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凱平:幸福是一種福流,福流體驗越多的人越幸福

彭凱平:幸福是一種福流,福流體驗越多的人越幸福

彭凱平是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系創系主任、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

他是中國最有資格談幸福的學者,因為他是唯一一位兩次走進中南海給政治局委員做專題報告的心理學學者

,也是唯一一個連續兩年代表中國在“聯合國國際幸福日“大會做報告的學者。

幸福是什麼?怎樣才能創造幸福、感知幸福、放大幸福?在彭凱平看來,

幸福是一種福流,是一種有意義的快樂;幸福要我們自己去創造,要順應積極天性。

當我們順應所有積極天性的時候,我們就會進入一種特別酣暢快樂的狀態,這個狀態就是澎湃的福流。

彭凱平:幸福是一種福流,福流體驗越多的人越幸福

中國人不幸福的原因

在2017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中,中國排名僅僅在第79位。彭凱平分析認為,中國在政治實力、軍事實力、平均壽命、醫療健康保險等硬指標方面都做得不錯,但

拖累中國排名的恰恰是三個重要心理指標

第一,社會公益水平偏低。

中國人願意做公益、做慈善捐款的比例很低。

中國富人捐助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倒數第一位。

第二,社會信任度偏低。他的團隊曾進行過一項13種語言正面和負面表達的研究,結果發現,在過去200年間,中文的負面表達在全世界是最明顯的。他們發現,

中國有這樣一種現象:如果你講負面的話,大家都覺得有道理;而如果你講正面的話,大家都會說你是在“裝”。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心理問題。

第三,主觀幸福感不足。中國人工作通常是為了前途、為了養家餬口,所以從工作中得到幸福的比例偏低。如果問中國老百姓幸福嗎,得到的最多的回答是“不知道”。

彭凱平:幸福是一種福流,福流體驗越多的人越幸福

幸福是一種福流

美國心理學家齊斯真•米哈伊曾用近15年時間追蹤一些特別成功的人,結果發現,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當他們做自己特別喜歡的事情時,經常會進入一種物我兩忘、天人合一、酣暢淋漓的狀態。

這種經由全神貫注所產生的心理體驗,米哈伊稱之為“FLOW”。彭凱平把它翻譯為“福流”。

如果一件事讓你產生濃厚興趣,專注而沉浸其中,對周圍的一切渾然不知;你始終被一種愉悅的力量推動著,雖然這件事對你有挑戰,但你不斷探索,覺得能控制它;當活動完成後,你無比喜悅,體會到創造性的樂趣。如果上面的情景都曾出現,毫無疑問,你就是擁有過福流體驗的人。

“幸福的體驗是一種澎湃的福流。我希望30年之後,《新華字典》能夠把’福流’作為一個詞語收錄其中。”彭凱平說。

彭凱平:幸福是一種福流,福流體驗越多的人越幸福

幸福是一種有意義的快樂

彭凱平認為,幸福不是虛幻的概念,也不是簡單的滿足,它有腦科學的定位,有神經遞質的作用。他還認為,

幸福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感情,與金錢和收入無關。

他的研究證明,幸福有三個重要的生理要素,首先,不能有負面情緒活動,杏仁核不能充血,否則將會帶來消極感受;同時,要分泌積極的神經化學遞質,多巴胺、血清素等是體驗幸福必不可少的;最後,還要大腦前額葉的智慧參與,要有感受、領悟,這才是幸福。

在他看來,

人類幸福還包括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對人性的欣賞、滿足和認識,通俗地說,幸福其實是一種有意義的快樂。

彭凱平發現,幸福的人一定是行動積極的人,幸福的人創造力比其他人高很多。

人在開心快樂的積極狀態下,最容易有偉大的發現。

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和很多普通人的差別,就在於他們更快樂、積極和自信。

彭凱平:幸福是一種福流,福流體驗越多的人越幸福

幸福要我們自己創造

彭凱平認為,幸福是自己的主觀體驗,不是別人給予的,需要我們自己去創造。他說,幸福其實是生活小事的感受積累,積累得多,體驗得多,意識得多,我們就是幸福的人。如果一個人無法感受、體驗,即使中大獎、走上高位,也不會感到幸福。因為

幸福不是崇高偉大目標的實現,而是對生活的及時體驗,就是我們此時此刻所有身、心、靈的體驗。

如何創造幸福?彭凱平提出了“五施”,具體就是言施、眼施、顏施、身施和心施。

第一是言施。

要多和樂觀的、朝氣蓬勃的、道德高尚的人聊天

,並且多講一些積極、正面的話題,這樣可以帶動身心的愉悅體驗,讓人感到幸福。

第二是身施。比如跑步15分鐘到30分鐘,大腦會分泌出各種積極的化學激素,讓你開心、振奮。此外,聽音樂、聞香也會給人的身體帶來愉悅。

第三是眼施。一定要有一雙慧眼,積極關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變化。

生活其實並不單調,如果你成天只想著自己的工作,你就會錯過生活中的美,也就會少了很多感動。

第四是顏施。我們要學會讓別人感受到我們身上正面積極的能量。微笑,就能產生積極愉悅的情緒,而且極富感染力。

第五是心施。

很多時候我們培養了人做事情的能力,但卻沒有培養人感受的能力。

要學會多去感受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並積極地知行合一,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彭凱平:幸福是一種福流,福流體驗越多的人越幸福

幸福要順應積極天性

在彭凱平看來,

這一代年輕人面臨著中國千萬年沒有之大變局

,他們生活在一個日益全球化、世俗化、網路化、個人化的時代。因為國際化,他們必須面對國際的競爭,同時保持中國人的文化特性和尊嚴;因為世俗化,他們發現概念、理想、情懷不足以解決現實的問題;因為網路化,他們學到的知識和技巧,已經很難適應時代的要求;因為個人化,傳統的社會網路和支援已然無效。

如何讓年輕人找到人生的意義呢?彭凱平提出一個很重要又很簡單的方法:讓自己經常想一想,我們在哪些時候、哪些地方,做哪些事情,讓我們產生旺盛生命力的感覺,讓我們感動,讓我們喜悅,讓我們安定,給我們希望,讓我們敬仰,讓我們熱愛。“

凡是能夠體驗到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都會讓我們意識到生活的意義

。”他說,

做一個善良的、美麗的、智慧的、有思想的人,是我們幸福的源泉。

彭凱平曾提到,人類身上有一條被稱之為“迷走神經”的最長、最古老的神經通道,

當我們為別人服務時,“迷走神經”會很容易地舒展開

,使我們更加幸福愉悅,感受到道德的光輝和人性的召喚。

彭凱平認為,

當我們順應所有積極天性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一個特別重要的現象,這個現象就是我們一定會進入一種特別酣暢快樂、積極的狀態,這個狀態就是澎湃的福流。

福流體驗越多的人便擁有越多的幸福時光。所以說來說去,如何產生幸福,

如何追求幸福,就是順應我們人類的天性。

好書推薦:

彭凱平:幸福是一種福流,福流體驗越多的人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