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席 |舉辦升學宴,向古代看齊

擺學宴席該怎麼寫

///

升學宴還有很多名字,

學生請老師叫“謝師宴”,親朋慶學生叫“恭賀宴”,學生之間請客慶祝叫“告別宴”

。這一宴席在古代便開始盛行,不管是文考還是武試上榜之後都是要擺宴的。

賓席 |舉辦升學宴,向古代看齊

這一宴會習慣雖然一直流行到現在,但是在現在餐桌上一些升學宴已經變味,他們不再是單純的慶祝孩子升學感恩老師教育了,在這一點上,我想我們應該還是向古人們學習,

讓一場宴席迴歸本來的意義——謝師恩,慶升學。

賓席 |舉辦升學宴,向古代看齊

其實早在魏晉時期就有了“慶祝學子、晚輩加官進爵”為主題的宴請。到唐朝,因為科舉體系的正式形成與完善,宴會便有了固定的形式。比如

科舉有四宴:“鹿鳴宴”“瓊林宴”“鷹揚宴”“會武宴”

。當然,

學子考中之後,舉辦的宴會遠遠不止這四種,規格、方式、名稱都不相同。還有一些宴會是朝廷花錢,還有一些宴會是AA制,都不一樣。

賓席 |舉辦升學宴,向古代看齊

圖片來源:晟道文化集團瓊林宴秀

今天,我們理一理這些不同的“升學宴”!

最早的謝師宴——鹿鳴宴

《新唐書·選舉志》中記載“鹿鳴宴”是在朝廷放榜之後第二天地方官員為本地透過鄉試的新科舉人舉辦的宴會。

因為在宴會上會演奏《詩經·小雅·鹿鳴》來助興,《鹿鳴》作為宴會上的主題歌,它有餞行、勵志和禮遇賢才之意,所以叫“鹿鳴宴”。又

因為“鹿”與“祿”同音,“鳴”代表天賜,所以“鹿鳴”也是寓意著新科舉人們能取得更好的仕途,是對學子們美好的企盼。

賓席 |舉辦升學宴,向古代看齊

到了明朝宴會上就真的出現了鹿肉,一直盛行到清末。

國宴標準——瓊林宴

據《舊唐書》記載:“後唐明宗天成二年,詔命新進士聞喜之宴,年賜錢四百貫。”由此可以見得,

在五代後唐時,聚會大部分就是由朝廷買單。

賓席 |舉辦升學宴,向古代看齊

圖片來源:晟道文化集團瓊林宴秀

“瓊林宴”,因設在御花園內的“瓊林苑”而得名。

贊助人皇帝同時也會出席的瓊林宴,單從這上看就可以發現當權者對人才的重視

,升學宴舉辦到皇宮裡也足見升學在當時圈子裡的重要性和流行程度。

賓席 |舉辦升學宴,向古代看齊

武舉生的宴會——鷹揚宴

自隋唐以來,武舉考試也是選拔人才的重要科考方式,對武科生來說,舉辦的升學宴又有不同。

“鷹揚宴”是武舉鄉試放榜之後設立的宴會,

考中的武舉、主考官、外場考官都要參加

。“鷹揚”取“威武如鷹之飛揚”之意,是對新科舉人的勉勵,也是考官們的自詡。

賓席 |舉辦升學宴,向古代看齊

鷹揚宴升級版——會武宴

這是武舉殿試放榜之後舉行的宴會。

從隋朝開始,武舉殿試放榜之後,都

在兵部為新進士舉行宴會,以示慶賀

。因為殿試高於鄉試,中殿試之後的進士們也會獲得更好的仕途,所以整體都會比“鷹揚宴”氣派很多。另外,因為都是武舉進士,所以在聚會飲酒吃飯聊天的同時,總還是免不了進行武藝交流或現場表演的。

賓席 |舉辦升學宴,向古代看齊

進士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宴會——聞喜宴

通常在考生進士中榜之後,在曲江的亭子裡邊,設宴玩樂,所以這也叫“曲江宴”,或者是叫“曲江會”。

賓席 |舉辦升學宴,向古代看齊

圖片來源:晟道文化集團瓊林宴秀

唐朝“聞喜宴”是新科進士參加的一個大規模的聚會,

最早的時候是學子們一起湊錢聚會,朝廷也會有所表示,給添點贊助

。到了晚唐時期,皇家會賞賜一些宮廷的美食,賜進士“紅菱餅”各一枚。

賓席 |舉辦升學宴,向古代看齊

自掏腰包的離別宴——關宴

“關宴”的費用都是學子們自己掏腰包,朝廷不給錢,這就相當於同學們之間的告別聚會,吃完“關宴”,各位就各奔東西,所以“關宴”也叫“離別宴”。

賓席 |舉辦升學宴,向古代看齊

說了這麼多,不難發現,古代的宴席品類很多、也很隆重,從古一直流傳到今天,雖然樣式、規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

宴席背後核心的“尊師重道”“慶祝高升”的思想卻始終沒有變,這種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值得我們去繼承與發揚!

當然了,現在我們宴請的規格和樣式應節儉,不能讓本應喜慶的升學宴變了味兒,奢華之下反而失去了最初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