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房子莫抬轎,孩子莫有靠”,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房子莫抬轎,孩子莫有靠”。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思考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思考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農村俗語:“房子莫抬轎,孩子莫有靠”,是啥意思?

一、房子莫抬轎

轎子是一種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一般靠人力扛、載而行。轎子最早是由車演化而來的,據史書記載,轎子的原始雛形產生於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初期。在《尚書·益稷》中有有這麼一句話:“予乘四載,隨山刊木。”

後人將“四載”解釋為:

水行乘舟,陸行乘車,泥行乘橇,山行乘欙 。

這句話裡的 “欙“”,就是最原始的轎子。

一般來講,轎子是安裝在兩根木槓上的可移動的床、座椅、坐兜或睡椅,有些轎子有篷,有些轎子無篷。有篷的轎子多由達官貴人乘坐;而無篷的轎子多由平民百姓中的老年人或特殊人群乘坐。

所謂的“房子莫抬轎”是指房子的兩邊不要分別種植一棵樹木。如果分別種植一棵樹木,就會如同兩根轎杆一樣,將房子“抬了起來”。

我們都知道轎子是能夠移動的,沒有固定的“安身之處”,因此,轎子被認為是“漂泊不定的工具”,如果房子也像轎子一樣被“抬了起來”,那麼,就意味著房屋的主人也不能夠過安定的生活,有四處漂泊之嫌。因此,古人們在房屋周圍種植樹木時是非常講究的,是從來不會在房屋的兩邊分別孤植一棵樹木的。

當然,這些都是舊時迷信的說法,並不具有科學意義,因此,我們沒有必要相信這種說法。我們僅僅對於這種說法的來歷有所瞭解就可以了。

農村俗語:“房子莫抬轎,孩子莫有靠”,是啥意思?

二、孩子莫有靠

所謂的“靠”,是指“靠山”。那麼,誰是孩子的“靠山”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以及其他長輩。

我們都知道任何人都需要具有獨立奮鬥的能力,而這種能力需要孩子從小養成。而要想使孩子從小養成獨立的能力,孩子的父母以及其他長輩就不能過度成為他們的靠山,否則,是很難養成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的。

社會是複雜的,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個人要想能夠適應社會,要想在社會上有所成就,是需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的,因為父母和其他長輩終將老去,父母和其他長輩的“靠山”是靠不住的,所以,獨立自主的能力對於任何人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須引起全社會重視的。

然而,有些做父母和其他長輩的卻忽略了這一點,他們事事都做兒女的靠山,不讓孩子吃苦,不讓孩子自立,從而使孩子從小就養成了一種“找依靠”的習慣,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需要有人替他們解決。試想: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還怎麼能夠自立?還怎麼能夠獨自生存和奮鬥呢?這種做法豈不是害了孩子嗎?因此,古人就認為:孩子從小就不能“指三靠四”,孩子從小就需要自立,否則,孩子長大之後是很難生存和發展的。

其實,這就是“孩子莫有靠”說法的來歷。

關於“孩子莫有靠”的說法,是非常具有歷史和現實意義的。就是到了今天,這種說法也是適用的,因此,我們任何人都不要“充當”孩子的靠山。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

農村俗語:“房子莫抬轎,孩子莫有靠”,是啥意思?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總算是弄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由此看來,古人對任何事物還是蠻有見地的,儘管古人的有些見地不一定正確,但他們還是動了許多腦子的呢!