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之華陰老腔

老腔是什麼

05:17

2016年猴年春晚上的華陰老腔

民族文化之華陰老腔

2016年北京高考語文作文題

2016年猴年春晚,譚維維的一首《華陰老腔》引爆網路。“‘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作為作文題目之一亮相北京卷。一時間,華陰老腔成為了網路的寵兒,華陰老腔到底是什麼?何以引起大眾的關注?

民族文化之華陰老腔

光明文化週末

最初發現老腔的伯樂是陳忠實老先生,那是2004年,老腔到西安為省兩會代表演出,陳老師就在臺下觀看,但藝人們並不知道陳老師坐在下面。從此,華陰老腔與陳忠實老師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陳忠實2012年8月3日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文章《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 》,當時他是這樣描述的:“這樣富有藝術魅力的老腔,此前卻未聽說過,設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時響動,肯定會影響到我對關中鄉村生活的感受和體味,也會影響到筆下文字的色調和質地……再看白髮白眉老漢,安靜地在臺角下坐著,我突然生出神秘感來。”

2005年,陳忠實把華陰老腔班推薦給話劇《白鹿原》導演林兆華,一經在舞臺亮相——瀕臨死亡的華陰老腔,命運開始發生逆轉。

民族文化之華陰老腔

陳忠實去世,老腔們最後送上一曲。

2016年,陳老師去世,老腔藝人們弔唁時首次以站立的形式在陳忠實老師靈堂前為他表演,這是對陳忠實老師的感恩和最深的敬意。

民族文化之華陰老腔

老腔作為中國一種傳統的民族藝術。一種表達形式,是如何形成的呢?

華陰老腔是明末清初,以陝西省華陰市,久為華陰市泉店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只傳本姓本族,不傳外人)。其聲腔具有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非常追求自在、隨性的痛快感,聽起來頗有關西大漢詠唱大江東去之慨,此類表演方式也被譽為黃土高坡上“最早的搖滾”。

民族文化之華陰老腔

最早的搖滾登上最華麗的舞臺

陝西省華陰市雙泉村是一個位於西嶽華山腳下的小村莊,黃河、渭河和洛河在村莊附近交匯,村子裡代代相傳一個老腔皮影戲班。皮影戲在陝西一帶並不少見,但是雙泉村的這個戲班子卻會一種叫做老腔的獨特唱法。據說早在西漢時期,這裡是一個軍事糧倉所在地,漕運直通當時的都城長安。帶頭船工為了統一大家的動作,一邊喊著船工號子,一邊用木塊敲擊船幫——這就是老腔的由來。

民族文化之華陰老腔

老腔名稱之來源說法有二,一是與當地流行的其他劇種相比,年代較早,尤其是音樂顯得古樸悲壯、沉穩渾厚、粗獷豪放,為古老之遺響,所以稱為老腔;二是由於它是從湖北老河口的說唱傳到華陰演變而成,所以取老河口第一個字來命名為老腔。

華陰老腔分阿宮腔和絃板腔兩個大類。

民族文化之華陰老腔

阿宮腔也稱北路秦腔。因唱腔具有翻該遏低的藝術特點,亦稱遏宮腔。流行於禮泉、富平、興平、咸陽、涇陽、三原、乾縣、高陵、耀縣、銅川、臨潼等地。

民族文化之華陰老腔

阿宮腔的特點是嫻雅婉轉,鋼勁有力,纏綿激昂,拖腔帶有“噫咽”之音,並以假嗓翻高唱出。

民族文化之華陰老腔

老腔傳承人張喜民與書法家李澎、康海洋

老腔實在是一種很小的戲種,是以皮影的形式進行演出的戲曲劇種。它只需五人就可撐起一臺戲:籤手(指揮皮影)、副籤手、前首(主唱)、後臺、板胡。但這個劇種裡,“生旦淨末醜”卻一樣也不缺。

只不過,這五種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擔綱。因此,主唱的嗓音天賦就尤為重要。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絃,口耳相傳了千年的唱詞唱腔,這種土得掉渣的、獨一無二的、震撼人心的老腔,就以這樣的原生態,被原封不動地請到了大都市大劇院那豪華的舞臺上,也被請進了央視的演播大廳。老腔,以這種最原始的風貌出現,卻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

民族文化之華陰老腔

華陰老腔生於張氏家族。長期以來,久為華陰縣市泉店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該音樂只傳本姓本族,不傳外人)。張喜民、張新民、張軍民、張拾民,是華陰老腔正宗傳人張全生的兒子,他們儲存著老腔自乾隆年間傳下來的百餘個戲本。這些戲本幾乎全是北宋、金、元時期民間流傳的西周、列國、三分天下、唐宋故事。翻開本子,可以看到用毛筆豎排記載下的一段段唱詞。劇本大多由清朝流傳至今,隨著年代的久遠,紙質已開始發黃變脆,好在藝人們早已對唱詞銘刻於心,平時劇本幾乎不用,只有重要的時刻才會拿出來展示一下。

民族文化之華陰老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