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我終於幫兒子戒掉了吃手

兒子快半歲時開始吸著右手大拇指睡覺。每次我做完睡前程式把他放小床上,他吸著手指便很快睡去,半夜醒來哼唧時,我把他右手放到嘴邊,他就能吸著手指接覺。當時我特別開心慶幸——同齡孩子還在奶睡、抱睡、各種夜醒時,他已經能自主入睡了。

大概快 1 歲時,他吸手指的技能已爐火純青。

每晚從準備入睡開始吃手,到徹底睡著手指才自己滑出來。我半夜也常聽見旁邊吧唧吧唧吃手的聲音。

一波三折,我終於幫兒子戒掉了吃手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這時,外婆最先提出質疑:老這麼吃手會不會對牙齒不好啊?要不要給他戒掉……

我告訴外婆:

這是孩子自我安撫、獲得安全感的方式,對他穩定的情緒發展非常重要,不需要干預,等孩子長大點,能發展出更多獲得安全感的方法後,就會停止吃手指了。

大部分孩子在 2 歲前會自己戒掉吃手的習慣,短時間吃手不會對孩子有什麼不良影響。所以不用擔心,等著就好啦……

於是在我的科普下,全家繼續放任他吃手睡覺的行為。轉眼過了 1 歲半,情況並未如我預期般好轉,反而更嚴重,兒子睡前吃手的時間從幾分鐘變成半小時,沒有一點兒要自己戒掉的意思。

這時不僅是外婆,連我也開始在心裡打鼓了,全家商量後,我們開啟了第一次戒吃手的嘗試。

第一次嘗試

1.替代療法

我想的第一個辦法是找替代物,比如最接近手指的安撫奶嘴。其實兒子在 2、3 個月時曾短時間使用過安撫奶嘴,不過後來會吃手了就沒用了。

一波三折,我終於幫兒子戒掉了吃手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我天真地覺得,只要他能重新接受安撫奶嘴就好,以後戒奶嘴可比戒吃手容易多了。但我忘了,

安撫奶嘴對付小嬰兒還行,1 歲半的孩子是難以再次接受的

。果然,給他安撫奶嘴時,他當成玩具一樣玩,根本不吸吮。

我也嘗試過引入其他安撫物,比如安撫巾、他喜歡的玩具,然而他把玩具和安撫物分得很清楚,沒睡著的時候給啥都行,一旦準備睡了,必須吸手指,別的東西推一邊去。總之,失敗!

2.厭惡療法

就是讓手指的味道變得難吃。

我試過睡前用黃連水和芥末給兒子塗手指,他非常開心地配合,然後像往常一樣把手放進嘴裡,結果嗷嗚一聲就哭了,拿出手指看一看、舔一舔,繼續哭,再吸一吸、舔一舔,感覺味道淡點了,可以接受了,就不哭了,又吃著手指睡覺了……

一波三折,我終於幫兒子戒掉了吃手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幾次後我就後悔了,他哭的時候真的很難過、疑惑和害怕:為什麼最喜歡的手指變難吃了?這不是一直陪我睡覺的好朋友嗎?為什麼它變了……家人都認為,繼續堅持下去就好了。

但我否決了,

我不想讓他因為討厭而戒掉手指

,畢竟這是他缺乏安全感時的精神支援,是他喜歡的東西。於是,厭惡療法也宣告失敗!

3.迴避療法

指的是想辦法讓他吃不到手指,比如藉助手套,還有一種讓手臂無法彎曲的支架(這誰想出來的,簡直了!)。我嘗試了手套,他第一次很配合地戴上,但是一旦要入睡了就扯下來,再後來就根本不配合戴了。

一波三折,我終於幫兒子戒掉了吃手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啊,我又忘了,

他已經 1 歲半了,不像嬰兒那樣毫無反抗能力了

。迴避療法,失敗!

所以,第一次的嘗試全部失敗了,我決定放棄,想著要不再等等,大一點再說。

第二次嘗試

然而,這個情況在兒子 2 歲的時候還是沒有減緩的跡象,而且他的大拇指已經被嘬出一個大大的水泡和繭,一點不像能自己戒掉的樣子,所以戒除吃手作戰又被提上日程。

這次,我想換一種方法試試,畢竟他已經 2 歲了,語言交流沒問題,認知也在進步。

1.讀繪本,告訴他吃手的危害

比如:只有小寶寶才吃手,你長大了,該和手指說拜拜了;吃手會把細菌吃下去的,細菌跑到肚子裡我們就生病了,生病多難受啊;吃手嘬出大繭子來,手都不好看了……他聽得多了,也會自己說:我不吃手,我長大了。他內心開始接受不該吃手這個道理。

