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眾人面前出醜後,結果盡然是這樣?看了有點難過?

在2000年康奈爾大學教授湯姆·季洛維奇,做了一項非常有趣的研究,他挑選了幾組學生,隨機從每組中選出一人,接著他告訴剩下的學生,在特定的時間到達特定的房間,進行一個所謂的專案。需要注意的是房間裡所有座位,都是固定朝向門的,然後 他讓先前單選出的人,刻意逗留片刻 ,讓他們穿上印有,如馬丁·路德·金 鮑勃·馬利這類名人頭像的T恤,告知被選中的物件進入房間,他知道被選擇的物件會遲到,知道所有學生會看,會抬頭看門口注意是誰進來了,實驗在複製出一個尷尬的事件場景,在實驗中, 被單選出來的人知道,自己是唯一遲到的人。每個人在自己走進房時都抬頭看了看,這讓他們相信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自己。

當孩子在眾人面前出醜後,結果盡然是這樣?看了有點難過?

實驗結束後,研究人員詢問這些遭受尷尬的個體:“你們認為有多少學生還清晰地,記得這些事情?”,他們普遍表示,大概50%的學生能夠回憶起這件事,包括他們穿著那件的T恤,因為確實他們搞砸了,他們篤定房間裡一大堆人都是注意到了的,然而研究人員的發現其實是,只有10%的學生,能夠回憶起事件和T恤,比研究物件所想象的少了五倍,該實驗發現的正是所謂的“聚光燈效應”。

人類總是會高估他人對自己,積極和消極行為的關注程度,我們認為自己將別人的目光聚於一身,每個人總都在看著我們 ,評判我們。而事實上 大部分人對我們簡直是不在意的,如果你正在和社會性焦慮作鬥爭,這是一個你必須內化習得的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

當孩子在眾人面前出醜後,結果盡然是這樣?看了有點難過?

看吧, 之所以我們在別人身邊會感到焦慮,是由於感覺有他人的觀望和評判的存在,由於不想讓別人看不起的風險,不想被別人厭惡 ,我們害怕表現成自己所想要的樣子,但事實是, 多數人對你根本毫不在意。

我知道這聽起來不是一件好事,但這是人性使然,大多數人都深陷在各自的腦海中,考慮的都是各自本身 而不是你,一旦你內化了這個概念,並且真誠地信服之後,你的社會性焦慮程度會大幅降低,當然說起來容易 做起來難,我們到底怎樣才能夠讓自己真正相信,有“聚光燈效應”呢?

當孩子在眾人面前出醜後,結果盡然是這樣?看了有點難過?

今天 我將向你們展示一個簡單的兩步方法。

第1步 :你需要更加了解自己的想法。

我們每天平均會產生5萬到7萬個想法,而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到自己的這些想法,因此 你需要著手培養一種,正念的習慣。 比如冥想,努力清空大腦 ,僅專注於一件事。 比如:呼吸。在建立一個這樣的正念練習習慣後,你對自己想法的清晰度會增加十倍,同時 你也會開始注意到,自己大部分的想法都是關於自己的。過去的事 ,未來的事,對別人想法的擔心諸如此類。你會發現自己只有不到1%的想法是和一天中偶遇過的那些人有關的。

當孩子在眾人面前出醜後,結果盡然是這樣?看了有點難過?

第二步:一旦你開始更明晰自己想法,你便可以開始另一個思維練習。

我喜歡稱之為“換鞋子”練習,也就是到公共場所, 隨機挑選一個人,然後將注意力集中 、集中 、再集中。盡最大的力,去模擬他們腦海中的所思所想。想象你設身處地過著他們的生活,那麼他們目前會面臨什麼問題,他們在擔心和緊張什麼?他們內心所不安的是什麼?他們還可能在想什麼呢?

讓自己充分站在對方立場,充分沉浸於對方的所思所想中,經過這種練習 ,你會開始讓自己習慣,相信他人確實是將多數的時間,花費在考慮自己和自己的問題上,練習得越多,對聚光燈效應的習得程度也會越深,進而你也會越來越少地感到社會性焦慮,因為你開始意識到別人並沒有那麼注意你,聽到這一點 ,你可能會有些難過,但事實上,你同時也會感覺到如釋重負、 自在輕鬆。

當孩子在眾人面前出醜後,結果盡然是這樣?看了有點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