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人生的終極悲劇?哈姆雷特給出了答案

如何理解哈姆雷特是一部性格悲劇

什麼是悲劇?

人往往會用悲劇來形容一段時間、一種生活、甚至是一個人生。說某人的生活就是悲劇,大多時候都是在說他在短暫的一生中,不斷地從一個苦難中爬出,隨即掉入了另一個苦難。

什麼是人生的終極悲劇?哈姆雷特給出了答案

沒錯,苦難可以說是悲劇的代名詞,它們的區別,無非一個是身處其中的人的主觀感受,一個是旁觀者的客觀評價。

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說苦難就是悲劇的話,那麼每一個曾存在過的人生終將都會成為人類總體悲劇的微小注腳。在無常的世事面前,一切人類的努力,都終將化為泡影。

什麼是人生的終極悲劇?哈姆雷特給出了答案

那麼悲劇又能有什麼意義呢,僅僅是對那些偶然、龐大、讓人毫無抵抗力的災難的描述?還是對現實與夢想之間懸殊力量的忠實記錄?抑或是呈現出必然性摧毀希望時人類那毫無意義的掙扎?

如果是這樣,悲劇就不會成為人類文化當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也不會給人在精神上帶來沉重的洗禮。

那麼悲劇究竟是什麼,對於人來說,悲劇的意義又是什麼?不妨先來看看那部眾人皆知的,也是少有的在劇中就大聲地標榜“這就是悲劇”的《哈姆雷特》,也許在這之中,我們能找到悲劇受人青睞又給人帶來價值的根源所在。

什麼是人生的終極悲劇?哈姆雷特給出了答案

——《哈姆雷特》梗概——

丹麥國王老哈姆雷特猝然離世,傳在花園被毒蛇咬傷至死。

兩個月後,國王的弟弟繼位,並娶了老國王的妻子,也就是他的嫂子。

正在德國留學的王子哈姆雷特回國奔喪,面對老國王的死因、新國王的登基以及母親的失節,他疑慮重重。

他在德國留學的好友霍拉旭說看見老國王的鬼魂,並安排哈姆雷特與其相見。

先王的鬼魂告訴兒子,他實是被弟弟毒死,並叮囑兒子要為自己報仇,而對於失節的妻子,先王又不願去傷害。

從此,哈姆雷特陷入了人生的困境,在復仇計劃和現實之間猶豫徘徊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默默忍受命運的暴虐,或者反抗人生的苦難,這兩種行為,哪一個更高貴?”

另一邊,哈姆雷特和御前大臣的女兒奧菲利亞早已相愛,但大臣看出哈姆雷特的處境,於是阻止女兒與哈姆雷特交往,甚至向新國王表明衷心,強說自己的女兒拒絕了哈姆雷特的愛情。

哈姆雷特請來一個戲班為國王演出,劇目是《貢扎古之死》,講的是公爵貢扎古的侄兒貪圖公爵的財產在花園裡把他毒死,然後又得到了貢扎古妻子的愛。

當演到花園謀殺那一幕時,新國王大驚失色,轉身離開。哈姆雷特的母親斥責他得罪了新國王,哈姆雷特也反唇相譏,期間哈姆雷特發覺王后寢宮帷幔之後有人的聲音,以為是國王,一劍刺過去,沒想到卻誤殺了自己愛人奧菲利亞的父親。

國王以此為由,將哈姆雷特送往英國,並暗中指使英王將其除掉。意外的是,哈姆雷特途中被海盜俘虜,並靠自己的勇氣贏得了海盜的尊重,被送回了丹麥。

哈姆雷特在返程的路上,遇到了國王和王后為首的送葬佇列,哈姆雷特默默的觀察,竟然發現下葬的是自己曾經的愛人奧菲利亞,原來她因父親死在自己愛人手中而失魂落魄,最後溺死在河中。

哈姆雷特悲痛萬分,希望掘墓者將他和奧菲利亞一同埋葬,奧菲利亞的哥哥見到這個殺死父親和害死妹妹的仇人分外眼紅,國王見狀建議他們決鬥來解決,並私下實施了趁機除掉哈姆雷特的預謀——將奧菲利亞哥哥的利劍上塗上了毒藥,而哈姆雷特則拿著決鬥規定的圓頭鈍劍。

決鬥開始,哈姆雷特領先兩劍,國王賜酒,哈姆雷特卻讓母親喝了。

接下來奧菲利亞的哥哥趁哈姆雷特疏忽之際,刺中他的胸口,而哈姆雷特奪過劍也刺中奧菲利亞哥哥。

此時王后卻摔倒在地,原來酒中毒藥發作,而奧菲利亞的哥哥也指著國王喊道,兇手就是國王。

哈姆雷特堅定地起身,將沾滿血的毒劍深深插入國王的胸口。

隨後人們把垂死的哈姆雷特扶上王座。

哈姆雷特對著他忠實的朋友霍拉旭說到:我死了,霍拉旭;猛烈的毒藥已經克服了我的精神,我不能活著聽見英國來的訊息。可是我可以預言福丁布拉斯將被推戴為王,他已經得到我這臨死之人的同意;你可以把這兒所發生的一切事實告訴他。此外僅餘沉默而已(Therestissilence)。

霍拉旭舉起手,高聲說道:善良的人們,這就是悲劇。

——劇終——

在《哈姆雷特》的最後,霍拉旭代替作者或觀眾喊出的那句,“這就是悲劇”,指的是什麼呢?

