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年間,兩大外戚家族之間的惡霸對決

弘治朝的兩大外戚家族就是大名鼎鼎的張氏家族和周氏家族。張氏家族的靠山是當朝的張皇后,周氏家族的靠山則是曾經的太皇太后周氏。

大家可千萬別小瞧這兩大外戚家族,這兩大外戚家族憑藉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權勢來瘋狂的聚斂財富,他們聚斂財富的手段嚴重威脅到了大明王朝的統治。他們聚斂財富的最重要途徑大致是以下三種,第一,侵奪官民田地。第二,壟斷商業。第三,染指鹽課。張氏和周氏家族因激烈的商業矛盾而產生各種衝突。稍微輕一點的是打官司,狠一點的則是瘋狂的聚眾鬥毆。這就好比兩大宿怨豪門,一旦相遇必鬧得翻天覆地。雙方都是豪門貴戚,張氏家族是聖眷正隆,周氏家族則是受寵已久,兩方均是弘治朝權勢熏天的存在。社會上的無賴,地痞,混子看這兩大外戚家族勢大就開始紛紛投靠於這兩大外戚家族。這幫社會閒散人員也是狗仗人勢,他們是無惡不作。在京畿附近的關口設卡向過路的百姓索要過路費;霸佔渡口從而壟斷漕河生意;佔據橋樑等交通要道開店做生意;或強買強賣或巧取豪奪,有時候甚至採取暴力來打壓同行競爭者。反正這些狗腿子在兩大外戚家族的指使下是無法無天的做著大量令人作嘔的勾當,他們搞的老百姓是怨聲載道,老百姓對張家和周家的民怨一度沸騰到頂點,老百姓恨不得剝他們的皮,喝他們的血。言歸正傳,蛋糕就這麼大,兩大外戚家族總有為搶蛋糕打起來的那天,事實也真如我們所預料的那般,張氏家族和周氏家族終於幹起來了。話不多說,咱們直接進入正題。

弘治年間,兩大外戚家族之間的惡霸對決

弘治九年也就是1496年,周彧和張鶴齡幹起來了。在1496年的九月,周家和張家因長久以來的矛盾而爆發了明史上史無前例的聚眾械鬥,這場來自於民間的大型聚眾械鬥震驚了整個弘治朝。彼此間的心中怨氣積攢了那麼久,這種激烈矛盾一經迸發出來是不死不休的。既然是惡霸之間的對決,那聚眾械鬥是肯定要見血的甚至於要掛掉幾個人。

這件事的經過是這樣的,周彧和張鶴齡偶然間在京城遇上了。誰先挑釁的誰,歷史沒有明確記載,我也不敢瞎寫,反正當時的場面是極其熱鬧。周家和張家的矛盾是人盡皆知,周彧和張鶴齡都不是善茬子而且又都是暴脾氣,再加上那些狗腿子看熱鬧不嫌事大,他們紛紛慫恿自己家主子幹仗,周彧和張鶴齡瞬間被慫恿的陳浩南附體了,周彧和張鶴齡決定要給對方一個狠狠的教訓。但這兩個人都是人精,都覺得己方人少怕吃虧,所以周彧和張鶴齡都開始加大力度的搖人。雙方都有所謂的社會大哥,那碼人的速度也堪稱神速。不一會兒,兩方就聚集了大量的社會小弟,具體有多少不清楚,反正是密密麻麻的。這些準備幹架的人手裡全都拿著傢伙,只等周彧和張鶴齡兩位主子一聲令下就開幹。當時的場面極為混亂,誰先動的手已經不重要了。有些人會問,官府怎麼不出來制止?官府敢制止張氏和周氏家族嘛!周家和張家鳥都不鳥官府,小小的官府根本阻止不了這出大戲。

弘治年間,兩大外戚家族之間的惡霸對決

聚眾械鬥終於開始了,古人民風彪悍,打起架來是不死不休,開戰沒多久就有一批人躺下了。史書沒有記載打架的畫面,關於這場聚眾械鬥,明人只用了8個字來形容,但我覺得這八個字已經足夠了,那就是“喧傳都邑,上徹宸居”。這場聚眾械鬥,京城的老百姓純是當笑話看了,在京城老百姓眼裡這就是狗咬狗的一齣戲。官府呢?官府是想管而管不了,這場聚眾械鬥在大明官員眼裡是一場皇室的笑話,是有辱皇家威嚴的,是一場十足的醜劇。官府一面盡力勸架,另一面則走程式去稟告皇上。這時候去勸架不是找揍嘛。勸架的不少官吏都被無差別攻擊給揍了。最後,朱佑樘下了一道旨意才調停了這件事,但這次聚眾械鬥帶來的極壞影響成為了弘治朝的一大笑話,這件事也成了京城老百姓茶餘飯後的一大笑料與談資。張家和周家輸的一方看似輸掉了面子,但實際上則是徹底丟盡了皇家的臉面。這場醜陋的聚眾械鬥沒有贏家。

