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王羲之“安”字最難寫!

熱劇《知否知否》中,有一段與王羲之書法有關的戲,不知大家看過沒有:

知否知否?王羲之“安”字最難寫!

這位小公爺說自己從小就揣摩右軍《平安帖》,可是至今都沒有能領悟到其中的萬分之一。

所謂右軍《平安帖》,即王羲之《平安帖》。此帖與《何如帖》、《奉橘帖》兩帖連為一紙,稱為“平安三帖”。現在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知否知否?王羲之“安”字最難寫!

王羲之《平安》帖

釋文:此粗平安修載來十餘 日諸人近集存想明日 當復悉來無由同 增慨

因為是尺牘,王羲之在書寫《平安帖》時,可以說是隨意揮灑,行草交替十分精彩。

至於戲中所提到的“安”字,小公爺說的意思,怕是最難寫的一個字了。

知否知否?王羲之“安”字最難寫!

不過呢,這位小公爺倒是說了一句關於技法上的話:

“側鋒下拱,粗細合宜。”

“粗細合宜”很直觀,這個很容易理解。那麼“側鋒下拱”又該如何理解呢?

在網上看了看,一般提到這篇《平安帖》時,都引用的是這段解讀:

《平安帖》結字一般是取正局的,即不作作過多的欹側,這容易形成排布,排布也就是狀如運算元,所以,處理好變化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取正局又給人以多變的感受,一般來說,細微部分的變化要求就要高些。此帖中,最明顯的變化是輕重變化。整體上看,帖右上部分輕,左下部分重。逐行看,第一行的輕重變化不大,但,每個字的內部是很有味道的。如“安”字,每一筆都用曲,中橫的彎曲更是明顯,整個字又穩如泰山。

這是講字形,並未講到筆法(寫法)。其實,王羲之他們寫字,都是“側”的。

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善用側鋒,書友須知,側鋒是開啟魏晉唐古典書法之門的金鑰匙。

我們前面講到過很多,這裡就不贅述了。

其次,上文所引用的解釋,“中橫的彎曲”即為“拱”。這個“拱”其實很簡單,手腕一動,筆鋒旋掃過去,自然就“拱”了。

但是,如果不明白側鋒,而固執的採用所謂“中鋒運筆”外加提按去描寫這一長橫,那就大錯特錯了,那就真的是“沒能有其萬一”了啊!

親愛的書友,您是怎麼理解這個“安”字的呢?

分享給大家,讓評論更精彩!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