從平常的視角來看,國王被謀害毒死是個悲劇,王子被複仇的計劃折磨是個悲劇,王子與愛人無法在一起是個悲劇,王子誤殺了愛人的父親是個悲劇,王子與愛人的哥哥決鬥是個悲劇,王子的母親被毒死是個悲劇,王子最終的結局同樣是個悲劇。

當我們提出《哈姆雷特》這部劇作為悲劇的關鍵究竟是什麼的時候,自然可以說,這一連串的事情疊加在一起,就是一個整體的悲劇,但這樣的結論就猶如一種對苦難的機械堆積一般毫無建設性。這個悲劇彷彿就像是一連串多米諾骨牌一樣,推倒了第一塊,後面就不可避免。

這種宿命般的悲劇因果鏈條,自然會給人帶來人生的無力感,同時也會嚇退人的理智,讓人在悲劇到來之後放棄思考,從而接受命運的安排。但如果仔細的去體會《哈姆雷特》中的意味,用一種設身處地地方式投入到這個悲劇當中時,作為觀眾就會發現,真正的“悲”並不在這一個個的悲慘的結果中。

什麼是人生的終極悲劇?哈姆雷特給出了答案

觀眾對哈姆雷特遭遇理解越深,就越有一種情緒在胸口積鬱。那一個個慘狀,雖然會讓人覺得惋惜、心生同情,但還有一樣東西,卻在憐憫之中生出一種嫌棄、厭惡。都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哈姆雷特的悲劇,更深層次的東西,就在於當災禍加之於他身上的時候,他內心的糾結和行為的反應。

最典型的就是那句,“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默默忍受命運的暴虐,或者反抗人生的苦難,這兩種行為,哪一個更高貴?”在復仇陰影之下的哈姆雷特,內心中表現出的糾結反覆、利弊權衡,就為其後的遭遇埋下了伏筆。

魯迅的那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放在這裡恰好能夠對立的說出悲劇的一種二元特性,一方面有現實的不幸,另一方面也有內心的不爭。哈姆雷特的悲劇,在現實不幸的表面下,是其性格或者說行為準則的悲劇。不能說這悲劇早已註定,但卻可以說,這悲劇在哈姆雷特身上,在他的心裡早早就埋下了種子。

由此可見,我們可以說災禍、不幸是悲劇,但這並不能給悲劇以悲的摧毀性力量,終極的悲劇,就是在災禍和不幸之下,人內心的理解與隨之做出的反應。終極的悲劇,終歸不是在外界,而是在人的內心。

什麼是人生的終極悲劇?哈姆雷特給出了答案

對於現實中的哈姆雷特來說,Tobeornottobe,從來就不是一個question。而對於那個糾結於內心的哈姆雷特來說,這是個在內心中無法解決的問題,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也就不能再被稱為問題了。

最後,這個問題,也只能在現實領域裡被解決。哈姆雷特最終也獲得了內心的平靜,哪怕只是在死前的片刻,當他說出那句“Therestissilence”時,他終於用自身的歷程迴應了他自己糾結的那個問題,用行為迴應了思想,用悲劇對照了性格,多說無益,一切終將歸於沉默,唯有真實存在過的人的行為會變成故事流傳下去。

所以說,悲劇的價值,就在於那種終極悲劇,也就是現實的不幸加上內心和行為的反應,是客觀之下的主觀悲劇。而這種悲劇價值的意義,就是能夠帶給觀眾以反思,讓觀眾可以在同理心的作用下,深入那種不幸的境地,產生一種對自己內心的拷問——“如果是我,該怎麼辦?”

什麼是人生的終極悲劇?哈姆雷特給出了答案

悲劇由此就在一種對悲觀現實的描述裡,生髮出了力量。這力量並不來自於悲慘的遭遇,而是在這種遭遇下,人類心靈所能迸發出來的,讓人可以超越災難,可以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在痛苦中看到堅定,在崩塌裡看到重生。

有趣的是,在我們這個時代,文化作品裡少見悲劇,而悲劇卻在現實生活中不斷上演。人們在影視作品裡哈哈大笑,卻對著社會新聞淚流滿面。什麼時候,悲劇可以真正的迴歸其該有的位置,人們就可以獲得一種比所謂“雞湯”、“正能量”更有力的武器,憑藉這種武器帶來的反思,瞥見人性的光輝,從而堅毅的站在災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