2.幫助減少他吃手的時間

在他迷糊的時候,我會幫他把手拿出來,有時他就繼續睡了,有時還會再放回去,那我就等一會兒再幫他拿出來。

3.嘗試自主戒斷

慢慢的,他只在準備入睡到迷糊這段時間吃手了,我開始睡前對他說:今天我們要不要試試少吃一會兒手呢?你可以拉著媽媽的手睡覺,實在忍不住了再吃一下。他會說:好,我不吃。

一波三折,我終於幫兒子戒掉了吃手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但是手的誘惑太大了,開始時他明顯很煩躁,無法入睡,算著超過平常入睡時間一倍以後,我會鬆開他的手,他吸著馬上就睡著了。

第二天我會表揚他:昨晚媽媽看到你在很努力地不吃手,就只吃了一小會兒呢,真棒,我們今天繼續努力吧。

終於有一天,他完全不吃手睡著了,雖然在床上翻了很久很久。

這個過程大概花了 3~4 周時間

,但是隻要有第一次成功,下面的就好辦了。

戒斷路上的「攔路虎」:生病

戒吃手剛有成效,兒子就感冒了。高峰期的鼻塞讓他無比難受、煩躁、入睡困難,我對此很心疼,只想著如何讓他快點入睡和多休息,於是又放任了他吃手,然後一夜回到解放前……

等病好後再重來,前後就又花了將近 1 個月時間。

可能是生病期間的妥協,小傢伙也開始「意志薄弱」了。他有時會說:媽媽不要抓著我的手,然後側過身去偷偷吃,被我發現就耍賴說「就吃一下下」,讓人哭笑不得。

我告訴他:媽媽知道,吃手這個怪物太強大了,實在忍不住沒關係,你打不過它的時候,讓媽媽來幫你拉一下手吧。

成功戒除吃手入睡

雖然期間因為生病還有過幾次反覆,但總體來看,他不吃手入睡的時間越來越短,儘管大部分時候還需要我幫他拉一下手,但他已經完全接受不需要吃手這件事情。

徹底不再吃手(包括生病)的時候,兒子已過 2 歲半了,也就是說我前後花了半年多,在沒有強迫、哭鬧、影響睡眠、製造心理陰影的前提下,讓他徹底戒除了吃手。

一波三折,我終於幫兒子戒掉了吃手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雖然花了很長的時間,但是能讓他主動接受並認可這件事情,我覺得很值得。

現在他早已不需要我拉著手睡覺了,2 歲半後上託班自己睡午覺也沒有吃手,偶爾他翻到以前的繪本,會說:這是小寶寶看的,我不看了。另外,

他手上的繭也消退了,牙齒也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在兒保門診中常常都會遇到家長詢問,孩子總要吃手怎麼辦?怎麼給孩子戒掉吃手這個問題,每次我都有無數的感慨。

作為一個兒科醫生,我也無可避免地遭遇了兒子吸吮手指的事情,中間焦慮過,也把戒斷吃手這件事情上幾乎所有的坑踩了一遍,希望這個分享可以幫助到很多有一樣困擾的家長。

健康的寶寶都會吃手

幾乎所有孩子早從 2 月齡就會吃手了,這個階段的吃手可能和安撫無關,而是孩子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從感知到「我有手」,到能把手舉到眼前觀察,再到準確的放進嘴裡,鍛鍊了手口眼協調能力,這個階段吃手幾乎都在清醒時候,

是不需要任何干預的,是孩子能力發展的必經階段。

從 3~4 月齡後,當手的活動能力更好、範圍也更大了以後,部分孩子就不會侷限於吃手本身了,開始用手抓東西吃,就自然渡過了吃手這個階段(當然沒東西可啃的時候也是會吃手的)。

一波三折,我終於幫兒子戒掉了吃手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但是還有部分孩子發現吸吮手可以排解無聊、獲得平靜、帶來安全感,就會逐漸發展成一種自我安撫行為,尤其是在睡眠時。我並不後悔最開始對孩子吃手睡覺的放任,我始終認為這是對他內心來說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能讓他獲得安全感比吃手本身的風險更為重要。

而隨著孩子長大,獲得安全感的途徑會越來越多,

很大部分孩子可以在 2 歲前逐漸不再依賴吃手,自然戒斷

。雖然我的孩子到了 2 歲吃手並未如預期那樣好轉,但這並不代表我應該早一些採取措施讓他戒掉吃手。

那吃手什麼時候必須要戒斷呢?

