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文言文系列《答謝中書書》中考題

又何間焉的焉

部編文言文系列《答謝中書書》中考題

一、(2019海南卷)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選自《答(與)謝中書書》

【乙】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節選自《小石潭記》

1。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曉霧將歇(hé) B。沉鱗競躍(yào) C。參差披拂(cī) D。佁然不動(tái)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⑴五色交輝( ) ⑵四時俱備( ) ⑶青樹翠蔓( ) ⑷俶爾遠逝( )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實是欲界之仙都。

⑵潭中魚可百許頭。

4。甲乙兩文都描寫了水,請說說作者筆下的水有何共同特點。

【答案】1。 C

【解析】對於字音題型,平時要注意積累,讀準字音,標準調號,拿不準的要及時查字典。A項:歇(xiē);B項:躍(yuè);D項:佁(yǐ)。

2。(1)交相輝映 (2)四季(3)翠綠的藤蔓(翠綠的莖蔓)(4)忽然

【解析】本題考察文言實詞的解釋。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法,“四時”為古今異義詞,答題時千萬不能以今釋古。

3。(1)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這裡確實是人間的仙境。)(2)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石潭裡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

【解析】本題考察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直譯講究句句落實,特別是關鍵詞必須呈現出來。

第(1)句重點詞語:欲界、仙都。

第(2)句重點詞語:可、許。

4。清澈、透明、純淨

【解析】本題考察文言文要點的概括。要捕捉文章資訊,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容。如可分析“清澈見底”“水尤清冽”“皆若空遊無所依”等句,透過正面、側面描寫,刻畫出水清澈、透明、純淨的特點。

【參考譯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賞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乙】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珮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我)心裡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岩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裡)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玩的人互相取樂。

部編初中語文集萃102658100

二、(2019株州卷)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歌。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來複有能與其奇者。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艾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1。對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組是( )

A。①古來共談 共:共同 ②高峰入雲 入: 聳入

B。①五色交輝 交:交相 ②四時俱備 俱:都

C。①猿鳥亂鳴 亂:紛亂 ②沉鱗競躍 競:爭相,爭著

D。①蓋竹柏影也 蓋: 只是 ②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大概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3。“自康樂(謝靈運)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這句話有什麼言外之意?

【答案】1。D

【解析】D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錯誤。改為:①蓋竹柏影也。蓋:表示原因或推測,譯為“大概”或“原來”。②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但:只是。

2。(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兩個人便一起在院子裡散步。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詞的翻譯,如“亦”:也。“寢”:睡覺。“相與”:一起,共同,一同。還有“相與步於中庭”:介賓短語後置句(狀語後置句)的翻譯。

3。①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要像謝靈運那樣,陶情怡樂於這美妙的山水之中;

② 這句話同時也抒發了作者自己歸隱林泉的終身志趣。

【解析】考查對重要語句的言外之意。“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語氣裡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也引發一種感慨,感嘆,既表達了對謝靈運的仰慕之情,又抒發自己能陶醉於美景的得意之情。同時也暗含著歸隱志趣。

【參考譯文】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戶灑入屋內,(於是我)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遊樂的人,於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於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閒的人罷了。

2015•德州市)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3分)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澈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夜登華子崗,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溼青皋,麥隴朝(句隹)。斯之不遠,倘能從我遊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節選)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與“夜登華子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上使外將兵

B。其一犬坐於前

C。腰白玉之環

D。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①實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B。 ①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②與月上下。C。 ①復與疏鐘相間。 ②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D。 ①倘能從我遊乎? ②請從吏夜歸。

3。把文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夕陽欲頹,沉鱗競躍。 (2)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

4。甲文中的“猿鳥亂鳴”和乙文中的“吠聲如豹”都是寫聲音描寫,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5。甲、乙兩文都是寫給朋友的書信,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願望?(3分)

答案: 1。C 2。D 3。(1)夕陽要落山了,潛游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2)如果你不是這樣天性清冬夜的空曠寂靜。5。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對山川之美的熱愛和隱逸情懷;乙文邀請朋友來山中同遊,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迴歸自然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這不打緊的事務(遊山玩水的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