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在地淨塑力,助力社群減塑行動

數十年來,人類對塑膠毫不節制的使用導致塑膠以不可阻擋地速度流入自然環境,包括海洋。海洋塑膠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模式以及廢物管理不善造成的。海洋垃圾和塑膠汙染的數量一直在迅速增長,如果不採取切實行動,預計到 2040 年,進入海洋生態系統的塑膠垃圾將增加近三倍。儘管目前我們已經採取了一定的舉措和努力,據估計海洋中的塑膠數量仍有約 7500萬-1。99 億噸。當前,塑膠汙染問題逐漸成為僅次於氣候變化的全球第二大焦點環境問題。

中國作為塑膠生產和消費大國,塑膠汙染治理的經驗對於全球治理塑膠汙染的程序有著重要影響。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膠汙染治理的意見》對塑膠汙染治理進行全面部署。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塑膠汙染治理行動方案》以全鏈條治理的力度與廣度,吹響“十四五”時期全國塑膠汙染整治的衝鋒號。經過多年努力,中國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廢塑膠回收利用體系,廢塑膠回收利用量世界第一。另一方面,雖然公眾對塑膠汙染的認識有所提升,但對於塑膠汙染所波及的範圍及其廣泛影響仍知之甚少,參與減塑的行為意願一直難以提升。

培育在地淨塑力,助力社群減塑行動

圖1:洩露在野外的塑膠垃圾

為促進公眾對塑膠汙染形成全面立體的認識,積極採取力所能及的減塑行動,協助政府在社群層面搭建多元化的居民環保參與渠道,在北京市順義區科學技術協會、綠色創新發展中心的支援下,北京市順義區磐之石環境與能源研究中心聯合星星草少年公益、Plogging北京、愛各藝術中心等共同開展“淨塑未來”青少年環保科普活動專案,旨在透過系統化的知識賦能,讓在地青少年群體瞭解塑膠汙染問題及其對生態系統、人類社會的影響,並結合短影片等新媒體,利用青少年在家庭、社群的影響力廣泛傳播減塑行動資訊,倡議淨塑生活。

11月12日-20日,“淨塑未來”專案組邀請了復旦大學環境科學工程系博士松間老師為順義區在地的青少年開展了線上的知識培訓,圍繞塑膠的發明與發展、生態環境、人類健康以及家庭減塑行動建議等方面進行了詳盡的講解。青少年結合自己的生活場景向松間老師提問,互動過程中進一步帶出了更多有趣的實踐路徑。線上下活動中,藝術老師向青少年講解了“4R生活原則”,即“Refuse,拒絕不必要的塑膠消費”、“Reduce,減少使用塑膠製品”、“Reuse,透過重複利用延長塑膠製品壽命”、“Recycle,促進資源迴圈,支援再生材料商品”等。青少年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利用廢棄的塑膠瓶子和輕黏土製作小城堡,寓意透過青少年的創意共同減少塑膠汙染,為地球築起環保防線,共同守衛地球家園。培訓活動總共超過600人參與。

培育在地淨塑力,助力社群減塑行動

圖2:塑膠汙染培訓

培育在地淨塑力,助力社群減塑行動

圖3:青少年創作減塑藝術作品

緊接著培訓的熱度,恰逢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淨塑未來”工作組還發起了短影片大賽,激勵參與培訓的青少年透過組隊的方式來製作短影片,共同傳播減塑、環保的生活理念,展現中國本土青少年的淨塑力。青少年和隊友們紛紛進一步查詢資料,共同學習,利用短影片發出富有特色的減塑行動記錄和科普短劇、減塑宣講,在社群裡又掀起了一陣減塑的行動浪潮。

培育在地淨塑力,助力社群減塑行動

圖4:戶外淨塑行動

培育在地淨塑力,助力社群減塑行動

圖4:戶外淨塑行動

“淨塑未來”公眾教育系列活動致力於推動居民積極參與減塑行動,以自身經驗闡釋、傳播減塑理念,並透過聯動基層政府探索更多有利於減少塑膠垃圾產生的管理機制,目前已經成功在迴天地區、順義區落地,並以青少年藝術創作、減塑主題公眾教育展覽、短影片創作大賽、青少年公眾宣講、減塑主題故事創作等活動為公眾提供多元化的參與渠道。未來,“淨塑未來”工作組期望能夠協同更多不同界別的社會力量,追蹤研究家庭塑膠消費情況,深入挖掘家庭減塑潛力,培育社群減塑行動力量,立足本土,講好中國減塑故事。

培育在地淨塑力,助力社群減塑行動

圖5:青少年減塑藝術展覽現場

(作者:陳思敏,綠色創新發展中心專案經理,在社群發展領域擁有超過10年的實務經驗,包括社群組織培育、社群專案公益創投、建立多元化的社群參與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