家長對孩子吃手,最大的擔心一般還是牙。確實如此,長時間或持續的吸吮手指確實會影響牙齒的咬合、頜面部的發育等。

目前美國兒科學會認為:

除非 4~5 歲還在吸手指,否則不用擔心;美國口腔協會是建議 4 歲前戒除非營養性吸吮(包括吸手指和安撫奶嘴)。

2 歲以後孩子的吃手,如果慢慢在好轉,也可以不急著干預,因為這個時候引起的牙齒問題,大多發生在前牙,通常只要停止吃手,牙齒的情況會自動好轉。

但是,如果到 4 歲,依然沒有停止的傾向,則建議干預,一是幫助孩子掌握其他緩解焦慮的方法,另外是保證孩子長恆牙之前完全停止該行為,避免出現牙齒咬合不正。

綜合目前的國情(絕大部分媽媽們估計忍受不了孩子上幼兒園了還在吃手指)、對牙齒的風險、戒斷的難易程度,對於非常依賴吃手睡眠的孩子,

可以在 2~3 歲之間干預戒斷

過早強行干預,不僅難度非常大,無法取得好的效果,還會導致孩子更加焦慮,甚至有的孩子再用別的吸吮行為來替代比如咬下嘴唇,得不償失。

至於怎麼去戒斷?

安撫奶嘴是替代吸吮乳頭和手指最好的辦法。

在孩子穩定接受母乳餵養後就可以引入了(大概至少 3~4 周後,過早引起可能會導致乳頭混淆),和吃手比起來,安撫奶嘴有很多優勢:

容易消毒清潔,相對更衛生;奶嘴的擋片可以防止過度吸吮,長期使用比吸手指對牙齒的危害要小;比吃手更容易戒除,畢竟奶嘴可以拿開、扔掉,而手指不能……。

一般引入安撫奶嘴比較好的時機是在 6 月齡前,1 歲後的孩子通常已經有其他的安撫方式了,重新接受奶嘴的可能性非常低了。

但是大點兒的孩子引入其他安撫物這招,也不能說完全沒用,只不過不可能立竿見影。

如果要引入安撫物,需要逐步推進:先熟悉其他安撫物,然後接受一邊吃手一邊使用新的安撫物,最後才是用安撫物起到替代作用,戒除吃手。這個過程一般很長,而我沒有堅持下來。

厭惡療法的本質是提醒,而不是懲罰。

也就是當孩子主觀上已經有克服吃手的願望了,只是做不到時,塗苦味劑在手指上起到提醒的作用。

一波三折,我終於幫兒子戒掉了吃手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我的孩子當時只有 1 歲半,自己完全沒有戒除吃手的意願,用這個方法是不合適的。戴手套戒除吃手也是透過提醒來起作用的,對於 1 歲半的孩子,失敗在所難免。

戒除吃手最重要的是爭取孩子的配合,可以用繪本、故事的方式,不帶恐嚇地讓孩子理解為什麼需要戒除吃手。

這也是為什麼 2 歲後戒斷會相對容易的原因,孩子可以交流和理解了,而 2 歲以內的孩子很難獲得這樣的「內驅力」。

戒除吃手需要循序漸進,這比一刀切要更容易實施,也更容易成功。

壓力會讓孩子更想吃手,逐步戒除的時候應該用表揚和鼓勵,如果吃手的次數減少、時間縮短都可以表揚。不要使用批判和懲罰這些可能增加壓力的方式。

總結自身經歷,我想對家長們說

1。幾乎所有孩子在 1 歲前都會吃手,只有少數會持續到 2~4 歲,所以不要過於擔心。

2。 緊張、焦慮、缺乏親子情感交流、嬰兒期吸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等會加重吃手的情況。戒除吃手第一步應該考慮心理學的因素。

3。 對於大孩子,先做好心理建設、爭取孩子自己的配合真的很重要。

4。 吃手的戒除需要循序漸進,鼓勵表揚、語言教育、提醒等方法可以幫孩子戒除吃手,不要批評和懲罰,避免恐嚇或威脅孩子(在孩子無法自我控制,又沒有找到替代方法前,這樣可能反而會加重吃手行為)。

5。 允許反覆或中斷,特別是遇到生病的情況。

6。 干預不宜過早,太早干預可能適得其反。

等孩子長大再來回顧,會覺得吃手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儘管我在戒除的過程中,焦慮過、踩過坑,但我在意孩子的感受,沒有持續使用簡單粗暴的方法,這是最終取得成功的前提。

一波三折,我終於幫兒子戒掉了吃手

稽核專家 鐘樂

卓正醫療兒科醫生

湘雅兒科學博士

監製:阿童木

排版:小何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