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十分特別的一首離別詞,思接千古,比曉風殘月另有一番韻味

柳永為了考取功名,曾經在長安漫遊過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讓他對功名富貴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詩詞的風格也漸漸變得豐富多樣起來。

下面這首《少年遊》便是一首懷古傷今的離別經典之作,柳永曾作為“西征客”來到唐朝舊都長安,在灞橋這樣極具傳統象徵意義的地方,自然想起與友人的離別之情,柳永徘徊橋上,神思徜徉,離愁頓生,於是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少年遊

柳永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閒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詞人開篇寫在灞橋乘舟離開長安時的所見所感,“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

”,直接點明所詠物件,在蒼茫的暮色中,楊柳如煙,灞橋橫臥,這景色一如漢、唐時代。灞橋是離別的象徵,暮色容易引人生愁,無論是景色還是情思,都讓人深感羈旅漂泊之感、異鄉離別之愁,除此之外,詩人還特意點到了“風物盡前朝”,這種思接千古的寫法,是人世滄桑、世代更迭的見證。如此一來,前兩句便將敘事與懷古相接,空間的迷濛感和時間的悠遠感交織在一起,帶給人沉鬱深沉的思考。

柳永十分特別的一首離別詞,思接千古,比曉風殘月另有一番韻味

接著,詞人繼續寫景以突出離愁別恨,“

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既“古”且“衰”的楊柳,百代以來,不知道被攀折過多少次了,本應婀娜的細腰似乎也變得憔悴不堪了,詞人用擬人化的手法,以哀景寫哀情,借傷柳以傷別,加倍突出人間別離的頻繁,突出了別恨的深重。

上片五句,詞人透過眼中景、心中情,不僅表現了離別的悲涼,而且傷別中有懷古,思緒邈遠,給離別增添了一種歷史滄桑感。下片詞人開始描寫送別後的景象,也即離開長安後,置身舟中的所見所思所感。

柳永十分特別的一首離別詞,思接千古,比曉風殘月另有一番韻味

詞人說“

夕陽閒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

”,這比上片的景象還要悽清,詞境也無限延伸,灞橋離別,本就令人傷感了,偏偏又當日落時分,秋色連天,夕陽殘照,給本就蕭瑟的景象,更增加了慘淡的色彩,也給人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黯淡的陰影,令人頹喪、悵惱的景物與詞人自己的離愁別怨交織在一起,使人愈增離恨之感,延綿不斷的愁思,猶如長滿了香草的沼澤一樣化不開。

末尾三句“

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詞人將“陽關曲”和“斷腸聲”相呼應,轉而從聽覺方面寫離愁,越發顯得蒼涼濃密了。詞人客中嚐盡離別滋味,本就夠淒涼了,現在耳邊聽得陽關曲起,舊怨加上新愁,可謂悲涼至極,讓人肝腸寸斷了,詞人目之所遇,耳之所聞,離情無不紛至沓來。最終,詞人只能獨自倚在畫船的船舷上,將那種孤寂難耐的情懷灑向一江流水。

柳永十分特別的一首離別詞,思接千古,比曉風殘月另有一番韻味

柳永的這首詞,緊扣景物,以景喻情,將離愁的情思與歷史的滄桑結合起來,雖然沒有觸及具體的史事,但透過富有韻味的景物,十分傳神地抒發了離情別緒,波瀾起伏的感情,虛實呼應的寫法,讓情景相互交織在一起,筆力遒勁,境界高遠。

詞人不加絲毫議論,只通過憑弔風物,就抒發了無限感慨,灞橋、古柳、夕陽、陽關,每個意象都十分飽滿,《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說“

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詞潔輯評》更評價說“

屯田此調,居然勝場,不獨曉風殘月之工也

”,這些說法,無疑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