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公好龍”一個成語汙化了一代良臣

葉公好什麼成語

在我們小時候剛學成語的時候“葉公好龍”這幾個字就會出現在我們眼前。因為帶有一點神話故事性,總是讓人難忘。成語出自【漢】劉向《新序·雜事五》: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與“表裡不一”,“”口是心非”等是近義詞。是一個貶義詞。葉公也由此被人嘲笑了2000多年。

“葉公好龍”一個成語汙化了一代良臣

然而故事是虛假的,葉公其人確是真實存在的,葉公字子高 ,以“羋”姓,以“沈”為氏,名諸梁。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為其封邑,故又稱葉公。王族後代,高官之子,名副其實的“官二代”。公元前479年,楚國發生了“白公之亂”,葉公起兵討伐,營救了被挾持的君王,後被楚惠王封為令尹與司馬,身兼軍政大權於一身,功勳赫赫、位高權重,但待楚國局勢穩定後,葉公毅然辭官回封地,令尹讓與公孫寧,司馬一職讓與公孫寬,這就是史上聞名的“葉公讓賢”,可惜的是,這個令人讚歎不已的典故並沒有被廣為流傳。只存在於史書。

那麼為什麼會有葉公好龍這個典故呢?劉向主編的典籍來源於前人記述和口耳相傳的典故,雖說不一定是歷史事實,卻也並非憑空杜撰。原來葉公到了封地後,因為當地水患嚴重就組織修築水利,因竹簡不便刻畫水利圖,於是將圖紙畫在自家牆壁上,考慮到龍乃是興雲佈雨的神祗於是在各出水口畫上龍,以求風調雨順(現今我們家用的水龍頭名字也來源於此)。有人去他家看到了牆上的圖案不解其意,出於嫉妒心理,出門逢人便說:“人人皆知龍能騰雲駕霧,而葉公卻畫龍不畫雲,可見他並不真的喜歡龍。這些前人的故事流傳到了漢朝,劉向據此在其所編的《新序·雜事》中,寫下了“葉公見龍而走”的典故。逐漸的,這個本該令人佩服敬仰的人,卻成了人們恥笑的物件。

另:葉公乃全球葉姓華人的始祖。關於他的典故還有與孔老夫子的“葉公論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葉公好龍”一個成語汙化了一代良臣

沈諸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