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來龍去脈

陽明心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來龍去脈

作為一箇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這幾年我一直在關注中國文化思想發展演變過程。我發現,現在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大部分都非常浮躁,找不到精神家園,人生豎不起信念,大多數人迷失在這個物慾的世界。

隨著城市化的程序的加速,家族本位社會的解體,我們進入了個人主義社會,終於淪為物慾的個人,每個人都要實現自己的物慾,於是我們努力工作賺錢,然後拼命消費。但是個人主義沒有精神基礎,我們以為賺到足夠多的錢,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去追尋所謂的詩和遠方,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發現自己被工作綁架,把手段當成了目標,精神空間不斷被壓縮,這就是今天中國的現狀,貧賤難耐淒涼,富貴不能樂業,這就左也不安右也不安,人生輸不起信念了。

但人是一種尋求意義的存在,我們不能在這種無聊、無知、無畏中度過一生,我們需要知道自己從哪來,要到哪裡去,只有要找到安心立命的根本,才能找到人生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到我們歷史中,回到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精神資源中去找,因為我們從那裡來,只有回到原點,才能找到方向,重新出發。

下面我們從中國文化起源的歷史背景與發展過程,梳理了不同時期的思想發展脈絡,看完這篇講稿。我們心中就形成了一箇中國文化發展的框架,為後面的學習提供了一個指引,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我們和西方國家的文化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有宗教信仰,後者沒有,但我們有傳統道德,比如《道德經》、《論語》、《佛經》、《陽明心學》等,這些是我們民族最重要的思想資源,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價值正是源於這些經典。

百家爭鳴

陽明心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來龍去脈

百家爭鳴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中,每當經歷時局動盪,社會思想就變得非常活躍,比如東周末年,天下大亂,諸侯爭霸,產生的百家爭鳴,東漢末年的兩漢經學與佛學,到後來陽明心學。因為亂世給人帶來了巨大傷害,於是思想家就開始探尋人類到底要向哪裡去。

東周末年,天下大亂,當時的中國人面臨的巨大的痛苦,諸侯爭霸,血流漂杵,面對這樣巨大痛苦,民族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整個民族解體,變成一盤散沙,第二種可能就是出現偉大的思想家,重新構建起人類的精神世界。前者沒有發生,也不會發生。中國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統一的語言文字系統,決定了中華民族統一文化傾向。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批論道的哲人,形成了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對國家治理、人生價值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創立了他們的學派,所謂

百家爭鳴。

兩漢經學

陽明心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來龍去脈

董仲舒

武帝即位,歷經文景之治,社會經濟已得到很大的發展。與此同時,隨著地主階級及其力量的強大,從政治和經濟上進一步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已成為封建統治者的迫切需要。

吸收了秦國滅亡的教訓,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意思是廢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儒家的學說。以後,凡是做官的人都要懂得儒家的學說,用儒家的思想來解釋法律。獨尊儒術之後,中國古代的封建正統思想就開始確立了以儒家為一尊的文化精神傳統,這一思想一直影響至今。

東漢末年天下又亂了,禮教得不到遵守,再一次禮崩樂壞,這時候中國知識分子沒路走了,後來發現有一條路,就是道家。這六家當中的道家本來是被拋棄了,現在又被撿了起來,進入所謂的魏晉玄學階段,但魏晉玄學的思想努力並不能阻止中國文化生命的衰落,因為道家思想是一種出世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講,它是一種比較消極的避世思想,所以整個民族仍然沒有精神家園,只有少數的文人獲得了精神的解脫。比如竹林七賢,中國文化精神在那個階段,成了少數人的一種實踐。

(王德峰講課)

佛學進入中國

陽明心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來龍去脈

在中國文化生命又一次面臨絕境的時候,佛學在兩漢之際進入中國,在翻譯佛經的這個階段,中國思想遇到了一個來自印度的佛學思想,大量的佛經詞語,無法翻譯成漢語,表明中國思想中缺這一塊。從這裡可以看出中國的精神資源非常豐富,因為它融合了幾不同民族的文化精髓。

