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造字如簡筆畫,手拿筆寫字就是“書”,為什麼多出兩橫?

現在人們論及書法,必談之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再道之二王的書法正統,再言之顏柳歐趙的入門基礎。彷彿不說下這些,不寫他們的字就不能算是書法了。可笑!可笑很多人連書法是什麼都搞不清,就大言不慚地談及書法,我也不懂。

書法是什麼?寫字好看,但是大街上許多將字寫得極其優美雅緻的字,卻有人說是美術字,算不得書法;書法是什麼?用心去寫,用感情去寫,但是也有很多人罵他們醜書,笑他們狂魔亂舞,也算不得書法;書法是什麼?寫得工整,但是也有人笑他們機械,是書奴,專家也說這算不得書法。

古人造字如簡筆畫,手拿筆寫字就是“書”,為什麼多出兩橫?

那到底什麼算是書法?什麼都不是書法,什麼都是書法。書法就在你心中,你喜歡的就是書法,喜歡的東西總是有無限的魅力吸引著你。

正如俗話所說:“情人眼裡出西施”。

書法,簡而言之就是書寫的藝術,在中國就是書寫漢字的藝術。有時除了單獨觀看一家之書,不如來縱向看看文字的演變,也從中品味品味書法的演變,明白一些道理。

“書”的起源

什麼是“書”?傳說遠古黃帝時期的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叫做“文”,然後將文字寫在竹帛上,就叫做“書”。看下圖,就是甲骨文時期的“書”字,最上邊部分是“手”,中間是書寫的工具,底下部分就是書寫的載體。簡單而且形象,以簡筆畫的名義來教小孩學習甲骨文字,想來也是一個不錯的注意,有趣又有意義。

古人造字如簡筆畫,手拿筆寫字就是“書”,為什麼多出兩橫?

瞭解字的基本結構後,如果剛好有人能寫得認真些,將形態寫得工整規範些,很容易就得到大家的認可,然後刻碑寫銘就找他了。後世挖掘出來後,看到這陌生又有熟悉感覺的字型,懷著新奇和敬畏之心,就將之奉為圭璧,並且日夜臨摹,如果模仿不出那種感覺,就是越加視其為神品。倒是忘了臨摹本就不易,就算你去臨摹一個三歲小孩的字,你也難臨摹原主人的感覺,更何況還不斷自我挑刺。

古人造字如簡筆畫,手拿筆寫字就是“書”,為什麼多出兩橫?

篆“書”

甲骨文後,在西周到春秋戰國這段時間裡,文字在不同的地區又演變出了多樣的形象,各類形態都有,但大體一些結構還是保留著,如“手”和書寫的載體。直到秦朝統一後進行了書同文,“書”字才重新有了統一形態。

看下圖,李斯寫的小篆的“書”字,“手”和底部基本儲存,而書寫工具裡卻增加了不少裝飾性的筆畫,書寫起來麻煩不少。

古人造字如簡筆畫,手拿筆寫字就是“書”,為什麼多出兩橫?

隸“書”

篆書隸變之後的字型就是隸書,乍一看,篆書的“書”和隸書的“書”形象變化很大,其實也沒有多大。首先頂部的“手”,將伸長多餘的部分減去,是字型保持硬朗的感覺,也是加快了書寫速度;再到中部,一豎代表“筆”依然保留,只是將那些繁雜的裝飾筆畫簡化為了兩橫,加快了書寫;底部的“曰”,由一個渾然天成的書寫方式,變為略為草率簡便的書寫,不在意筆畫的連線是否圓潤,加快了書寫。

古人造字如簡筆畫,手拿筆寫字就是“書”,為什麼多出兩橫?

草“書”

上方解說中,我多次講到了“加快書寫”,這是字型演變的一個重要核心。就說我們現在所用的簡體字,當初也是為了一個簡便書寫,也是加快書寫的意思。行書和草書更是如此了,看下圖王羲之的“書”,簡便到一豎和折了幾下的橫,現在的簡體字“書”就來源於草書的寫法。

古人造字如簡筆畫,手拿筆寫字就是“書”,為什麼多出兩橫?

楷“書”

再看楷書,也是有“加快書寫”的意思在裡面,看它的單獨筆畫的書寫。楷書前,基本以大的外形簡便為主,楷化時,則以細緻筆畫的簡便書寫為主。這是字型的演變上。

古人造字如簡筆畫,手拿筆寫字就是“書”,為什麼多出兩橫?

結語

要問書法的魅力大不大,得看你對書法愛得深不深。書法不是哪一種字型,也不是誰的字型,書法就是你喜歡的書寫,不要被利益和名聲所矇蔽了。

但誰又說得準,為利益為商業所寫出來的字不是書法呢?不過是為了各自利益互相攻訐罷了。不如好好做好自己,做自己想做的,寫自己所寫的,看自己所看的,理他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