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史鑑:經學家、玄學家何晏

第十三篇第14章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冉子:孔門弟子中有三個姓冉的的弟子,他們是三兄弟,其中冉求的成就比例大,所以《論語》中的冉子特指冉求。

冉求是“孔門四科”中政事科的代表,他多才多藝,善於理財,也曾領兵打仗,深得“三桓”之一,季氏家族的器重。

冉求是孔門之中最不聽話的弟子,多次被孔子批評,甚至罵他“非吾徒也”!

退朝:即朝廷會議結束後回家,這裡的朝廷到底是公朝還是季氏私朝?有爭議,朱熹認為:“冉有時為季氏宰。朝,季氏之私朝也。”

鄭玄注:“朝於季氏之私朝。”何晏在作《論語集解》時未採其說,而是採了周生烈(即唐烈,後改複姓周生,三國時期經學家)罷朝於魯君之說。

聯絡前後文,可以推斷,冉子應該是退於公朝,杜預曰:“在君為政,在臣為事。”既然冉子提到了“政”,那應該是公朝。

至於冉子為何能在公朝議事,歷史沒有記載,有可能他得到了國君的提拔,也有可能他代表季氏出席,也有可能公朝之中有季氏的辦公點。

論語史鑑:經學家、玄學家何晏

晏:天清也,從日安聲,形聲兼會意字,日下有安,會太陽之下無風無雲,天氣晴朗之意。如《漢書·郊祀志上集》:“日出清濟為晏。”又如《漢書-揚雄傳》:“於是天清日晏”。

晏延伸指柔和、溫和,如《詩經-衛風》:“總角之晏,言笑晏晏”。

晏也指平靜、安閒,如《西遊記》:“河清海晏,大德寬仁。”又如:“晏然自得”。

晏也通暮,如《呂氏春秋·慎小》:“二子待君,曰晏。”又如《楚辭·離騷》:“及年歲之未晏兮。”

本文的晏是旰(gan)的通假字,意為:晚、遲。如旰食宵衣。又如晏然、晏眠。

論語史鑑:經學家、玄學家何晏

有政:有政務。我們通常說的政事,政和事是有區別的,比如“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是不一樣的,“政”,一般指公開的國家政務。“事”,指私下的君侯家事。

朝廷官員分為政務官和事務官,前者負責的是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而後者則負責執行。

不吾以:不讓我參與決斷。

聞:聽政,即以國老身份可以列朝聽政,如現在會議列席者。《周禮》有規定:“大夫雖不治事,猶得與聞國政”。

論語史鑑:經學家、玄學家何晏

全文理解為:

冉子退朝回來。孔子問:"為什麼這麼晚回來?"冉子回答說:"有政務。"孔子說:"那不過是事務罷了。如果有政務,雖然與我無關,我也會知道的。"

關於本文的解讀,爭議很大,孔子到底是批評冉子分不清“政”和“事”的區別,還是想透過這事暗諷冉子不該為季氏效力?

朱熹認為孔子明者罵冉子,實則罵季氏,猶如魏徵的“獻陵之對”:長孫皇后去世後葬於昭陵,唐太宗對皇后思念不已,於是在苑中建一高樓可以登高見昭陵,一天,太宗邀請魏徵一起登樓,問魏徵能否看見昭陵,魏徵故意說“看不見”。

太宗用手一指“在那。” 魏徵說“臣還以為陛下讓臣看獻陵呢,要是昭陵臣早就看見了”,魏徵用此法暗示太宗不該冷落了他父親的獻陵,太宗知曉後覺得不妥,於是拆除高樓。

論語史鑑:經學家、玄學家何晏

李炳南先生在《論語講要》裡引了一個日本人寫的《論語會箋》裡的一段話,“冉子所議實是國政,不是家事,‘有政’亦是據實而對。”

因為冉有是季氏宰,季氏專權,他議的當然也是國政,不會是家事,只是議國政的地點不對,不應該在季氏家裡,應該在魯君朝廷上,這是孔子所點的錯誤所在,孔子明在批評自己的弟子冉有,實際上暗批季氏僭禮。

孔子為何把“政”和“事”的區別看得這麼重要呢?從官場風聞來說,如果民知將有政出,必持非常期待的態度。如果為事,民則必打聽將有何事。

若是政、事不分,必將誤導民間風聲,所以君子必須慎言,所以孔子認為:為政必先正名!從此章亦可知,政、事須分明,公私不混談。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說話用詞很不嚴謹,容易產生誤會,最終導致事情做不好,甚至害人害己。

