醒後僅記得女子所唱“尋春不是探花郎”一句。這年應試他果然名落陽山。他非常敬奉紫姑神,常扶請紫姑言吉凶。他有個同鄉叫吳仲權,是一個候選官員。還沒授職的時候,他請吳曾扶乩,看看將去何方赴任。吳曾焚香設箕,為吳仲權卜前程,見所書都是“龍”與“羊這兩個字。吳曾解釋說:“龍即是皇帝,羊代表當官的官奉。看來你將有面君登朝之望。”吳仲權有點不相信,說:“我只是一個候補官員,名微位卑,哪裡會有上朝面君的榮幸呢?”吳曾即現身說法:“我也曾是一介平民,尚且有朝見天子的榮幸,何況你已經是候補官員了呢?神仙言之不虛,會應驗的”。吳仲權後授任龍陽縣丞,始信戰書“龍”、“羊”是告知他將去龍陽赴任。

扶箕術的故事

扶箕雖名請紫姑,但有時請來的卻不是紫姑神,而是別的神靈,甚至是精怪。洪邁在《夷堅志·支志》庚卷中記載了一件從潼川路都監蔣師望那裡聽來的故事。蔣師望是台州黃岩人,他有一家姓祝的鄰居。祝家有一子,少年未娶,就讀於私塾。他雖然年紀輕輕,卻會扶乩之術,沒事的時候就焚香請紫姑仙言人事吉凶。一天,他又請紫姑,見一仙女翩然而至,容貌豔麗,堪稱絕色,只是肌膚不太白。祝子迷戀女色,留其同宿。女仙欣然應允,毫無羞澀之感。自此以後,女仙每晚必來,半年後,祝子面容瘦削,土木形骸,眼看不久人事。父母懷疑兒子是迷戀青樓女子所至,讓僕人盯住他,不許他尋花問柳。白天,祝子無所事事,晚上一個人在房間裡竊竊私語。僕人告訴主人。祝之父母喚子嚴責,祝子無可奈何,只好以實相告:“有一女子每晚來此幽會,不論寒暑,已經幾個月了。她經常穿一身皂色衣服,說是不願穿豔裝麗服招惹人目。來去都是從窗戶中,出去便無蹤無影。”祝母猜想可能是精怪作崇,就讓兒子隨其女去看一看。當晚女仙又來,祝子說要到女仙那裡看看,女仙即攜其手而出,穿越荊棘叢生的雜草地,來到一處寬敝華麗的住宅。其女置酒相待,宴飲皆不用器具,吃相也很可惡。侍者八九人,男女相雜。

扶箕術的故事

回家後祝子將所見告訴母親。祝母疑心是附近淫祀裡供奉的木魅作怪,讓人細細搜尋,結果一無所獲。鄰里一老人聽說此事,對祝父說:“我聽說一些東西時間長了可以變為精怪。你家餵養的那頭老母豬已經十幾年了,小豬八九個。女仙常穿皂衣,吃相可惡,想必就是老母豬所變。祝氏家族都覺得有道理,準備把那些豬賣給居戶,次目送去。當晚,女仙又來,與祝子訣別說:“我們相聚已經很長時間了,但緣分有定,你家明天要趕我走了,我們就此作別,你當自珍自重。”說完揮淚作別。

次日,祝家群豬都不見了,到處尋找不見蹤影。祝子自此遂安。祝子因扶而險些丟了性命。這個故事頗似志怪小說,因此不妨把它看作“小說家言”。但是它提供的一些資訊卻可使人們對南宋的扶機之術有更全面的認識。可見,術士扶雖名請紫姑,但請來的卻不僅僅是紫姑仙,而是有神、有仙、有鬼、有妖、有怪。要請誰是請者的自由,誰來誰不來卻不是術士所能決定了的,有的或許可以如願以償(如沈生),有的則出乎意外(如徐大倫之友),有的則茫然無知(如祝氏子)。當然,這只是就前人的記載而言其習俗,其中的迷信成份是不言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