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現狀類的分析該怎麼做

現狀描述怎麼寫

描述一個業務問題的現狀是什麼,是最基礎的資料分析需求。常見的問題型別有:

產品經理:某個功能的資料表現如何?

活動運營:某個活動的資料情況怎麼樣?

渠道運營:新渠道的引流人數是多少。

新人資料分析師一開始往往就是從這類資料分析需求開始做。

新手很容易就會把這種問題

做成一個取數類

的需求。

最後給出一堆資料:點選率是多少、留存率是多少、轉化率是多少。

業務方最後問,這些資料能得出什麼結論?

那麼,我們能不能把這種簡單需求做地更加深入,更好地發揮資料分析師的價值呢?

今天就來分享一下,資料分析流程中的“是什麼”,或者說叫做“描述現狀”,究竟該怎麼做。

描述現狀,不是單純取數

首先,描述現狀的基礎是指標。

透過提取指標的資料,反應實際的業務現狀。

但描述現狀絕對不僅僅是羅列一堆資料。

只列資料,沒有結論,這是新人最愛犯的錯誤。

原因很簡單,新人也知道好的分析要有結論。

但是作為一個新人,

不懂業務,不知道該怎麼下結論。

新人分析師看到次日留存率是30%,琢磨著說點啥好呢?

留存率比較低?還是留存率比較高?

自己對業務一知半解,寫高還是寫低都不好。謹慎的同學這時候就傾向於不要下結論。

先按照取數需求做,等過段時間熟悉了業務再說。

但這樣很容易被加上一個“不懂業務”的標籤。

在別人眼裡你是一個寫sql的工具人,逐漸成為一個取數機器。

描述現狀,不能主觀判斷

還有一類資料分析師,膽子很大,很敢寫結論。

他們不侷限於取數,會根據自己的業務理解,給出一個結論。

可惜方法不對,也容易出問題。

小白在做廣告分析,發現廣告曝光的點選率2%。

小白心想:點選率才2%,100個人裡只有2個人會點選,這個資料肯定很低了吧?

於是直接下結論,曝光點選率只有2%,我認為點選率較低。

這個我認為很要命,類似的還有“我覺得”、“我感覺”這些詞語。

這種分析結果很容易和業務撕逼,主要焦點在於曝光點選率2%到底算不算低。

而且資料分析師往往會敗下陣來,業務方連問幾個問題就招架不住了。

為什麼2%點選率就是低了?

你知道廣告的平均點選率是多少嗎?

你知道業內平均水平是多少嗎?

發生這種情況,小白就被加上了“不專業”的標籤。

在別人眼裡,你是一個不嚴謹的人,任職資料分析師的基礎能力都不具備。

要知道,資料分析師很靠專業性生存,如果公司裡業務方不相信你的結論,那麼你在這家公司就很難混得好了。

描述現狀的正確做法

不能不下結論,又不能亂下結論。

描述現狀類的分析該怎麼做

那怎麼在不瞭解業務的情況下,快速給出高質量的分析結果呢?

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

大家應該都有過體檢的經歷,血常規的體檢報告裡面,什麼白細胞數量、紅細胞數量、血小板數量等等都有具體的數值,看起來特別精確。

單純取數也就是給一個這樣的資料。

但是隻有這個資料好像沒啥用。你知道紅細胞數量是2。5,能得出什麼結論?

沒有醫學常識的人,一般也不敢亂下判斷。

好在這種報告後面都會有一列,叫做“參考值”。

比如紅細胞數量參考值3。5-5。5。

現在的資料是2。5,正常範圍是3。5-5。5,比較一下,得出結論:紅細胞偏少了。

這樣一個沒有醫學常識的人,也能很快解讀出資料代表的含義。

相比之前的案例,我們從資料到結論,多了一個確定的參考標準。

透過上面這個案例,總結一下標準的描述現狀的過程。

第一步,現狀是什麼,提取指標資料的具體數值。

第二步,標準是什麼,列出參考標準是什麼。

第三步,結論是什麼,綜合現狀和標準,得出結論。

只有現狀資料+標準才能得出一個“是什麼的結論”。

所以在寫資料分析報告的時候,正確的做法是:

使用者流失率達到32%,相比去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流失率較高。

描述現狀類的分析該怎麼做

資料+標準=結論的分析流程,結構非常簡單,不過標準怎麼定?

常見的標準第一類是透過資料客觀得出的,如同比、環比、歷史最高、歷史最低等。

第二類是業務制定的,如KPI目標、老闆的預期等等。

如果一次營銷活動上線前就制定了活動目標,那麼這個標準直接就用這個目標就可以了。

如果沒有那麼清楚,只是簡單地想要做個活動提升一下銷量。那麼就可以用第一類標準。

嚴謹的邏輯是資料分析師的基礎

按照這種結構描述現狀,也有可能會出現業務方不認可的情況。

比如你用同比,業務方認為去年同期有特殊事件,所以用去年同期的資料對比結果不合理,改用環比更好。

遇到這樣的質疑,也並不會動搖資料分析師專業性的根基。

資料分析師同學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價值是什麼。

我們提供的結論不能是天馬行空的猜想,除非是在頭腦風暴會議上。創意類的想法是業務同學應該做的。

資料分析師提供的應當是邏輯關係非常清楚的結論,這種結論換任何一個人來分析,得出的結果一定是一樣的。

因為資料是確定的,標準是確定的,那麼結論也一定是確定的。

業務方可以質疑你論證過程中為什麼選這個指標,為什麼選擇這個標準,但業務方不能質疑你的邏輯有問題。

如果你看到廣告點選率2%就覺得點選率很低,下結論只憑借自己的主觀判斷的話,那麼很難預測你之後給出的結論是否靠譜。

換句話說,你的結論準確性不可控。

一個嚴謹的分析師,他的邏輯是清晰的,那麼得出的結論就是可信的。

只要論證過程大家都認為沒有問題,那麼最終結論就能被大家接受。

總結

描述現狀,解決業務現狀“是什麼”的問題,這是最基礎的一種資料分析需求。

這類分析雖然簡單,但很能反應一個分析師的基本功。之前提到的指標思維、對比思維、邏輯思維在這個分析裡都會用到。

這種需求做的多了,應該磨練出一顆只講事實和邏輯的心,而不是走向“取數機器”和“我認為2%偏低”這兩個極端。

作者:Jason 產品、運營、資料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