周家和張家的土地在早年並不接壤。在古代,京畿地區的土地是有限的,兩家又都是貪得無厭之輩,所以周家和張家又在弘治末年因土地的問題而幹起來了。這又是一場惡霸打架,善人遭殃的事件。兩方爭奪的這塊土地是會昌伯孫忠的,孫忠的女兒是明宣宗的孫皇后,這孫家也曾顯赫一時。孫家在靠山死了以後也是一落千丈,周家不厚道,看孫家不行了就強行侵佔了人家大量的土地;孫家的後人為了給自己再找個新的靠山就把剩餘的土地主動獻給了張家,想來想去都是周家逼得。這時候周家和張家的土地開始接壤了。兩家都覺得這塊地是自己的,所以就縱容各自的家奴去佔這塊地。這場土地之爭堪比行軍打仗佔領軍事高地一樣,你剛佔下,我轉頭就把你打走;你把我打走了,反過來我就一個反衝鋒把你幹走。就因一塊土地,兩家在一天之內要發生多次大規模的械鬥。由於兩家勢力與實力都差不多,誰也佔不到便宜,這兩家就決定打官司,直接打到皇帝那去了。朱佑樘哪知道這裡面的複雜性,出於好心就讓人去查了一下,結果發現這是本糊塗賬根本沒法管。朱佑樘看兩方都不好降罪就開始和稀泥了。朱佑樘此時做出一個屌炸天的驚人操作,朱佑樘居然把孫家的人給處罰了,這件事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最後的處理結果還是有區別的,張家畢竟是張皇后的家人,朱佑樘心裡肯定是要偏向一些的。在土地問題上,在朱佑樘的暗箱操作下,張家佔了不少便宜,周家算是稍微吃了些暗虧。有些人或許會問,周家都是過去時了,朱佑樘為什麼還護著周家?朱佑樘以孝聞名於天下而且朱佑樘的順利成長也離不開太皇太后周氏的細心保護,所以朱佑樘必須要護著周家。

周家和張家還發生過“文鬥”,這算是比較罕見的。在對鹽利的爭奪上,兩家畫風突變,突然玩起了君子之爭。弘治十六年也就是1503年,周家問朱佑樘要了80萬的鹽引;張家頓時眼紅了,張家追著腚問朱佑樘要了96萬的鹽引。此時此刻,我猜張家人的心裡是這樣想的“小樣的,這下子周家算是看到我張家的厲害了吧。還是我張家在皇帝那裡有面子,隨隨便便一要就是96萬的鹽引”。鹽引事件後,戶部炸了,鹽引是古代帝制社會中最重要的一項財政稅收,這關乎著一個王朝的生命。現在朱佑樘說把命給出去就給出去了,戶部乃至大明的官員豈肯妥協,他們紛紛上疏說明這件事的厲害關係,但朱佑樘就是不聽,任由張家和周家拿國家的命脈開玩笑,任由周家和張家拿著國家的命脈來當互相攀比互相炫耀的資本。兩方一致認為誰要的鹽引多,皇上就寵愛誰多一點。朱佑樘這是拿國家大事開玩笑。弘治朝的檢查御史聶賢等人曾上疏鄭重闡明朱佑樘亂給鹽引這件事的厲害關係,聶賢等人說“以一倍之利而盜國家十倍之利,以一引目而影射百十餘引”。

弘治年間,兩大外戚家族之間的惡霸對決

工科左給事中張文也曾上疏朱佑樘亂給鹽引的厲害關係“萬一王府皇親及左右貴幸之人援引此例奏請,拒絕則已經賜鹽給了周、張兩家,開了先例;照此例賜予,又沒有這麼多鹽引,皇上難以自處”。

大明官員都把話講到這個地步了,朱佑樘還是我行我素,把忠君愛國之言全當耳旁風,真不知道是國家重要還是周家和張家重要。

鹽引事件,明人是這麼記載的“舟楫相望,奸偽百出,私門日富,國計日虧”。周家和張家將鹽工熬好的鹽往外賣,那場面真是門庭若市,比最熱鬧的江南市集還要熱鬧許多。張家和周家藉此賺的盆滿缽滿而正當的鹽稅機構卻收不上來錢,我們不得不說朱佑樘的這波操作是真的666。

從周家和張家的惡霸對決中我們可以看出許多東西。我就問三個問題,這就是文人口中的弘治中興?老百姓恨周家和張家入骨,這也叫弘治朝國泰民安?外戚勢力無法無天,朱佑樘不加制止,反倒給予縱容,這叫弘治朝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