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三個性格迥異的女人,都在黑暗中自我救贖

直子綠子玲子是什麼意思

前言: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比較有名的一部長篇小說,敘述了一個通俗而又完整的愛情故事,在日本和中國都受到很多年輕人的歡迎。

它故事簡單,比起故事的主線,我更在意的是書中描繪的一個個小人物:追求完美、永遠停留在17歲的木月;表面光豔如天使、把謊言當成生活必需品的13歲小女孩;舉止奇怪、過度潔癖,被他人當成笑料的“敢死隊”……

《挪威的森林》:三個性格迥異的女人,都在黑暗中自我救贖

譯者林少華在本書的譯序中評價這本書說:

“沒有伸出鬼沒的迷宮,沒有卡夫卡式的隱喻,沒有匪夷所思的情節,只是用平靜的語言娓娓講述已逝的青春,講述青春時代的種種經歷、體驗和感觸–講述青春快車的乘客沿途所見的實實在在的風景。”

最好的朋友木月去世後,“我”逃離原來生活的地方與直子相遇。“我”與直子在交往中慢慢熟絡,直子卻因為精神問題住進了療養院。在等待直子的過程中,“我”認識了熱情、坦率的綠子,在療養院遇到了能給人帶來溫暖的玲子……

這個關於青春的故事,是村上春樹在手法上弦弦更張和懷有青春危機感的必然產物。本文我將以文中的三個女性:直子、綠子、玲子為主線,去剖析人的精神支柱與自我救贖。

溫柔嫻靜,如床頭白月光的直子–面對木月、姐姐的自殺,她選擇救贖卻重蹈覆轍。

文章從對直子的回憶寫起,“讓直子的面影在我的腦海中如此浮現出來,總是需要一點時間的,”這時候直子在我心中的形象便有了一絲神秘。

《挪威的森林》:三個性格迥異的女人,都在黑暗中自我救贖

直子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戀人木月,兩人從小一起長大,互相陪伴的時間比家人還要久遠。他們不僅僅是戀人,更像黑暗中的兩束光互相依偎。後來木月自殺了,直子身體的一部分好像也隨著去了,這是直子受到的第一個打擊。

直子的第二個打擊是姐姐的自殺,她就像是一個天才少女,身上揹負了太多的期望。姐姐的優秀讓大家都忽略了她的不正常之處:

週期性一連兩三天閉門不出,而且持續四年之久。

直子的精神伴侶沒有了,不論是戀人木月還是姐姐都已離她而去。

後來,直子與渡邊相互依偎成為戀人。文中第一章結尾是這樣說的:“直子連愛都沒愛過我。”既然直子對渡邊沒有愛,為什麼會選擇和木月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呢?

因為她在自救,她想重新獲得生命的力量。在我看來,直子也是不愛渡邊的。

“隨著冬日的延伸,我感到她的眼睛比以前更加透明瞭,那是一種沒有任何歸宿的透明。直子時常目不轉睛地注視我的眼睛,那並無什麼緣由,而又似乎有所尋覓。”

因為渡邊是木月唯一的好朋友,所以直子把對木月的思念寄託到了他的身上,這是她活著的動力之一。

《挪威的森林》:三個性格迥異的女人,都在黑暗中自我救贖

和渡邊告別後,直子住進了療養院。在療養院裡,她減少和外界的接觸,在裡面生活。直子深知自己的精神問題,但是她沒有像木月和姐姐一樣選擇放棄。

直子無論是與木月在一起還是同渡邊在一起,她都是在依附別人而活著,靠著依附別人去尋求與外界的聯絡。

依附別人是她活著的希望,最終也將她推向深淵。別人的愛從來不是一切苦難的救贖,把他人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這是直子最大的悲哀,直子自殺了。

生命中沒有人能救贖你,能救贖你的只有你自己。

就像在大海中抓到一根浮木,你以為自己能靠著浮木游到岸邊,所以拼了命地遊。到了中途你會發現,浮木只能載你一程,它去尋找下一段旅程了,你卻失去了生的希望與鬥志。

心理學家認為:“人極度渴望在外部尋找支柱,向外尋找自己可以依賴的東西–或是一個人、一件物,一種思想這都是因為與自己的內心斷了聯絡。”

恨你的人會抓住一切機會來傷害你,愛你的人有可能因為自己的知識、閱歷的侷限在無意中傷害你。所以,一切的根源還在我們自己。

足夠坦率可愛,如心頭硃砂痣的綠子–面對原生家庭的不幸,她勇敢、善良,得到救贖。

“在我媽媽死的時候,我半點都沒傷心,父親不在以後也一點都沒難過可也不能全怪我。我有薄情之處我承認,不過要是他們–爸爸和媽媽多少給我一點愛的話,我的感受就會大不相同,就會感到點傷心……”

從這一段話可以看出:綠子從小的成長環境缺愛。在母親去世的時候,父親竟說出“死的怎麼不是你”這種話。

相比於直子,綠子的承受能力更強、對生活也更樂觀。父親生病時,她一個人扛起責任,即使對父親沒有很多的愛但是她做到了一切該盡的義務。綠子的廚藝很好,她曾經為了買像樣的廚具花光自己的零花錢……從這些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對生活有著熱愛的姑娘。

《挪威的森林》:三個性格迥異的女人,都在黑暗中自我救贖

面對生活,她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成為很多讀者眼中極致可愛的姑娘。綠子會因為換了新發型沒有得到誇讚而生氣,會在生氣時給渡邊遞小紙條講自己生氣的原因,會坦率地表示“我現在不想講話……”

正如她所說:“我可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女孩。”

在原生家庭的泥潭與不幸中,綠子找到救贖,她的坦率、愛是她得到救贖的重要因素。

綠子代表著新生,是苦苦掙扎和過去斬斷牽連後的新生。

那我們呢,面對原生家庭的不幸,回望缺愛的童年我們又該怎麼做?