自從東漢永平十年,漢明帝正式把佛教禮請到中國後,中國人立刻就能接受,因為佛教的思想涵括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而且在這個基礎上闡述的更圓滿。佛教不止是一生的教育,是過去,現在,未來的教育。在對人生宇宙的認知證悟上,達到了登峰造極。

佛教思想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它對宇宙人生的洞察,對倫理道德的規範,對心理活動的分析,形成了深刻獨到的見解和完整嚴密的體系。

人都會思考自己“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問題,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人死如燈滅”的思想。但得益於佛教的傳入,中國人才明白了“三世因果輪迴”的人生真相。在日常生活中,人的一切行為、語言及意念,均可形成未來果報之業力,而人生其實就被這些業力所主宰。業力有善惡,故果報亦有苦樂。

經過好幾百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努力。翻譯理解消化吸收,到了唐朝,中國人基本上做到讓佛經說漢語,他表明佛學思想進入了中國,成為中國思想中的一部分了,同時他為宋明新儒學做好了思想準備。

因為受佛陀思想的啟發我們居然有一個禪宗來了,禪宗的法門是什麼,修心。大綱十六個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因此我們看到了禪宗就是佛教中的心學,得到了佛學啟發的中國人,要開始完成一件什麼事情呢?返本開新。又從儒家的道統中開出新道統來,這就是宋明新儒學的主題。

新道統的主題指向什麼事情呢?樹立我們每一個人中國人獨立的人格,。王陽明說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引車賣漿者流,,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張的大英雄,書名新儒學是三江合流了,儒道佛三家河流。(王德峰講課)

王陽明心學

陽明心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來龍去脈

王陽明

王陽明心學為什麼不能大行天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原因,就是滿族入主中原,成立了清朝。清朝政治的一個重大特點是什麼,以軍事統制代替文人政治,取消宰相制度代之以軍機衙門,這件事情的重大後果是什麼,中斷了中國知識分子天下關懷的實踐路徑。雖然宰相只有一個人可以做,但是,他使中國知識分子天下關懷實踐路徑這條路被阻斷了。

我們瞭解到陽明心學在中國思想史上和中國文化命運的展開過程中的位置在哪裡,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如何樹立獨立的人格,如何建構道德自覺的主體,這個建構是心的建構,面對一個個人主義社會到來的時代,我們這個人是不是有自己安心立命的地方,不是僅僅是物慾的個人,這就是擺在我們今天中國人面前的,最根本的問題。當我們正在考慮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或者人生目標的時候,必須得到哲學上的啟發。(王德峰講課)

中國文明是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首先在於它統一的文字,其次就是它有極大的包容性,每一次思想融合都指向人本身的價值。這點和西方思想相似,文明演進的規律是從矇昧走向理性,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改造。陽明心學是中國哲學的最高成果,其心即理(價值存在)、知行合一(價值判斷)、致良知(價值歸宿),“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全部世界,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人才是世界的主體價值原點。

如何找到人生的意義?

幾千年來中國哲學圍繞這一主題展開。人如何安排好我們自己這個最難安排的生命,解決的方案圍繞著一條,把出世和入世加以統一,出世而後入世,出世是為安頓好我們的心,心安頓好了,在回到這個世界中生活,這叫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一定要搞清楚,出世是第一部安頓我們的無限性,然後入世實踐,實踐也不是把自己奉獻給一個超驗的神,要奉獻給天下,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心體本有,我們沒發現它,因為遮蔽了,用佛家的觀點是種種的妄念把它遮蔽了,這種妄念主要分為三類,貪、嗔、痴。把它去除掉,這個去除的功夫叫修行。(王德峰講課)

關於人生的意義的話題,東西方從來沒有統一的答案,但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就是人的價值最終都要回歸人的主體性,西方的人生意義指向做一個“超人”,擁有強健的體魄,做自己的決斷,同時自己承擔選擇的全部後果;而中國人精神價值其實也類似,抱著一顆良善的心,去實踐,在實踐中修煉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