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被撤稿是為什麼

sci勘誤會導致撤稿嗎

撤稿是SCI論文發表的一項制度,如今發表的SCI論文被撤稿的數量呈上升的趨勢。雖說SCI被撤稿肯定有其原因所在,甚至是迫不得已,但還是建議作者儘量避免被撤稿。

SCI被撤稿是為什麼

從SCI論文作者角度,SCI被撤稿,常見的主要情況:包括以下三類:

1、投錯刊。不同的SCI期刊對於論文是錄用要求的,當因為自己粗心選錯了期刊,導致自己撰寫的SCI論文研究方向與投刊錄用方向不相符,且在期刊未給出答覆之前發現,可以發起撤稿。

2、審稿週期太長,失去了耐心。SCI論文投稿後,進入稽核階段,肯定是需要花費時間,一般是2-3個月左右會有稽核結果回覆。但若是趕上了發表論文的高峰期,審稿人待稽核的稿件太多,後投稿的論文要排隊,這樣稽核週期就會很長。但時間太長了,作者個人容易失去耐心,會產生撤稿的情況。

3、其他原因。比如論文署名出錯要修改等等。

從SCI期刊的角度,SCI被撤稿,常見的主要情況,包括以下三類:

1、學術不端,包括學術欺詐(如編造、篡改結果)、剽竊、虛假同行評議、重複發表、未獲他人許可。

2、學術差錯,即非故意的或者管理上的過失。

3、其他原因,比如英語水平低、論文缺創新、理論分析不足、內容分量不足、論點無法證實、實驗存在缺陷、資料統計處理不當、應用領域窄、不符合雜誌要求,等等。這些也是SCI論文被退稿的常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