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學《向光成長》一書中說:“童年早期生活經驗並不能決定人一生的高度,也不能把人始終都困在童年陰影當中。只有在設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時,大家才會受到早期生活經驗的影響。”

一、學會理解自己的痛苦和偏執是有原因的,寬待自我。

也許你有一點負能量、自卑等不良的情緒,請你一定不要責怪自己。童年早期的生活經驗讓我們缺乏對社會的興趣,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不願意與他人合作,這對於我們自身而言是正常的。

白巖松在一個採訪裡說:“人的進化是很慢的。”

慢慢來吧,讓我們先安撫好自己的內心,再去在社會實踐中完善自我。

二、採取自助與他助的方式,尤其要提高自我治癒的能力。

美國的精神分析學家凱倫霍尼曾用過一個比喻,她說如果將解決問題比喻成翻一個大山,那麼比較理想的情況就是,心理諮詢師是充當著一個嚮導,會幫助人們指出一個最佳的路線。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這麼一句話:

“自我療愈不是一個方法,而是一種能力,我只能給你們方法,你自己必須鍛鍊能力。 ”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地去實踐,在傷痛與思考中獲得成長。

平靜坦然、人生大起大伏的玲子–她超越自我,去尋找希望。

玲子在書中出現時讓人覺得有些姍姍來遲,但又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在直子精神狀態不好時,她充當渡邊和直子的橋樑。

《挪威的森林》:三個性格迥異的女人,都在黑暗中自我救贖

玲子的人生起起伏伏,她的經歷是三人中最為豐富的。

先來說說玲子的人生軌跡:玲子有很高的音樂天賦、勤奮努力,但在重大比賽前心裡承受能力弱,手指不能動彈未能參加比賽。在康復後,遇到矢志不渝的老公,收穫幸福,日子開始迴歸正常。沒過幾年,她遇到了惡魔般的女孩,說謊成精,汙衊玲子是同性戀。

在外界的輿論壓力下,他離開了丈夫,去了療養院。在療養院裡,她教人們彈琴,種蔬菜。渡邊詢問她要不要出去,

她說:“外面的世界又有什麼呢?我今年38眼看40了,和直子不一樣。我就算從這裡出去了,也沒有等待我的人,沒有接受我的家沒有像樣的工作,又幾乎沒有朋友。”

《挪威的森林》:三個性格迥異的女人,都在黑暗中自我救贖

療養院裡雖然平靜,但終究存在著束縛,誰又不想過正常的生活呢?在玲子看來,他們的正常之處就在於知道自己不正常。她在逃避,在害怕,可外界給她的創傷只有在外界才能恢復。面對朋友的勸說,她即使心動也不敢行動。

直子自殺後,她醒悟了,明白療養院不是自己最終的歸宿。

她願意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雖然不知結果如何,但是她已經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直子選擇了放棄生命,綠子收穫了愛,而玲子選擇開始。

人終究會遇到種種放不下也想不開的煩惱、糾葛和挫折,自我超越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課題。當你願意去探索自己的內心,把裡面的東西拿出來,攤在陽光下,療愈才會發生。在大千世界中,生活並不會輕易讓一個人孤獨,向光生長,去接受生活的雕琢,才能真正地實現自我超越。

看了書中大大小小的人物,我只在玲子身上看到了希望、對光明的追求。

她所遭遇的挫折樣樣都是致命的,這些挫折一步步地將她推向深淵,讓她活在與外界隔離的世界中。自我超越是很難的事,玲子做到了,她終於明白在她曾經失望的人世裡還有陽光在等著她。願我們都像玲子般勇敢。

結語:

書中的大部分人都經歷過痛苦、迷失,而這正是自我救贖的前提。不論是直子、渡邊、木月,他們的迷失都帶有青春期的普遍性,這也是《挪威的的森林》在年輕人中經久不衰的原因。

生活中的人都在自我救贖,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迷失了自我。

迷失自我的人,也許是看到了複雜的人性,也許是懷著巨大的痛苦無法走出。直子始終把自己封閉起來,所以她迷失了。綠子在救贖中溫暖渡邊,讓他的靈魂有所歸屬;玲子在救贖中安撫直子、給渡邊真切的人生建議,所以他們成功了。

也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挪威的森林》:三個性格迥異的女人,都在黑暗中自我救贖

唯有做出充滿愛的選擇,我們的救贖才有意義。

愛不僅給別人帶來了希望,也給在救贖中的我們提供了底氣與動力。人生海海,在救贖中學會寬容,在救贖中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