論語史鑑:經學家、玄學家何晏

玄學家何晏

東漢時期大將軍何進,為他的孫子取名為何晏,何晏一詞來自《論語》,何進的用意非常明顯,希望何晏能飽讀聖賢書,將來成就一番偉業。

何晏果然不負祖父所望,長大後成了一名著名的經學家,並與夏侯玄、王弼等倡導玄學,競事清談,遂開一時風氣,為魏晉玄學的創始者之一。

何晏(?-249年),字平叔。南陽郡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

何晏之父早逝,司空曹操納其母尹氏為妾,他因而被收養,為曹操所寵愛。何晏性格豪放,所穿的服飾與世子相類似,所以曹丕非常厭惡他,每次都不叫他的姓名或字,稱它為“假子”。

論語史鑑:經學家、玄學家何晏

何晏少年時以才秀知名,長相出眾,喜好老莊之學,後娶了曹操之女金鄉公主,成了駙馬。

魏文帝曹丕基位後,何晏被排擠,所以黃初(220年-226年)年間,何晏一直都沒有任官。

何晏與幷州刺史畢軌(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人)及名士鄧颺(yáng,河南新野縣人,鄧禹後人)、李勝(今湖北荊州人)、丁謐(今安徽亳州人)等都有才名,但急於富貴,趨炎附勢。

魏明帝曹叡繼位後,厭惡他們虛浮不實,都加抑制而不錄用,何晏只是擔任一些冗官。

當時的魏明帝懷疑何晏的面板之所以那麼白皙光滑,肯定是擦了很多脂粉。於是他讓人送來麵湯,在盛夏季節裡讓何晏吃,必然會出大量的汗,這汗一出,脂粉脫落,何晏的素顏就露出來了。

論語史鑑:經學家、玄學家何晏

可沒想到的是何晏竟然是天生的好皮囊,袖子擦來擦去,臉還是那麼光滑白皙而且自然。這讓何晏美顏男子的名聲更廣為流傳了。

讓何晏容光煥發的不僅僅是靠美妝和服飾,何晏還有內服藥。何進還和自己的好友和結交的一些民士一同服用五石散,說是服用之後清談效率提高。

這五石散本來是治病用的藥,但被濫用之後成為了一些名士之間的常用“小菜”。但實際上,過多服用五石散是對人體有害的,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

這清談也是何晏等人領頭推廣的一種文學沙龍,主要是以玄學(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儒家哲學思潮。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為主。雖然也有很多人認為這種學說很虛無,沒有什麼實質性,所以魏明帝當時也只是給了他一個無關緊要的職位。

何晏對《論語》很有研究,他撰成《論語集解》後,為其作義、疏者代不乏人。至南朝梁時,皇侃廣集眾說,以南學思想為宗,撰成《論語義疏》。

論語史鑑:經學家、玄學家何晏

至北宋時,邢昺等又將《論語義疏》改作為《論語註疏》(又作《論語正義》、《論語註疏解經》),被收入《十三經注疏》中。

何晏還編有《老子道德論》二卷,《魏詩》收錄有何晏的五言詩《言志詩》。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曹叡駕崩,由太子曹芳繼位。當時由大將軍曹爽與太尉司馬懿輔政,曹爽一向與何晏等人親近友好,等到他掌權輔政,也因為何晏的才能,便馬上引薦提升何晏等人成為自己的心腹。

何晏等都共同推戴曹爽,認為大權不能託付給別人。丁謐替曹爽出謀劃策,讓曹爽稟告曹芳釋出詔書,改任司馬懿為太傅,外表上用虛名尊崇司馬懿,實際上打算讓尚書主事,上奏先由曹爽過目,以便控制輕重緩急,曹爽聽從其計,便命司馬懿任太傅。

論語史鑑:經學家、玄學家何晏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馬懿乘曹爽兄弟陪同曹芳拜謁魏明帝高平陵時,發動政變,封閉洛陽城並佔據曹爽和曹羲的軍營。曹爽最終向司馬懿投降,交出權力。

據《魏氏春秋》記載:高平陵之變發生後,司馬懿讓何晏參與治理曹爽等人的案子。何晏徹底查辦曹爽的黨羽,想要以此獲免。

司馬懿說:“參與的共有八族。”何晏列出了丁、鄧等七姓。司馬懿說:“還沒完。”何晏說:“難道是說我嗎?”司馬懿說:“對。”於是收押何晏。正月初十,司馬懿以謀逆罪將何晏與曹爽等一同誅滅三族。

東晉袁宏在《名士傳》中將何晏與夏侯玄、王弼稱為正始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